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軍人吃的「牛肉罐頭」,爲何被日軍稱自己伙食爲豬食?

coco賈鴻超


在侵華戰爭爆發的時候,國內陷入了一片煉獄之中,而在海那邊的日本本土卻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樣過的多姿多彩,因為日本國家的極度貧瘠,他們是支撐不起太大戰爭的,但是在他們拿下東北之後,他們卻擁有了擴大侵華戰爭的資源,然後通過和美國之間的物資交易,日本一開始的國民生活是還算不錯的。

不過在戰爭爆發、日本全國進入了緊張的軍備籌備狀態後,日本平民百姓的生活也開始變得苦逼起來,當時日本為了貫徹他們的軍國主義,他們給予了參軍的士兵很好的食物待遇,想通過用尋常百姓吃不起的食物,吸引年輕人們參軍。


日軍早期的牛肉罐頭

在最開始的時候,日本陸軍的士兵們可以享用到白花花的大米、各種各樣的菜式,其中最受士兵們喜愛的是用美國進口牛肉製造的牛肉罐頭。

日本的礦產資源很稀少,牛羊豬之類的牲畜也因為狹小的國土並沒有蓄養太多,因此,如果他們不參軍的話,他們是吃不到牛肉這樣好東西的,在最開始的時候,日本士兵非常喜歡這種用進口牛肉製造的牛肉罐頭,他們把這當成了一種美味。

不過隨著日本在中國戰場陷入了膠著期,在戰線越打越大、日本人被拖入了戰爭的泥潭之後,日本國內的資源也開始極度貧瘠起來。

首先東北的資源大部分是要供應在中國的侵華戰爭的士兵們的,而日本國內也要調動大部分的資源支援中國戰場,最後再加上日本攻打東南亞後,被美國人切斷了石油線、資源交易線,所以日本國內的平民百姓們就開始餓起了肚子,在當時,就連白米飯都成為了日本國內的一種奢侈。

隨著美國人切斷了和日本的交易,日本開始失去了他們的牛肉來源,因此牛肉就變得越發彌足珍貴起來,雖然日本還會製造牛肉罐頭,但是真正有大塊牛肉的罐頭一般都是配給軍隊的將領們和待遇非常良好的海軍、空軍們的,至於在中國境內的一百多萬日本陸軍們,他們就享受不到那麼好的待遇了。


日軍後期的豬食罐頭

雖然發到他們手中的罐頭也被稱之為牛肉罐頭,但是這些牛肉罐頭裡面是沒有牛肉的,在這些牛肉罐頭裡唯一跟牛扯上關係的就是牛血熬製的渣塊,而罐頭裡面的配菜在後來也被更換為了非常難以下口的雜糧。

正是因為侵華戰爭後期牛肉罐頭口感極差、食物材料非常劣質的原因,所以這種牛肉罐頭在後來被稱為豬食,在日本士兵們的眼裡,這牛肉罐頭其實跟給豬吃的也是差不多的。

不過當時他們的其他食物比這種牛肉罐頭口感還要差得多,所以他們為了嘗一嘗葷味,很多時候都是不得不捏著鼻子吃下這種牛肉罐頭的,在後來,這種牛肉罐頭更是直接從普通士兵們食物配給中消失了,成為了軍官們才能享用得起的“奢侈品”。

日本在打侵華戰爭的時候,他們之所以打著打著就開始對歐美勢力範圍的東南亞下手,就是因為他們在中國境內侵略的時候資源開發跟不上他們戰爭的步伐,所以他們才退而求其次向東南亞下手,想通過吸收東南亞的資源積蓄好自己的戰爭實力,最後從東南亞和中國的北方兩面夾擊最終佔領全中國。

不過他們在攻打東南亞之後,因為觸及到了美國人利益的原因,日本人被美國人封鎖了石油資源、終止了資源交易,在被美國死死地扼住命運的咽喉後,日本人才最終發動了珍珠港事件、成功激起了美國全體國民的仇恨,把美國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泥潭中,為他們自身的失敗埋好了伏筆。


所以說這就是日本人把牛肉罐頭稱為豬食的原因,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他們以次充好、用掛羊頭賣狗肉的方法把牛血、雜糧製造的罐頭替換了原先的牛肉罐頭,正因為口感和材質都極其不好的原因,連他們自己本身都看不下去了,才起了這樣的稱號來調侃。


