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河南文化源遠流長

每個市,每個縣的名字

都有其獨特的由來

下面就跟著農夫君

一起來漲知識吧~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河南省縣名由來久遠,春秋戰國以降,至今各代均有其本末。而縣市名稱之命名與變更,常受及各時代人為因素所影響。河南現有127 個縣市,從名稱產生的先後順序看:春秋戰國4個、秦漢38個、三國至南北朝5個、隋唐五代25個、宋金元12個、明清11個、民國16個、新中國16個。

我們不難看出:河南縣市名稱的形成有3個高峰時期,一是封建社會初期的秦漢時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會消亡後的近現代。

從名稱來歷、含義和演變來看,皆名之有因。或記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產,或因生活,或以方言云爾。無不與河南地理、歷史、政治、軍事、經濟、交通等密切關聯。筆者簡述如下: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鄭州市

新鄭市:遠古屬黃帝有熊氏,夏商屬之豫州、春秋歸於鄭國。西周宣王姬靜把自己異母兄弟姬友分封到都城鎬京附近的鹹林(今陝西省華陰縣西北一帶),國號為鄭,這就是歷史上最早的鄭國。古鄭國由陝西鄭縣搬遷至此,得名曰新鄭。

鞏義市:鞏縣以 "山河四塞、鞏固不拔" 而得名,歷代因之。這一名稱將鞏縣、孝義兩個典故內涵合併一體,取鞏縣之“鞏”與縣城所在地孝義鎮之“義”,合稱鞏義。

新密市:在西周滅商之後是密國和鄶國所在地。密國是以密山為名。

滎陽市:遠古時代瀕臨黃河,曾是一片沼澤地,名為滎澤,或稱滎波。

中牟縣:因城北有一牟山,高僅丈餘,綿延數十里,相對於山東外牟而稱中牟。

登封市:武則天下詔改嵩陽縣為登封縣,以示她登嵩山而封中嶽。

周口市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扶溝縣:因縣境內有扶亭和洧水溝,各取一字,合稱扶溝。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太康縣:因太康陵而名。夏有“太康失國”之事。

鹿邑縣:西周時期,黃河流域為鹿棲息地,常有鹿群出沒其間,鹿群相呼,鳴聲不已,故其地為鹿鳴。

鄲城縣:相傳老子李耳始煉丹於苦(古鹿邑縣),久練未果,南遊於洺河岸邊,見洺河之水清澈甘甜,汲洺河之水,拔葦為薪,一舉煉丹成功,大呼“丹成。”此處遂稱為“丹成”。隋取諧音“鄲縣”。其後稱“鄲城集”或“鄲城”鎮。

沈丘縣:古城建一大土丘之上,沒建城之前這個土丘被稱作沈丘。

項城市:因襲了古國名。秦推郡縣時,在項子國故地設之項縣。

商水縣:以汝水為名,漢代稱汝陽,隋代改為溵水。宋太祖趙匡胤尊其父趙弘殷為宣祖,諱“殷”、“溵”等字,“殷”、“商”為同一王朝名,因避皇帝諱改溵水為商水。

西華縣:春秋時為宋華氏分封地,居東者為東華,居西者為西華。

淮陽縣:以淮水之北而名。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洛陽市

偃師市:武王伐紂時,姜子牙終於打到所有部隊全部偃旗息鼓!

孟津縣:以周武王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而得名。更早有“龍馬負圖”傳說。

伊川縣:因伊河而得名。

宜陽縣:因其故城位於韓城的宜水之北而得名。

汝陽縣:該縣地處汝河北岸,故複名汝陽縣。

欒川縣:伊水古稱鸞水。相傳因此地多鸞鳥而得名。古時“欒”與“鸞”相通。

嵩 縣:因嵩山之西而得名。

洛寧縣:取貫穿全境的“洛河”和“永寧”各一字而得名。

新安縣:因該縣當時晚於周圍澠池、宜陽、孟津等縣,故取名新安。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南陽市

鎮平縣:

金統治者取“鎮壓平定”之意。

內鄉縣:因地處伏牛山最深處,交通閉塞,故稱內鄉。

西峽縣:舊稱西峽口。以其位於伏牛山西部深山老林之峽谷地帶。

淅川縣:因析水老鸛河流經析谷而得名。

鄧州市:夏至春秋屬鄧國,隋始稱鄧州。

新野縣:漢高祖元年,因在烝野設縣故名新野縣。

唐河縣:因唐河縱貫縣境而命名。

桐柏縣:縣境處位桐柏山區而命名。

社旗縣:賒旗鎮的來歷與光武帝劉秀有關。傳說劉秀當年起義反對王莽政權,曾在這裡一劉姓酒家賒了一面酒旗,作為招兵買馬的大旗,最後終於推翻王莽新朝的統治,建立了東漢政權,故稱賒旗鎮。1965年10月,國務院審批此縣時,周恩來總理建議,將賒旗鎮改為社旗,寓意:社會主義紅旗”。

