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會,爲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雖然“兩難選擇”一直存在,但從來不像今天這樣更加難以選擇,已經成為引起人們普遍焦慮的一個焦點問題,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現在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們普遍感到迷茫,顯得浮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世界變化太快,面臨的選擇機會太多,而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加以選擇和決斷。

有選擇就有衝突,有衝突就有焦慮,最後還是難以選擇,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們陷入極度的焦慮之中難以自拔,以至於最終採取極端方式解決問題。

在當今時代,可以說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兩難選擇到處存在,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人們做出合理的選擇。假如你沒有足夠的解決問題和平衡心態的能力,那將會寸步難行。

怎麼辦?請你認真地讀下去,並且細心地去體味:兩大應對策略,解決生活中的三類兩難選擇!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生活中的三種“兩難選擇”

有一首著名的詩篇是這樣說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為了自由,人們拋頭顱灑熱血,但自由真的來了,卻又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煩惱。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自由了,就需要自己做出選擇,可人在沒有選擇的時候也沒有衝突,沒有焦慮,沒有痛苦。

在過去那個年代,一切都由組織安排,甚至連婚姻的選擇都有限,曾經熱播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說得淋漓盡致,引發了一代人的強烈共鳴。

你看現在,全部顛倒了,不但擇偶自主,就連婚姻形態都是多種多樣的,什麼“單身貴族”、“丁克夫婦”、“單親家庭”,還有什麼“同居”、“分偶”、“網戀”、“同性戀”等等,難免令人眼花繚亂、心旌搖動、左右搖擺。

至於在職業上和工作上面臨的選擇,早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劃分和設立,更是不可思議的多了去了,假如沒有一點定力的話,真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了。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但是無論選擇如何多,也無論如何難以選擇,總是逃不掉以下這三種選擇的。

一是雙趨選擇,也叫雙趨衝突。就是這個我也想要,那個我也想要,但是不可兼得。比如,做個機關幹部穩當挺好,經商賺錢也不錯,但總得選一個,卻又拿不定主意,我該幹什麼呢?於是覺睡不著,飯吃不香,兩難啊!

二是雙避選擇,也叫雙避衝突。就是這兩個都不想要,但必須得選一個。比如,前面有狼,後面有虎;前面要發展,後面有催款,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但反正你得走一條路,於是焦慮了,兩難啊!

三是趨避選擇,也叫趨避衝突。就是你又想得到,又害怕得到。比如,既想吃年糕,又怕粘上手;“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哪能好事都讓你佔了,於是難以選擇了,兩難啊!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其實,“兩難選擇”我們天天見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經常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比較大的事情如升學、擇業、婚戀、買車買房,比較小的事情如買件衣服、買點蔬菜水果等,往往會在哪兒翻來覆去地對比和挑選,經常會拿不定主意。

比如挑選衣服,老一代人就沒有這個麻煩,因為那個年代多數人就兩三套衣服,脫了這件換那件,脫了那件再換這件,不是藍的就是灰的,甚至穿一套公家發的工作服招搖過市還覺得挺榮耀的。

所以,就沒有這麼多的焦慮衝突和選擇機會,事情反而簡單省心多了。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人留戀過去的慢生活。

哪像現在的人們,特別是女孩子們,儘管衣櫥裡的衣服滿滿的,可還是覺得衣服不夠穿、沒得穿,每天出門比來比去的,穿這件還是穿那件,這件和哪件搭配,哪件和這件搭配,搞得自己焦頭爛額,不由得火氣沖天。

其實,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衣服太多了,沒辦法選擇,兩難啊!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說實在的,現在的兩難選擇太多太多了,比起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難以做出選擇,更要命的是,無論什麼事情都可能會面臨著選擇和需要做出艱難的選擇,從出生、上學、買房、買車、找對象、結婚、生孩子、看病、擇業、轉行,甚至喪葬等等。

可以說,現如今,從生到死,從生活到工作,從自身到子女,從現在到未來,無不困擾著人們的“選擇”,難啊!

人們都知道,物質世界玲琅滿目,變化實在太快了,一旦選擇錯了,根本沒有機會去補救。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面臨兩難選擇的兩大解決策略

可是,只要我們活著,就會面臨許多事情,就得做出選擇,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活著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所以說“選擇”是一個人生的“剛性”問題,沒得商量,必須做出選擇。

若要選擇得當,最終還得依靠下面兩大策略。不信?你試試看!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第一大策略是問題應對與解決

就是本著“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的基本原則,通過我們的積極努力克服困難,排除障礙,儘快地把問題解決掉,強烈的焦慮感也就隨之化解了。

比如,工作和生活上的許多問題,還是可以通過加強學習、提高能力、改進方法、合理安排來達到目的。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有位中年人,經常被老婆指責“後悔嫁給了你這個沒出息的”,自己又不敢發作,只好忍氣吞聲。後來發憤圖強,成功地晉升為局長了,這下可以揚眉吐氣了,老婆再也不罵他“沒出息”了,而是對他畢恭畢敬的小心伺候著,每天回到家,老婆連茶水都給他準備好了。

其實,他老婆因為自己的男人升官了,輪到自己焦慮了,因為惟恐被老公炒了魷魚,自己就得重新作出選擇,就得去尋找新的應對辦法。

這位女士最終選擇的就是:不再對男人嘮叨,更不去數落指責,而是努力地去照顧好全家人的生活起居,用溫馨的家庭生活去留住男人的心,這個策略還是很有效果的,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過日子。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第二大策略是情緒應對與解決。

就是努力去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當事情不順利、心情糟糕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是解決具體問題,而是應該解決情緒問題。因為,情緒當頭是不可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的,只能助長負性情緒,越解決越糟糕。

作為一個成年人要明白,不是所有問題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的。“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說的是很好,但不是絕對真理,它在鼓勵人們上進是對的,但你不能全信它。

人活著,志是要立的,但有志未必就能成功。成了更好,不成可以繼續努力,但繼續努力也可能繼續失敗,我們總得適可而止吧,不要一根筋,一條道跑到黑,不見棺材不落淚。

所以,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具備這一點認知很有必要,就是做事情成功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自己,還有許多超出我們掌控之外的諸多因素在起作用,比如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機遇”等等,許多時候,我們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如今的社會,為什麼如此難以選擇和決斷?

其實,這正是生活的常態,能夠接受失敗,有的時候也是一種必要的健康心態。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但要學會努力爭取成功,也得要努力學會接受失敗。

或者說,我們既要不斷地應對和解決問題,也要不斷地應對和解決情緒,只有把這兩個“應對和解決”都搞好,才能做一個心理健康、適應良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