孤客生


造假不是中國人的專利,逼格甚高,自律甚嚴的日本人也造假冒偽劣產品,也是坑自己國人,並且坑的是自己在前線拼死作戰的“子弟兵”。

二戰時期,日軍的伙食供應還是不錯的,比起三餐難繼的國軍和八路軍,日軍要正規地多。尤其是抗戰前期,日軍的伙食就如同他們的戰場攻勢,紅紅火火,高級軍官還能吃香喝辣。

軍隊等級森嚴,官兵平等是不存在的,伙食標準也是如此,比如高級軍官吃肉,普通士兵只能喝湯。對他們而言,一個“牛肉罐頭”就是改善伙食的最佳美食。

所謂“牛肉罐頭”,不是純牛肉,而是“牛肉畑煮”,通俗講是“牛肉燉菜”,而且牛肉量少菜量多。這種罐頭的好處鐵盒子可以直接加熱,連肉帶菜加湯都有了,口味甜鹹很下飯,配上飯糰就能大吃一頓,因此很受日軍士兵歡迎。

抗戰初期,日軍的牛肉罐頭貨真價實,日本士兵也吃的很happy;但到了後期,日軍物資緊缺,伙食供應乏力,這種牛肉罐頭就只能特供給高級軍官,低級軍官都吃不到,普通士兵更是連湯都喝不著,只能就著各種濃縮醬油、調味品和醃鹹菜、風乾菜,勉強下嚥。

再後來,日本人實在沒有牛肉做罐頭,就直接用牛血和各種雜糧混合起來冒充牛肉罐頭,情節比無良燒烤攤用不知名爛肉冒充假羊肉還嚴重,味道吃起來“像甘蔗渣”,一點滋味都沒有,日本軍官也不願意吃這東西,稱之為“豬食”。

但八路軍和新四軍並不知道,還以為日本的牛肉罐頭像美國人支援給國軍的牛肉罐頭一樣美味。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裡的新四軍將領曾繳獲過一批日軍牛肉罐頭,用來款待戰友,結果吃到嘴裡才發現,完全是亂七八糟一團爛粥,還不如臭豆腐好吃。

正因為伙食供應每況愈下,所以日軍普通士兵喜歡就地取材,每次“掃蕩”除了打擊八路軍游擊隊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秋風”,搶劫老百姓的雞鴨豬羊來改善伙食,卻不管中國百姓的死活,著實令人憤慨。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覺得首先得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描述,從目前的資料來看,二戰時期日軍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陸軍馬鹿才有題主所謂的“牛肉罐頭”配給,而海軍馬鹿由於深受英國海軍錦衣玉食傳統的影響,且大多數軍艦上都有大小不一的冷庫與補給船。

無論是在錨地靠泊還是出海作戰,採取的伙食供應方式都是現地製作,而且吃的東西也遠比苦哈哈的陸軍馬鹿要來的高大上——比如現在各大超市都能買到的好侍咖喱,其前身就是著名的日本軍艦咖喱,在製作時往往配上土豆、洋蔥、胡蘿蔔、牛肉、雞肉一起燉煮,在入伍前很少能夠吃到肉的海軍馬鹿們看來,簡直是非同一般的美味佳餚。

其實就連陸軍馬鹿配備的牛肉罐頭,在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質量也是非常不錯的。這種牛肉罐頭並非我們日常見到的“牛肉午餐肉”,而是英國式的牛肉燉雜菜,在當時的正式名稱是“牛肉畑煮”或“勇者大和煮”,主要的製作方式是把大塊的精牛肉配上土豆、洋蔥、捲心菜等蔬菜加上砂糖、味增、醬油等調味料一起燉煮而後收汁,湯濃味美,據說味道同日本料理的壽喜鍋有相似之處。

但是隨著日本侵略軍逐步陷入侵華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的泥潭,國內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差,可用的戰爭資源越來越少,這種開始味道不錯的大和煮也開始粗製濫造了,到戰爭後期裝在裡邊的食材也從牛肉與蔬菜變成了牛血、牛下水、麩皮甚至米糠,成了糊糊塗塗的一團爛泥,這在大多數鬼子兵看來,可不就是豬食了?