方城縣:因縣東北部有方城山,山上修築有長方形城池,稱簡方城。

南召縣:明成化中,因城東北隅南召店為宛洛大道商旅息居驛,故以"南召"名焉。

許昌市

許昌縣:許昌地名與兩個歷史人物有關。一個是許由,一個是曹操。許昌因“許由”而起,因“曹操”而昌。因魏的基業昌盛於許,後人亦稱之為魏都。

禹州市:因州有古“鈞臺”遺蹟,此為鈞州。明萬曆朝,為避神宗朱翊鈞名諱,遂改鈞州為禹州。

長葛市:因古建城邑始,有葛條附樹,乃名長葛。

鄢陵縣:周初封為鄢國,東周周平王初改為鄢陵,因城築於土陵上,故名之。

襄城縣:東周襄王避難居氾,故名“襄城”。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鈞臺”遺蹟

新鄉市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新鄉縣:古汲縣的新中鄉,隋朝時去掉“中”得名。其前,漢武帝元鼎六年,劉徹東巡至此,適滅南越,殺其國相呂嘉,獲其首。故於此置獲嘉縣。

輝縣市:金大定年間改為河平,明昌為蘇門、貞佑年間升為輝州。

獲嘉縣:因隋朝時由修武改名而得(原獲嘉改名新鄉)。

衛輝市:衛輝府原為衛州、輝州之合稱,現衛輝市僅為衛州地。

延津縣:宋以黃河渡口改稱延津縣。金升為延州,轄延津、陽武、原武三縣。清雍正朝,胙城縣併入延津。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原陽縣:為陽武、原武二縣合併而成。

封丘縣:夏啟立國,姜鉅的後人姜封父被封為諸侯,食邑於封丘,為封父侯國。楚漢相爭,漢高祖劉邦兵敗延鄉(封丘縣城內),遇翟母贈飯解危,突圍西遁,得免於難。漢立國,劉邦為感翟母進飯之德,將延鄉建制改名封丘。

長垣縣:因戰國時之首垣邑而得名。春秋時為衛國的蒲邑、匡邑。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焦作市

博愛縣:馮玉祥主豫時,據吉鴻昌將軍呈請,從沁陽縣析出一部,取孫中山先生倡導“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之意,設置博愛縣至今。

修武縣:周武王興兵伐紂,大軍途經寧邑時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駐紮修兵練武,故改寧邑為“修武”。

武陟縣:“陟”意為興起,取周武王興起之意。武王牧野之師從這裡開始出征!

溫 縣:緣於境內兩溫泉。泉已因黃河湮絕計數百年矣。

孟州市:古稱孟塗國,秦置河雍縣,漢稱河陽縣,唐武宗升河陽為孟州。

沁陽市:因處沁河之北而得名。

安陽市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林州市:此地歷史悠久,戰國時已設隆慮縣,以隆慮山而得名。東漢因避殤帝劉隆諱改林慮縣。金置林州。

滑 縣:西漢置白馬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滑州。以境內滑臺得名。

安陽縣:以處壽安山之南得名。或謂安陽河而名。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湯陰縣:西漢置蕩陰縣,以在蕩水之陰得名。唐貞觀以水微溫,改蕩水為湯水。

內黃縣:魏以河北為內,河南為外。陳留有外黃,故曰內黃。

駐馬店市

西平縣:據傳西平是黃帝元妃嫘祖故鄉。嫘祖是西陵氏之女,西平原有西陵亭,因“西陵於夷”,故名西平。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遂平縣:唐元和中,李愬雪夜襲蔡州,平吳元濟叛亂,唐憲宗敕名“遂平”至今。

汝南縣:據《汝寧府志》載:禹分天下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南又為豫州之中,故汝南自古有"天中"之稱。漢、明兩代,汝南人在朝廷居官者過半,兩次出現"汝半朝"現象。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被譽為"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梁祝故事,就源於此地。

平輿縣:古為摯國,稱摯地。平輿得名,與奚仲造車有關。平輿二字含有“平坦之地勢,車輛之發明”意爾。

新蔡縣:春秋時期,蔡平侯將國都遷此,取名“新蔡”。

確山縣:以縣城東南六里確山為名。

上蔡縣:周武王封其弟叔度於蔡,建立蔡國,以國為氏,史稱上蔡。

泌陽縣:泌水之陽而得名。

正陽縣:西漢設慎陽縣,為正陽設縣之始。南朝改名真陽。清朝雍正元年為避諱胤禎改“真”為“正”,名正陽。

商丘市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虞城縣:夏禹封舜子商均於此,號“有虞”,後稱虞國。

