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擇校,你想擇的究竟是什麼?真正靠譜的升學建議來了!

很多小升初在給孩子擇校的時候會有很多的考慮,那麼,你想擇的究竟是什麼呢?是師資、名氣、環境還是其他呢,今天這篇文章給你真正靠譜的擇校建議。

普通校和名校到底有什麼不同?

家長擇校,究竟擇的是什麼?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只能通過擇校來實現麼?

如果孩子不在名校就讀,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小升初擇校,你想擇的究竟是什麼?真正靠譜的升學建議來了!

名校和普校到底有什麼不同?

名校,就是有名的學校,社會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在教育界有一定的不可取代的地位,有一批傑出校友。通俗點說,大家都知道,都想去。

普校,就是普通學校,一般學校。

普校和名校一般指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不在此文討論之列。

其實不管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包括幼兒園,都有一批有名氣的學校。這個沒什麼奇怪,各行各業,都有著這樣的區別。有的是民間認可,有的是官方認證,有的是約定俗成,有的是歷史沿襲。

反正,名校不好進,名校學區房是天價,這是不管承不承認都存在的事實。

但是,名校再大,再擴招,容量也有限,肯定有的孩子上不了。家長們就會想了,都說某某學校有名,為什麼,有名在什麼地方,比別的學校好在哪裡。如果我們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就讀名校,有沒有可以彌補的方法,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很巧的是,我待過所謂的普校和名校。

98-01 在一所剛成立的公立小學工作3年。剛成立的意思就是,當地缺少公立學校,政府為解決當地人上學的問題,建了一所新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招生。可想而知,從零開始,意味著不為人知,難被認可,很多家長不願意嘗試,怕承擔風險。我工作的時候,這所學校成立第二年,一共3個班,每個班學生30多,全校教師8個。

01-04 當地名校。省實驗小學,入學要收費,還會擠破頭的那種。每個年級6個班,每個班近60人,教師100多。

07-10 一所百年老校,但不是名校。要知道,歷史可能成為你的榮光,但也可能成為你的負累,這所學校就是如此。地理位置優越,硬件沒有問題,但是周邊名校林立,這所學校被擠壓的幾無立足之地。當時一個年級3個班,每個班30人,全校學生500多,老師50多。

11-今 一所區級名校,這也是我在網上查到的信息,說我們學校在區裡排第幾第幾。不過確實口碑還不錯,很多家長關注。這幾年為了滿足上學的需求,連續擴招,現在每個年級10個班,每個班40人,學生總數2000多。

以我一個普通教師的工作視角來看,名校和普校的區別,主要有——

生源

毫無疑問,名校的生源更好,因為不好進啊,以前都是有錢有勢的家庭才能進,現在隨著教育公平的改革,越來越多的是就近入學,生源這方面的差別,慢慢在減少。

生源好在哪裡。家長的綜合素質相對更高,知識層次高,學歷高,對孩子的教育更關注,學前有較好的積累。

因此孩子的綜合素質也相對更高。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並非地域歧視,畢竟我自己也算是外地人,曾經教過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不誇張的說,上完廁所要衝水,都要反覆教。沒什麼好奇怪的,家庭情況如此。我家訪過很多這樣的學生,住在菜市場裡,十幾平米的房子,上廁所要去公共廁所,最老式的那種,不用沖水,人工打掃。孩子在家裡用這樣的廁所,到了學校,自然沒有沖水的習慣。這樣的家長一般來說文化水平低,也不可能對孩子進行學前教育,孩子的基礎薄弱,到了家裡也沒有學習的氛圍,期待他們學習好,是一種奢望。

這就有了所謂的學風,校風。有很多家長挑學校,就是怕孩子和習慣不好的同學接觸多了,會受不好的影響。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師資

名校因為有名,更容易吸引相對優秀的教師來工作。倒不一定是待遇更好,就像做電視的,都想到央視一樣,不一定為了錢。

同時,名校也有一套成熟的培訓系統。老師們有隊伍,老中青傳幫帶,業務上成長得更快。

思維

思維更開闊,更容易接受新鮮的方法和資訊。

管理

領導的管理水平更高,更人性,更科學,更尊重老師的專業權威,更少組織一些看似轟轟烈烈,實際有違、不適應教育規律的活動。

教學

整體的教學水平肯定比普校更高。比如我們學校有:組內教研,大組教研,學期評課,個人展示,等等教研活動。

教研氣氛濃,教學中的問題、經驗,隨時隨地交流,分享。教師們你追我趕,生怕落後。

這樣的老師,教學生不光是苦教苦學,還會鑽研教法,讓學生巧學巧練,省時高效。

小升初擇校,你想擇的究竟是什麼?真正靠譜的升學建議來了!

