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表態「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生二胎,你願意生嗎?

近日央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刊文鼓勵民眾二胎。文中表示,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國家應出臺各種鼓勵政策,解決晚婚、晚育、少育的問題,讓更多人“敢生、願生二孩”。

央媒表態“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生二胎,你願意生嗎?

全面二孩政策之後的現狀

2016年,中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但是人口出生率依然不容樂觀,預期放開“二孩”政策能帶來的生育高峰並不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

再細分數據,2017年,一孩出生人數724萬人,比2016年減少249萬人,並出現近20年來首次二孩生育數量高於一孩的情況。

因此可見,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確實二孩出生比例提高了,但是現在問題卻變成了“越來越多人不願意生一孩”。

為什麼要鼓勵生育

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出生率自此一路下滑。直接後果是青壯年人口的減少以及老齡化的加劇,各種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增長逐漸消失。

中國 從2001年起,65歲以上老人佔比就超過了7%,這是社會進入老齡化的標誌。

預計到2035年,中國老年人口年均增長約1000萬,總量將達4億人左右。

年輕父母的擔憂

如何看待“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一大票網友並不買賬。言辭激烈,態度決絕。很多網友表示,一胎都不打算生,更別提二胎了。

央媒表態“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生二胎,你願意生嗎?

央媒表態“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生二胎,你願意生嗎?

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抵制生二胎,甚至達到了聞之色變的地步?小編總結了幾點原因。

1、 生活成本太高

這一點是最主要的原因。生孩子容易,但是養孩子難。養孩子與金錢直接掛鉤,只要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那就都是問題。

其一、孩子的基本成本就夠嗆了

孩子的奶粉、尿不溼、衣服、玩具、繪本,這些都需要長期投入。雖說物有貴賤,買不起貴的可以買便宜的,但總的來說依然花費不菲,再說了,誰願意在這些方面委屈孩子?

其二、教育的投入是一個無底洞

孩子在二週歲不到的時候就可以上早教班了,然後入托入園。早教班不用說,特點就是賊貴。幼兒園小學階段如果家長有特別的追求,上個私立學校,那一年費用妥妥的上兩萬。

更不用說孩子幼小銜接或者小學之後的費用了。拼音得學、算術得學,輔導班同樣不能落下,還有樂器繪畫圍棋舞蹈,這些統統都得學。

現在遊學熱,讓孩子出去長長見識也是很重要的價值投資,好吧,去歐洲一趟,二個星期三萬塊,掏錢吧爸爸。

其三、房子大殺器

央媒表態“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生二胎,你願意生嗎?

早前就有網友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多少年輕的父母揹負著沉重的貸款壓力,每月還完貸款之後只能吃土了,生個二胎可能連土都吃不上了。況且,生二胎,意味著最好,你得再買一套房。

有網友表示憑什麼生了二胎要多買一套房,以後的路要讓孩子自己走,要買房讓他自己去買。但隨後,就有網友回覆,自己的女兒以後嫁人絕對不會考慮沒有房子的男孩。

2、 精力跟不上

無論職場還是生意場,現在的年輕人壓力都很大,快速的生活節奏拖著人在走。想帶孩子陪孩子成長,但是抽不出精力。

而且中國女性在職場的表現相當出色,參與度也很高,很多家庭帶孩子缺少人手,只能全權給老人帶。再來個二娃,老人的精力也吃不消。

況且,中國的年輕人面臨著嚴峻的贍養老人的責任,計劃生育造就了今天兩個年輕人贍養四位老人的局面。老人健康那還好,萬一雙方老人哪個身體不好,年輕人的精力還得長期耗在老人身上。

央媒表態“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生二胎,你願意生嗎?

3、 思想解放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樣的傳統觀念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人們過去對於那些結婚很久卻沒有孩子的人,私底下都會指指點點。

但是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不斷髮展,新思維湧進了年輕的人群。很多年輕人喜歡自由率真沒有羈絆的生活,不要說生孩子了,對象都不搞,婚都不結。

還有的人有錢也有時間,但是寧可富養一個小孩,也不願再生二胎。

老齡化危機困擾世界

其實人口老齡化、低生育率困擾的國家不止是中國,日本及北歐一些國家也陷入了人口危機。為此各國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措施,鼓勵生育。

如俄羅斯,生育3個孩子的女性可以有4年半的產假,並獲得一定的補助;日本則補貼減稅,小孩上幼兒園的費用50%由國家負擔。

中國此次通過央媒發聲,鼓勵生二胎,把家事提升到國事的高度,看得出這件事已經迫在眉睫。

但是如何化解低生育率與低生育意願之間的矛盾,這需要國家出臺切切實實的政策福利,做好外部環境,讓年輕人敢生、願意生。

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