夏邑縣:金末取“華夏之邑”之意,改稱“夏邑”,相沿至今。

柘城縣:自古盛產柘絲而得名。

民權縣:馮玉祥取孫中山“三民主義”之“民權”之意,劃睢縣北三區、杞縣北五區,是為民權縣之始。

睢 縣:因地處古睢水而得名。三皇之首燧人氏在這裡發明了鑽木取火。

寧陵縣:系葛姓祖籍之地。春秋時稱寧邑,戰國時名信陵,秦時謂寧陵。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信陵君之子被封為寧陵君

平頂山市

舞鋼市:1974年析舞陽縣置舞鋼區,以舞陽鋼鐵公司而得名。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葉 縣:

春秋時,則是楚國北方重鎮,是葉氏始祖葉公沈諸梁封地。

魯山縣:以境東魯山得名焉。

寶豐縣:宋徽宗時,因縣境內有白酒釀造、汝官瓷燒製,冶鐵工場等,物寶源豐,奉敕賜名"寶豐"。

郟 縣:本楚公子郟敖封邑。

汝州市:因北汝河自西向東橫穿全境而得名。

開封市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開封縣:春秋鄭築啟封城,取“啟拓封疆”之義。爾後避景帝劉啟諱改名開封。

杞 縣:因夏朝杞國曾在此建都立國長達1000餘年之久。

通許縣:取自汴京直通許國故地之義,故名通許。

尉氏縣:春秋時為為獄官鄭大夫尉氏採食之邑,故名尉氏。

蘭考縣:蘭封(由蘭陽、儀封合併)、考城兩縣合併而名之。

濮陽市

濮陽縣:因城址位於濮水之陽,始稱濮陽。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清豐縣:因孝子張清豐欽定更名。張清豐,我國文明史上的小人物,他的名字卻從唐代始作為一個縣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這在全國範圍內也是唯一的。

範 縣:以南臨範水而得名。

南樂縣:相傳為黃帝之子昌意所築。“樂”取沃野平壤,茫茫樂土之意。西晉置昌樂縣。南樂舊志與新志,皆言此縣尋廢。

臺前縣:因縣政府駐臺前村而聞名。

三門峽市

義馬市:以駐地義馬村而得名。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靈寶市:唐玄宗把年號由“開元”改為“天寶”。並將發現“靈符”之桃林改為靈寶。

澠池縣:因古澠池而名。

陝 縣:周成王時這裡成西周初期兩大統治區域分界線,“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陝”即為陝塬,在今三門峽市區以南張村塬一帶。

盧氏縣:以盧氏山得名。漢武帝設立縣治時,以盧敖得到成仙的傳說名之。

漯河市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舞陽縣:因舞水之北而得名。

臨潁縣:以在潁水之上,故名。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小商河:岳家軍大將楊再興陣亡於此

信陽市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淮濱縣:淮河之濱。

新縣:原名新集,建國初,蘇區人民和土地自此獲得新生。遂取名新縣。

固始縣:東漢光武帝劉秀封李通為固始侯(“堅固通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從未曾改變。

羅山縣:春秋時為申國地,北齊改為高安。隋改稱羅山。由於縣南10裡有小羅山(又名龍山),縣南百里又有大羅山,所以縣名改為羅山,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

潢川縣:該縣為春秋古黃國地,縣城又近小潢河,故名潢川。

商城縣:隋初改稱殷城縣,因縣城北郊有殷商故城。宋太祖因避其父趙弘殷諱,改稱商城。商城,便是殷城。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光山縣:春秋時為紫水弦國,漢置西陽縣,南朝孝武帝時改名光城。五代時期易名光山。以其縣北80裡有浮光山。又因其地為弦國故地,所以又有“弦山”之稱。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息縣:春秋時期為息國,漢置新息縣。此後州縣更迭,然總離不開“息”字,說明息國曆史影響深遠,至今尚流傳息侯和息夫人之悲情故事。

鶴壁市

淇縣:殷為朝歌,秦置朝歌縣,隋改衛縣,元入淇州。以淇水得名。

浚縣:以浚水得名。衛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淇河

濟源市

河南127縣地名由來大解密!(漲知識,收藏版)

濟源市: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濟水與江、河、淮並稱四瀆,為愚公移山故事之發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