一条数字化隧道诞生!米仓山隧道有这些创新亮点……

一条数字化隧道诞生!米仓山隧道有这些创新亮点……

四川新闻网巴中8月9日讯(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千百年来,北向出川秦岭横亘,其中,米仓山便是一道艰险屏障。如今,一条米仓山隧道将破解这一千年难题。8月9日上午10时23分左右,国内第二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顺利实现双幅贯通。

记者了解到,米仓山隧道是巴陕高速中的控制性项目,隧道进口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小南海镇小坝附近,出口位于巴中市南江县关坝乡。米仓山隧道全长13.8公里,是目前已贯通的西南最长、国内第二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那么这条号称已贯通的西南第一长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又创下哪些全国之“最”呢?

一条数字化隧道诞生!米仓山隧道有这些创新亮点……

8月9日上午10时左右,国内第二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顺利实现双幅贯通。

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米仓山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穿越高山硬岩石区域,隧道埋深大,地应力集中。整条隧道有超过10公里范围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坚硬,高地应力特征明显,岩爆频发。从2017年11月开始,隧道施工进入高地应力灾害段,罕见的高地应力灾害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强破坏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作业安全风险极高。其次,独头掘进长。米仓山隧道出口端掘进达8公里,为国内独头掘进最长的公路隧道,施工通风与工效保证是重大困难。

此外,米仓山隧道中部通风竖井,为国内公路隧道在建第一深,毫无经验可循,且施工采用仅限于全断面正井法施工,洞壁与结构稳定性、洞口内排水及施工组织均是管理难点,安全风险高等。

不过,即使面对了如此多的难点,米仓山隧道依旧创造出了许多创新亮点,打造成为了一条数字化隧道。

一条数字化隧道诞生!米仓山隧道有这些创新亮点……

巴陕高速

记者了解到,米仓山隧道建设团队通过不断摸索,在行业已有信息技术成熟应用的基础之上,将代表工业4.0的先进技术趋势的物联网传感技术,BIM,ERP,现场数据采集、实时存储、在线分析与现有的隧道施工管理模式、经验相融合,已构建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智能化数字化隧道管理体系,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时,实现了隧道施工精细化集成化管理,达到绿色能耗的目标。数字化隧道通过工序管理app、进度管理app及智慧节能的控制平台实现了施工现场工序、进度、设备的一键式管理。

此外,米仓山隧道还探索形成了通风竖井“SMD”施工作业法。记者了解到,米仓山隧道中部通风竖井深432米,直径9米,为国内在建最大规模通风竖井。为优质高效的完成通风竖井的建设,项目通过一系列科研攻关,探索形成了通风竖井“SMD”施工作业法,仅用时5个月就完成了竖井建设。

依托米仓山隧道竖井施工经验的积累和相关数据的收集,项目目前正在着手推进“公路隧道通风竖井施工指南”“公路隧道通风竖井SMD作业工法”“四川省公路隧道通风竖井规范”“四川省公路隧道通风竖井计价依据”等四项成果的编制,为后续公路行业通风竖井设计、施工、计价等提供依据,填补行业空白。

在公路隧道中首次引入柔性防护网。为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岩爆问题,项目开创性地研发了柔性防护网系统,基于局部荷载整体作用的原理,成功解决了隧道施工岩爆问题,提高岩爆段施工效率40%。这一创新设计,荣获了四川省总工会金点子奖。(四川巴陕高速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