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直18和直20兩款直升機有沒有性能重疊?

兵器世界


有的,直-18和直-20,性能有些重疊,可普遍作為運輸之用,但二者差別是主要的,直-18是三發,機體更大,最大起飛重量可達到13噸,改自直-8,直-20是雙發,機體要小一點,最大起重有似美製“黑鷹”,也就是10噸左右,是我國目前傾力打造的一款通用直升機,各軍種皆可使用。直-18上艦,因機體龐大,佔用寶貴的甲板空間更大些,直-20則要好得多。並且的話,直-8是法國SA321“超黃蜂”的中國版,是二代直升機,直-18在其基礎上深度改進,達到了三代直升機標準,有稱中國版的AW101,性能有了大幅提高,但生就的骨頭造就的肉,改進潛力已盡,AW101是西方標準的直升機四代,直-18與之相比還是差點事的,直-20則不然,正以四代直升機標準來打造,是全新的機型,性能十分先進,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而設計,正與直-18有根本不同。

SA321已退役。現在法國有更好的直升機選擇,EC225“超級美洲豹”MkⅡ+/“超級美洲獅”,作為四代直升機的代表作,集成了法國最高的直升機技術而傾心打造,早就把SA321"超級大黃蜂"退役了,世上使用國家也沒幾個,因改造價值不高,性能嚴重落後,機體則過於龐大,裝備數量極其有限。而中國則不同,正中看中了它的機體龐大,又有著非常高的可靠性,所以當年引進之時思之再三,終於全套引進了生產線生產,其變為直-8的過程非常繁複,改造多年間由於直升機工業的長期落後,生產出來性能下降得厲害,裝備數量極其有限。2008年後我們終得洞察直升機的重要,這才下定決心改造,軍方對其所表現出的性能非常滿意,正在批量裝備。得益於機體空間大的優點,海軍發展出運輸、反潛和預警三種型號,成為我國滑躍式航母一支重要的艦載機力量。

直-20不是“黑鷹”。中國直升機進不了高原,這是那時聲音,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美國24架“黑鷹”民用型號,終於飛進了高原,用得相當順手,曾經表示要測繪仿製,受限於技術力量尚弱,多年沒有動靜。“黑鷹”是好,數量有限,國產直升機工業又十分落後,不得已再次引進俄製米-8大改型號米-17系列直升機,由於價格低廉,兼具結實皮實的長處,引進數量據說達300架之多。引進只能一時,不得已而為,還是要國造才成,於是直-20應運而生,因要大量裝備,三軍通用,即按最高標準打造,使用了中國直升機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從裡而外,皆以自家設計思想,所以“黑鷹”是“黑鷹”,自與直-20根本不同。如果說看著樣子相類,就以“黑鷹”斯基視之,那就大錯特錯了,實事根本不是這樣。只能說,我們使用“黑鷹”多年,對其建立了相當瞭解,應當熟知優劣,有所借鑑怕是真的,這也是世上發展直升機很普遍的一條規律。

各有側重。直-20的用途會更廣泛些,這些年我們看到海軍軍艦下餃子,只不見艦載直升機上艦,原因正在於直-18上不去,曾有幾條艦削足適履,有意放大機庫高度,以適應引進的卡-28上艦需要,一種雙旋翼的直升機,性能已明顯落後,所以引進十來架的樣子,即不再引進,直-20才是我海軍軍艦艦載的目標型號,它不大不小,正適用於軍艦有限的後甲板,從此可以一見,直-20僅在海軍就需要非常龐大的數量。陸航可把兩種型號同時裝備,各幹各的活兒,用直-18展開戰場救護,運送物資;用直-20作用於特戰,完成陸軍飛行化很重要的一步。未來的通用型號,也有重型直升機和“藍鯨”一類,而現在直-20和直-18都是重要的,陸軍之盼如大旱之望雲霓,據悉已完成試飛,說裝備今後你會看到,直-20滿天飛的樣子,猶同美國“黑鷹”,成為很普遍的裝備。

今天“八一”,魂舞大漠僅向中航直表達敬意,你們辛苦了!中國直升機工業多年被西方技術限制,能有今天的成績,真是不易。


魂舞大漠


直20是十噸級直升機,直18是十三噸級直升機,不是一個噸位的選手。雖然都能運人或是掛魚雷,性能上有部分重疊,但兩者噸位不一樣,所以分工也是不完全一樣的,兩者不是誰取代誰的關係。

尤其是用於海軍的話,裝備的艦艇不一樣。直20的噸位相當於黑鷹,尺寸比較緊湊,適合裝在驅護艦上,直18略大些,與AW101相近,適合裝在遼寧艦或是兩棲艦上。

圖一:直20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十噸級直升機之一。

中國陸航對於十噸級直升機急需得不得了,非常眼紅黑鷹。當年進口的黑鷹具有良好的高溫高原性能,而且質量可靠出動能力較好,是一種不錯的班級直升機。一次出動能帶走一個完整的步兵班。

直20的出現可以說,陸航不用再羨慕黑鷹了,直20的高溫高原性能,依託於先進的發動機,非常靠譜。

中國海軍也非常急需十噸級直升機。長期以來,中國海軍是艦多機少,直升機不夠軍艦分。直9噸位太小,並不是一種優秀的艦載直升機,而直8又太大,塞不進去。進口的卡27系列數量又非常有限。可以說中國軍艦的最短一截不在艦上,而在機上。直20算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圖二:直18作艦載預警直升機都略顯吃力,直20更不可能幹這個活。