軍武次位面


二戰前的日本政府奉行軍國主義理念,稍微好點的東西一般也都會拿來供應軍隊,好鋼好鐵拿來造槍鑄炮,好的牛肉自然也先拿來當軍糧供應部隊。


幕府時代的日本社會篤信佛教,提倡禁止殺生的觀念,肉食在普通民眾的餐桌上並不常見。再加上當時純農業的日本糧食生產能力低下,大多數農民和底層武士填飽肚子都已經很困難了,根本沒有能力搞養殖多吃肉,除了偶爾打到野豬,抓獲野鴨、山雞外,大多數時候日本人吃得比較多的還是魚類,農業社會牛是重要的水稻耕種畜力來源,一般是不會拿來當食物來吃的。也正是日本長期以來的素食傳統,缺乏蛋白質的營養攝入,因此導致日本人身型的矮小狀態。



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內工業生產能力飆升,為了改善日本人的體質,天皇帶頭吃起了牛肉。在非常重視的軍隊建設上,更是從外國進口和國內生產兩個方面為士兵們供應牛肉罐頭。這個時期的牛肉罐頭還是比較貨真價實的,除了一些搭配的蔬菜,牛肉的份量十分足。這對常年飲食寡淡的日本農村青年是頗有吸引力的,加之除了日俄戰爭,日本全面侵華前士兵的陣亡率都不怎麼高,因此很多日本青年都很嚮往頓頓有白米飯、常常能吃到牛肉的軍營生活。

侵華戰爭前期,日軍的軍需供應是十分充足的,不僅米飯管飽,還能嚐嚐葷腥——牛肉罐頭。除此之外,日軍基本都是打到哪裡就吃到哪裡,搶掠老百姓的雞鴨豬牛,物資供應比中國軍隊不知道好多少倍,日本兵雖然個子不高但體格強壯,拼起刺刀來總能佔到便宜。而同時期的國民黨部隊,物資供應匱乏,再加上腐敗官員的層層盤剝,普通士兵吃飽飯都難,肉食蔬菜根本沒有,廣西駐軍拿香蕉樹根撕成絲拿水泡一晚當菜,直到後來美國物資供應來了,官兵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的家底逐漸消耗殆盡,體現在牛肉罐頭上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不僅數量減少,而且裡頭的牛肉也越來越少。再後來,牛肉是再也看不到了,只能用牛血混合其他雜糧做出低配版的“牛肉罐頭”,口感是味同嚼蠟相當的差,被日軍官兵斥為豬食。可就是這樣的“豬食”,在塞班島、硫磺島、菲律賓等地區作戰的日軍也吃不上了,飢餓到了頂點的日軍竟然吃起來同伴們的屍體,對此日本電影《野火》就有真實的還原。


竹山清溪澗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不知有多少答友認真看過,新四軍六分區司令陳大雷(張國強)的部隊在小黃莊擊敗日軍坂田中隊,用繳獲的日軍牛肉罐頭款待前來解圍的老戰友,結果發現罐頭聞起來很香,吃到嘴裡想吐,原來裡面是雜糧拌的牛血。

連艱苦卓絕的新四軍官兵都難以下嚥的食物,一向供給良好的日本兵當然罵為“豬食”,這也是資源匱乏的日本二戰後期的窘境,也難怪軍統的經濟學家鄧葆光通過對日本經濟狀況的深入研究,提前一年就論斷日本撐不過1945年年底。



侵華戰爭初期日軍的物資供應和士兵伙食還是非常不錯的,單兵口糧有罐頭、糖、“味增”等多種營養豐富的食品,隨著戰爭和軍隊規模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國力的不足造成日軍軍事供應能力直線下降,到1943年以後日軍大本營命令中國派遣軍所推行的“以戰養戰”策略,說白了就是本土已經沒有能力負擔龐大軍隊的給養,自籌。

電影電視裡日本鬼子進村就抓雞吃也不完全是杜撰的,鬼子也是倆肩膀抗一個腦袋,餓吶。



牛肉罐頭變難吃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日美自1941 年後已處於戰爭狀態,由於日本國土狹小畜牧業並不發達,早期的軍用牛肉罐頭是從美國進口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一來源被切斷,日本人要麼替換成魚肉罐頭,要麼只能摻假製成名義上的“牛肉”罐頭。即便如此,這些罐頭也是日軍的緊急作戰口糧,也就是說平時也吃不上的,普通士兵日常口糧是“糙米糰子”。

《亮劍》裡獨立團分兵後,為攻打平安格勒再聚首,張大彪在那吹牛:“天天小酒喝著,日本牛肉罐頭伺候著”,哎,不知道怎麼下嚥的。


度度狼gg


日本在二戰侵略中國的前期所吃的牛肉罐頭,大都是美國生產的。到美國和日本開戰,當然就不可能再賣給日本人牛肉或者牛肉罐頭了。日本當時的養牛業也一定很匱乏。到了1945年前的幾年,日本經濟和國庫以是接近虧空。

