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在斐訊聯璧華夏萬家事件中究竟有沒有責任?

近日來,斐訊“0元購”事件持續發酵,8月7日夜間上海市公安局發佈通報稱,在境外執法部門協助下,已成功抓獲“聯璧金融”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儂某,並於8月7日押解回國,查凍涉案資產約3億元人民幣。

據斐訊官網發佈的數據,今年618期間,斐訊就斬獲了7.1億元總銷售額和72.2萬臺產品總銷量。6月18日當天,“斐訊京東旗艦店”的銷售額突破了1.7億元,產品銷量突破16萬臺,並一舉奪得了“京東智能穿戴品牌銷售額第一、京東智能家居品牌銷售額第一、京東數碼配件品牌銷售額第一、京東音箱品類斐訊陣營品牌銷售額第一”等數個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作為斐訊硬件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京東在斐訊聯璧華夏萬家事件中究竟有沒有責任?

京東在斐訊聯璧華夏萬家事件中究竟有沒有責任?

優訟贏官司認為:

一、 京東在此次的危機中的角色

京東方面認為自己銷售的是實物,並不需要為其用戶的其它行為承擔責任,因此才會放縱這樣的行為直到近日聯璧金融/華夏萬家金服東窗事發。

實際上:

用戶在京東購買了斐訊硬件設備之後,會得到一個專屬K碼,K碼可以通過身份證、銀行卡和手機號進行激活。這時,該用戶就會自動在互金平臺聯璧金融/華夏萬家金服App上生成一筆定期存款,這筆存款的金額正是用戶購買該硬件設備的本金。只是它的返現方式並不是立即回款。這筆錢,會在聯璧金融/華夏萬家金服那裡轉個彎。

也正是如此,當初斐訊硬件設備的火爆引發了很多技術人士的驚訝:為什麼相同性能的產品,斐訊路由器的價格能比同類產品高出數倍?

原因也還是“0元購”。既然今後支付的費用可以在幾個月後退回,那消費者何樂而不為呢?

那我們討論這個專屬的K碼。它並不是市場上通用的路由器的必要組成部分,而是上面這個金融迴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金融迴路由激活K碼開始;那麼可以講,京東銷售的該路由器的K碼就是該金融產品的一部分,且因為京東的影響力,致其銷量巨大,京東從中獲利不菲。

既然該金融產品的銷售由京東開始,那麼現在出了問題,京東作為銷售一環,應當負責。

二、京東在虛假宣傳上的責任

京東不僅在醒目位置標識了“直營”,同時還說有“近265萬用戶成功提現了”,這就是給用戶一種強烈的預期。

廣告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

招商等有投資回報預期的商品或者服務廣告,應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責任承擔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並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對未來效果、收益或者與其相關的情況作出保證性承諾,明示或者暗示保本、無風險或者保收益等,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但是在京東這裡,沒有警示、只有 “明示或者暗示保本、無風險或者保收益”。

京東利用自身的巨大影響力,力薦該金融產品,虛假宣傳,對投資者大面積損失負有責任,應承擔責任。

三、在第一之外,京東作為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責任

京東作為平臺提供商,他人在其平臺上的所為,平臺需要盡到形式審查義務,確保用戶權益。

作為國內領先的電商平臺之一,京東不可能不知曉斐訊“0元購”模式背後隱藏的金融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在京東這個平臺上,斐訊硬件產品的使用者和聯壁金融/華夏萬家金服的投資者實現了身份轉化,如果說硬件產品是聯壁金融/華夏萬家金服的道具,那麼京東就是給這個道具轉化提供了一個通道:很多用戶正是相信京東“直營”而購買了這個產品。

而京東恰恰是給了一家沒有相關金融資質的公司提供轉化的便利。

“0元購”模式背後隱藏的金融風險非常明顯,幾家老牌的網絡平臺早已將其下架;而京東仍然睜一眼閉一眼,甚至默認和縱容該行為的發生,完全沒有盡到應盡的審查義務,京東應為此承擔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