從裝備數量絕對數量來看,直20的裝備數量必然遠遠超過直18。這並不是因為直18性能不行,而是因為直18比較大,一次出動能裝20-30人,幾乎是一個步兵排。大型直升機必然比中型直升機的裝備數量要少很多。而且中國的主力軍艦052C和052D噸位不夠大,更不用說小一號的054A和054B,只能裝得下直20,裝直18有很大難度。

從性能上來講,所謂身大力不虧,三臺發動機的直18在正常條件下,是要比直20能裝的,當個艦載預警機,或是兩棲艦上用的突擊運輸直升機非常合適。而且在海上高溫條件下,發動機是一定會有推力衰減的,三發的相對來說有優勢。滯空時間和裝載量,直18要比直20強一些。

圖三:大艦裝大機是個慣例。直18裝在055級萬噸大驅上沒有問題。

另外,直18依託當年的直8,搞定的時間比較早,直20出現得比較晚,不可能因為直20性能良好,就把直18這第一個餅給丟掉。目前陸航和海軍,甚至是空軍,對於直18和直20都有需求,兩者就象是兩個翅膀一樣,支撐起中國直升機的未來。以後中國的直升機會越來越強,越來越科幻。


厲兵


肯定有部分重疊啊,那還用說?但是噸位不同,分工當然也不同了 。直20的外型和大家熟知的美國黑鷹有些類似。直-20重心的佈置放在主旋翼軸的前面。兩者都是下平尾,但翼型、大小和安放方式卻大不相同,“黑鷹”的平尾翼型是接近對稱面,尺寸很大,安放在尾斜梁的下端並且可以大角度全動,而直-20的平尾翼型則是典型的反升力翼型,尺寸較“黑鷹”的小,呈固定角度安裝在尾梁的末端。

直-20直升機與“黑鷹”一樣採用了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不同於西方國家新研製的中型直升機如NH-90、S-92,它們都採用了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起落架。採用不可收放起落架的好處是,在直升機突然墜落時,不可收放起落架比收放式起落架有著更強的安全性。而可收放式起落架則在提高直升機飛行速度和隱身性能方面具有優勢。這說明直-20在設計考慮上更重視直升機的抗墜毀和成員的存活率。 直-20直升機和“黑鷹”一樣,機身為扁平設計,應該是考慮了空運的要求。

此外,直-20外形低矮,有助於減小雷達反射面積和降低地面人員目視發現的概率,也有利於軍艦的機庫安排。 直-20直升機前部為駕駛艙,艙內並排佈置正副駕駛員座椅,並將駕駛艙風擋由”黑鷹”的三片式改為兩片式,改善了駕駛員的視野。駕駛艙後面是座艙,兩側艙壁從前到後安裝了兩對大塊方形舷窗和一對圓形觀察窗。座艙可裝載12名全副武裝的士兵,中部兩側各有一扇較大的滑動艙門,便於人員迅速登機和離機。


李三萬的三萬裡


直升機自出現以來,一直成為航空領域不斷開發的對象。目前直升機的使用範圍也極其廣泛,比如救援、巡邏、運輸等等。我國的直升機方面的技術,自新中國成立之後,有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但是近期有網友討論起直-20這款直升機。他們認為直-20在噸位,以及高原飛行能力上,和目前已有的直-18a都差不多。為何國家還要花大力研究呢?功能重複性如此之高,是否有些浪費精力和物力?

對此一些比較專業的網友給出了答案:看似兩種機型的功能性相差不多,實際上直-20在設計之初,其目的、指標、以及所負責的任務都和直18a有很大的區別。

對中國軍事裝備有一定了解的網友應該知道,中國目前在輕型機和重型機的領域都已經比較成熟,兩種機型都可以自行生產。但是這兩種機型雖各有優勢,卻也各有缺點。輕型機的載重量小,可能後期能夠改裝的範圍也比較侷限,這樣一來輕型機的適用範圍也就很小了。而重型機雖然在載重量和功能性都有所提升,但由於體積龐大,對落地機場的面積有很高的要求,靈活性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大家或許就清楚中國目前比較短缺的是哪種機型了。直-20的載重量和體積都適中,但是它能適應不同類型的任務,而基本普通場地都可以滿足其落地要求。這種靈活性較高,改裝潛力大的通用中型直升機,真是目前中國需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國家如此費勁研究直-20的原因了。


利刃軍事


沒有!直20是個十噸級的大平臺...海陸空都需要,而且民用比如“警用”“國安用”“海上救援”“地震區域救援”等等...都十分需要...而且十噸級的各項指標都是最經濟實惠的!直十八是奔著13~15噸級在使力氣...三發的發動機稍微的在給點力,就立馬十五噸級了……十八是單純運輸型發展趨勢!二十是多功能型發展趨勢……


litnt


直18與直20的區別還是很大。從兩種直升機的外形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別。直20線條比較流暢,機身較為低矮,而直18則要粗壯得多。這和兩種直升機的定位有關,直18作為一種運輸型直升機研製的,直20則是通用直升機。因此直18有一個比較寬敞的貨艙,而且開的是尾門,這樣更便於大型貨物的裝卸。直20的用途比較廣泛,可以通過簡單的改裝執行多種任務。比如進行人員的快速機動部署、貨物的運輸、加裝武器設備轉變為偵查或者武裝直升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