活動

名校的活動更豐富,更多樣,更現代。現在公立小學的活動都不少,但區別在於,有的學校是為了活動而活動,而名校,不好意思,請允許我以我們學校做例子,我們的活動,更多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開闊孩子的視野。我們科技節組織的科技嘉年華,學生足不出戶,免費參加體驗很多前沿的科技,比如3D打印,我帶的班級活動的時候,2個學生一支筆,輪流體驗。還有不同溶液加入不同物質,使溶液變色,我們班6個人一組,帶學生活動的是個外國老爺爺,中文說得挺好。學校藝術節,有管樂團、合唱團等各類專場演出,還有學生繪畫作品展、學生個人音樂會。我們學校寒暑假還有遊學活動,去國外友誼學校參觀訪問。這個條件一般學校可能無法提供。

硬件

以我一個普通教師的瞭解,現在政府投資的公立學校,硬件標準基本一致,相差應該不算大。但是在校舍面積,專業教室等方面,原有的差距是存在的。

說了這麼多區別,再來談談共同點。

公立小學都屬於教委管理,師資的正規性絕對確保,相比較機構和私校來說,穩定,不輕易流動。

會有定期培訓,有一些比賽活動,來激勵老師的專業成長。

公立學校管理都很正規嚴格,領導都很有進取心,想通過努力把自己的學校建設得更好。

公立學校會有一些規定動作,基本活動能夠保證。比如北京有政府買單的社會大課堂活動,每學期帶學生免費外出學習。

如果孩子不在名校就讀,家長能做些什麼,來彌補差距呢?一、學好課內

其實不管是什麼學校,城市裡面公立學校的基本教學水平都是能夠保證的,同一個市區,使用的教材是統一的,甚至有的地區還有統一考試。所以學生應該不打折扣地掌握課堂和教材所學。強調不打折扣,是因為不少家長苦惱於孩子學習不理想,通過課外補課內,但是錢花了,時間用了,效果卻不一定很好。怎麼叫不打折扣,課文全部能夠熟練正確朗讀,要求背誦的流利背誦。會認字能夠在閱讀中見字就識。會寫字不但會寫,還能準確運用,會組詞,造句,寫文章。說起來容易,真能落實並不簡單。

二、大量閱讀

通過閱讀,孩子能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增加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三、精選補習班

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可以精選輔導班,進一步提高孩子的學業水平和學習能力。

四、各類活動

現在網絡時代,通過網絡可以多參加一些優質的活動,以活動來檢測,以活動促提高。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優秀的同齡人,激發向上的動力。

五、假期遊學

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出去走走,很多遊學項目,可以使孩子接觸發達國家的教育,縮小實際就讀學校與名校、大城市的差距。

擇校,你想擇的是什麼?

如果說,教育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那麼擇校,簡直就是一個全民話題。君不見去年《虎媽貓爸》電視劇那麼熱播?擇校,客觀上講,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從正面看,反應的是大家對教育的愈加重視,這不是一件壞事。但是,為人父母者,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一定要通過擇校來表達嗎?只能通過擇校來表達嗎?在全民熱議的擇校問題上,有多少人認真思考過:

我為什麼擇校?我想擇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的一位好友兼同行也問過我。

教師、資源、同學,這是我當時的回答。

學風、家風,這是我同事的回答。

你呢?你的回答是什麼?

先想清楚這個問題,然後再談要不要擇校。

大多數家長擇校,看中的其實就是資源,這個資源包括:硬件、軟件,硬件比如學校設備的配備:電教設施、圖書、體育場地,軟件比如:學校名氣、教師教學能力、責任心,其實同學也屬於資源(小孩子容易跟別人學,同學中都是愛學習的,孩子也會跟著進步)。學風、家風,這也屬於資源中的軟件。

硬件,在很多大城市裡應該是比較均衡的,比如北京,城區的學校都是有統一配備的標準的,老師經常會去各個學校聽課教研學習,我去過不少學校,感覺硬件條件相差不大。

軟件,既然說是軟件,其實是有點兒務虛的。

1.學校名氣——這不是三年五年就能改善的,也不是憑校長的一己之力就能改變的,而且,有名的學校當然不錯,但也不乏名不副實的學校,和名氣不大但小而美的學校。

2.教師教學能力和責任心——其實這個對學生來說,才是最關鍵的。教學能力方面,以我自己的工作經歷來說。首先,教委教研室都會組織老師定期進修、聽課、教研;其次,公立學校的老師90%以上都很負責任,很認真。所以這個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校長有能力,老師肯進取,教師教學能力,是可以不斷提高的。責任心,這點其實並不是因為在什麼單位、從事什麼職業,就能引起改變的,而是一個人的本質。

3.教學質量——這一點與教師教學能力和責任心密切相關。雖然名校、大校的教學質量(包括學業考試和素質教育)相對會更高,但是並不代表普通學校的孩子學習成績就一定差。不瞭解偏遠地區,就我這些年的工作經歷,並沒有感覺到待在普通小學裡,教學壓力就比名校小,有時候恰恰相反,普通小學為了在競爭中殺出血路,在教學上往往更拼!

