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東亞文化相對歐美文化是最不會生活的文化,最累的文化,對嗎?

洪浪湯姆


“有人”這個代名詞很大概率是東亞人,為何要貶低養育自己的文化?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想法。背後的原因值得國家、社會、個人去深思,是個人的喜好,還是民族自豪感的缺失?我們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謹記文化沒有低劣之分,只存在差異性和共性。


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堅定文化自信是每一個人的使命

  • 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化都存在差異,但是沒有低劣之分,通俗易懂來說,不能隨便認為文化好還是不好,這也是中國一貫堅持的原則。我們的中華文化不容外國人輕視,我們也絕不能去輕視和貶低他國文化。我們強調民族自豪感,但是並沒有剝奪公民讚揚他國文化的權利,值得每個人謹記,可以讚揚他國文化並不代表就可以輕視自己的文化。


  •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歐美文化培育歐美人,東亞文化培育東亞人,文化的根基是很難改變的。中華文化歷經千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如果有人還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最不會生活的文化,我覺得這已經是崇洋媚外的思想源頭了。人總是嚮往美好舒適的生活,在過去被其它民族凌辱的時代,中國人都始終堅定著文化自信,生活在富強的中國,為何會有人喪失了文化自信?


  • 經濟決定政治,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應。中國走在時代的前沿,發展的趨勢也越來越好,以大國形象走向全世界。但是客觀的來說,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歐美國家是有差異的,歐美的生活方式根本不適合我們大部分人。舉個例子,大部分西歐國家追求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對於中國人而言,追求慢節奏,帶給你的只是失業和貧窮。我曾看過一則紐約時報的新聞,裡面就講述了中國的餐館的開門時間的問題,特別早。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人這種勤勞刻苦追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或許是文化的根,已經深入每個人的心中,我們並不覺得我們的生活方式比歐美的生活方式差。


尊重個人喜好,但是喪失民族自豪感是恥辱

  •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這個靈魂需要每一個國民去守護和繼承。一個喪失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民族必將走向滅亡,我們要堅決抵制民族虛無主義。


  •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權利,你可以走向世界的各個國家,這是法律允許的,也是道德所支持的。我們強調民族自豪感,但是並沒有“閉關鎖國”,可以嚮往歐美的生活方式,但是請不要說東亞文化沒有歐美文化好,這是對中華文化的輕視,也是變相的貶低東亞其它國家的文化。我們不能去說中華文化是最好的,也不能說歐美文化是最好的,可以相互借鑑,吸收精華,求同存異。

代代相承,永不熄滅


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近代中國,經濟落後,西方列強打開我們的大門,如果我們的先輩都是崇洋媚外的叛國賊,我們還會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裡的一員嗎?日軍入侵,對中國人進行文化灌輸,以殘暴的方式欺壓中國人,如果我們的祖輩都是崇洋媚外的叛國賊,我們還會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裡的一員嗎?可想而知,民族文化的根應該深深駐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中國會發生什麼,但是失去了民族自豪感,必將給我們的後人帶來無窮無盡的後患。


如果你是一位人民教師,請給祖國未來的花朵灌輸愛國的思想,讓他們從小樹立文化自信;如果你是一位父母,請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讓他們像深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

(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喲!)


花生會閱讀


“有人”是誰?不會生活何指?“有人”真的懂東亞文化特別是中華文化嗎?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算不算會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算不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算不算?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算不算?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算不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算不算?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算不算?

中國和日本的茶道,寬大舒適的服飾,優雅迷人的香道,剛柔並濟的太極。時時處處,點點滴滴,哪裡不透出生活的氣息?

不懂東亞文化特別是中華文化沒關係,不讀書就不對啦。


梅苑俗客


我認為這種觀點應該來源於,很多人覺得東亞文化趨向保守,而歐洲文化更加開放的刻版印象。並沒有不會生活的文化與最累的文化,只有最不會生活的階級與最累的階級。

(1)保守下的遵規守則與開放下的自由自我

①東亞人很關注自己的歷史,習慣從歷史中獲取生存的經驗,又多受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集體主義等大河流域的文化影響,出於趨利避害的心理和統治者的倡導,人們選擇遵規守則,這意味著一個人的行動不能任性自由,否則就會遭遇他人的指責,因為這個原因而削弱了個人的特色。

②西方人特別是美國、澳大利亞這樣的新生歐美國家,他們的歷史不長,創國者本身為叛逆者,這就鑄就了他們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基因。個人大於集體,因為他們本身就不來自於一個集體,是為了反抗一個集體才誕生,並且誕生於一個民主潮流興盛的時,後來再衍生出張揚自我的文化,這樣的他們似乎自由自在,當局也倡導自我。

②東亞的集體主義往往形成集體聚居的局面,這對群體的繁衍生息好處明顯,因此人口一般也比西方人多好幾倍,為了更好的管理好這些人民,於是就出現了很多的規矩,因此東亞人也對規矩諳熟於心。

(2)保守下的生活姿態與自由下的生活姿態

①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爭論不少,兩個有好有壞。

集體主義好處在於應對大型災難能投入個人主義不能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充沛的榮譽獻身精神。個人主義則主要靠個人自覺與英雄主義榮譽精神。

②集體主義的壞處在於享受了集體主義的好處,個人利益自然就會讓位於集體利益,一些可能損害集體利益或者異於集體的事情就會受到排擠,張揚的特立獨行不被鼓勵甚至會被打壓。個人主義的壞處在於個人主義過盛容易撕裂集體利益,造成多方混打的局面。和平時期繁榮昌盛,混亂時期重點不明,比如這次新冠狀病毒事件,到底是要個人自由還是要集體生存,不少西方人甚至喊出了要直面病毒的口號,也不願意犧牲個人自由。

(3)兩種文化下民眾的真實生存狀態:沒有不會生活的文化與最累的文化,只有最不會生活的階級與最累的階級。

(1)不管是東亞文化還是歐美文化,有一點是相同的,都存在窮人和富人,用一句話概括哪個文化中的人生活更好,這是謬論。

富人在哪種文化中生活都不錯,不會生活?不存在的,差異只在於哪種文化的氣候更適合他遊玩居住,哪種文化下的國家更有商業價值。

不妨看看最會享受的歐美文化下的窮人,歐美文化舉例美國。

有個採訪詢問一個流浪街頭的美國人,採訪者問他為什麼不去工作,他露出無奈又悲傷的表情。

他說:“如果我有住的地方,我會取找一份工作。”這麼說著,眼神泛著淚光。

採訪者等他的回答。

他又說:“找到工作的前提是有住的地方。”

東亞文化下的富人又是怎樣的生活狀態呢?他們不會生活,很累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嗎?

窮人有窮人的消遣,富人也有各種各樣的盡興盡情,書本里富人的痛苦只是甜蜜的煩惱,富人的快樂一般人體會不到,賭王、王石、許可馨的生活狀態一般人也體會不到。

文化並不能成為生活狀態好壞的遮羞布,只是生活狀態的一種調味品。

穿白色的長裙或者藍色的西裝讓你看起來清純或者儒雅,穿紅色的長裙或者黑色的西裝讓你顯得嫵媚或者沉穩,但你這個人褪去這些東西,你並沒有任何改變。

如果因為階級水平低,從來沒有見過世面,為人處世也上不了檯面,穿上怎樣的服裝也改變不了什麼。

因為連溫飽都需要費盡心思去考慮,哪裡還有心情去思考生活的質量呢?相反,你階級水平不同,生活選擇就大不一樣了。

億萬富翁的破產也比中產以下的階級中獎百萬的生活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