4.同學——也就是所謂的生源。大家都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都希望班風正、學風正。但是隨著國家就近入學的政策逐漸落實,很快就會得到改善。

5.家風——也就是學生的家庭。父母文化水平高,相對更能夠輔導孩子學習,但是也不是絕對的。父母文化低,教出好孩子的,我也見過不少。父母都是高知、博士、領導,有時候高高在上慣了,往往聽不進去小學老師的意見,又覺得憑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夠安排好孩子的一生,並不甚在意小學這幾年,有時候孩子的習慣並不好。

這樣一分析,是不是擇校不是像想象中的那麼必要?當然,誰都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我不反對擇校。但是,我不贊同舉全家之力謀一個學區房,不贊同那種如果上不了某某學校,孩子一輩子就完了的極端看法,不贊同上了某學校,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的過度樂觀。

誠然,好的學校自然有他好的道理。

我讀研之前在江蘇工作,讀研後到北京,這十幾年來,待過4所學校,有普校,也有名校。就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名校的領導管理水平、辦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學校的硬件,學生的學風,家長對學習的關注,等等方面,不可否認比普校要強不少。更不用說,名校的平臺之高,有很多活動,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是普校無法抗衡的。但是,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我所待過的這兩所普校,現在都成了名校。——可見,名校、普校之間的鴻溝,並非不可逾越!

但是,普校也有普校的好處。

孩子之間不會那麼攀比。相對來說,孩子的壓力要小一點兒,競爭沒那麼激烈。

優秀孩子更容易脫穎而出。對於家庭重視教育、資質不錯的孩子來說,還有一個有利之處,就是,在不那麼激烈的競爭中,更容易脫穎而出。比如說,評選優秀學生,名額是要上級決定分配,一般名校人多,名額會相對多一點兒,但是假如名校3個名額,普校1個名額,別忘了比例,名校2500人有3個名額,普校500人卻有1個名額,誰勝出的可能大?而且有時候一些重大的評優,並不按人數給名額,而是每個學校都可以上報申請人。我就見過名校普校、大校小校都是1個候選人。

所以我說,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比如:有不菲的金錢,可以支持你買學區房,或者上很好的國際學校、私立學校,比如:你能夠在名校片區內居住,比如:有的牛單位能搞定子女入學(雖然現在這樣的所以共建是在逐漸取消的,但是地方上不排除還存在的可能)。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具備,那麼絞盡腦汁、傾盡全力、砸鍋賣鐵、銀行借貸,我覺得不值得、沒必要!

再來看大家都想擠進名校的原因,主要是資源,可是經過我剛才的分析,這些資源,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其實都是外在條件,而我們學過哲學的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內因比外因重要。在學習這件事上,孩子自己的努力、家長的付出,才是內因,而學校、老師、同學,都只是外因。如果內因不夠,外因再好也沒用啊!

小升初擇校,你想擇的究竟是什麼?真正靠譜的升學建議來了!

選擇學習抓得緊的學校?還是輕鬆的學校?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關於擇校的話題,家長們首先容易糾結的是:要不要擇校?而在能選擇的前提下,家長就開始想太多,犯了選擇綜合徵:是選擇學習抓得緊的學校,讓孩子從小就適應壓力呢?還是選擇壓力小、作業少的學校,讓孩子不太累、更快樂?

我想說:家長們,你們是不是想太多了?

學習,不就應該是認真對待、上課聽講、放學寫家庭作業的嗎?不就應該是“頭懸梁錐刺股”嗎?不就應該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嗎?從什麼時候起,學習可以不寫作業、快快樂樂、玩玩鬧鬧了?

親,寓教於樂沒有錯,快樂學習沒有錯,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沒有錯,但是這些只是一種方法、一種手段,絕不是最終目標,好嗎?快樂學習,也仍然是以掌握知識和技能為最終目的的!

在我這麼多年的工作中,見了不少這樣矛盾的家長:既想讓孩子沒有壓力,不寫作業,快樂玩耍,又想讓孩子考試成績好,上個好中學好大學,成為人中龍鳳的。請問,您用腳趾頭想想,覺得可能嗎?

如果家長在學習的快樂和壓力之間,態度明確、決心堅定,那就順從自己的心意做出選擇吧!如果你對此並沒有自己明確的看法,只是隨大流,盲目追求快樂教育,輕輕鬆鬆,那問別人的看法,其實意義並不大。話說回來,如果您只想讓孩子快快樂樂了,那還擇校幹什麼呢?

對孩子教育的重視,除了擇校,還有什麼?

開頭我說了,擇校反應了大眾對教育的愈來愈重視,我也反問了,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只能通過擇校來表達嗎?

當然不是!

擇校成功並不代表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真正的起跑線,是家庭,是父母!

對教育的重視,一定少不了的,是家庭的教育。即使擇校成功,也少不了父母對孩子學習的重視和幫助。如果不打算擇校,或者擇校失敗,亦或無法擇校,那麼不管學校、老師、同學如何,做好自己,家長關注學習,孩子認真努力,也一樣差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