為了保證原有的牛肉風味,就用牛油代替牛肉。裡面沒有牛肉,只是食物。在戰爭年代或者平時的三餐中缺少了蔬菜,靠魚肉罐頭和牛油食品的罐頭來當主食。當然這種伙食日本官兵是受不了的,所言牛肉罐頭是豬食是沒錯的,不是因為很難吃稱為豬食。而是天天吃這種食物,人的排洩很乾,人受不了才稱為豬食的。如果當菜吃,還有其它菜罐頭和主食,應該還是不錯的。


日本一開始全面侵略中國,就實行的是以戰養戰,殺光,搶光,燒光三光軍事政策。其目地是要滅中國。仗越打越難打,日本過長的戰線和不斷被削耗的軍力,讓日本人真正的嚐到了人民戰爭的苦頭和力量。一個只有軍事強大,而國力不足的日本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戰爭泥潭。

沒有美國和蘇聯參戰,日本也將在中國戰場消耗殆盡。這是歷史的必然。

強大的蘇軍在東北戰場,這時打以是後勤給養跟不上的日軍,和以落敗相的日軍,無論是日本官兵士氣還是與蘇軍的先進軍事裝備的懸殊對比。都如同快刀切瓜,非常的輕鬆容易就戰勝消滅了日軍。

報了1904到1905年,日俄在東北戰爭,日本特工明石元二郎挑動沙俄國內動亂而僥倖取勝的一劍之仇。而日本在炸美國珍珠港後,國力和日軍士氣還很逍狂,所以美軍和日軍交戰打的很殘酷。沒有蘇軍輕鬆容易就收拾了日軍在中國東北的所有軍事勢力。

實際上日軍無論軍事再強大,國小力薄這是日本底氣不足必然失敗的根本原因。

日本的戰術和軍事裝備在二戰時也算現代化的一流部隊,但日本的軍事戰略確完全是錯誤的。日本人想滅中國,從而統治中國,這是天意難為的。

按日本的大和民族,和中國56個民族比差的太遠。現在是一個民族,將來日本這個族群是不存在的。將融化在人類各族的血脈裡。

(圖片自拍攝。文章原創意境,歡迎朋友們審核,評點,收藏。)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二戰時期日本軍人的飲食供給標準,比國軍不知強了很多倍,如果說他們吃的是“豬食”,那眾多的抗日將士吃的又算是什麼?

早在日本內戰時期的西南戰爭時,日本陸軍開始大量配備罐頭肉製品,當時有兩種採購渠道——國產和美國進口,雖然美國進口的牛肉罐頭成色比較足,一直進口到日俄戰爭時期,但總的說來,日本陸軍士兵並不喜歡美國口味,後期改為以國產為主。

日本國產牛肉罐頭的烹飪方式是“大和煮”,調料味道很重,主要調料是食糖、醬油和姜,除了牛肉之外,有時還混有土豆、胡蘿蔔等蔬菜,每個牛肉罐頭的重量是150克,恰好是一名單兵一天的肉製品攝入量。

抗戰時期一名普通日本陸軍士兵每天的飲食標準是:主食870克(主要是精米、配少量麵粉),肉製品210克,蔬菜600克。戰鬥時期的特殊標準為:主食810克,肉製品150克,幹蔬菜120克。

為了保障這種飲食標準,日軍在鮮肉和蔬菜的供應方面,主要是靠在交戰地區搶劫,在日據地區變相搶劫(用不值錢的軍票“購買”,實與搶劫無異),搶劫不到的情況下,自然只好動用自己的罐頭食品儲備。

很多日本士兵入伍前是普通農家子弟,平時的飯食無非是糙米飯就蘿蔔乾,參軍後面對如此豐盛的伙食,當然是喜出望外,同時也心甘情願地為虎作倀,支持日本侵略中國的“國策”,充當了禍害中國百姓的馬前卒。

二戰後期,由於盟軍對日本本土實行封鎖,包括軍糧在內的各種戰略物資供應不足,此時的日本已經是窮途末路,無法滿足前線士兵的軍糧供給,無奈之下實行“以戰養戰”,但由於已經佔領了中國廣大地區,從東北的“偽滿洲國”到汪氏的“偽政府”,還是能夠滿足侵華日軍的基本口糧供應的。單說被美軍封鎖在小島上的孤立軍隊,很明顯,“豬食”對他們也是奢侈品。


歷來現實


99隨便語:不要相信神劇,我想罵人!二戰時日軍早已完成口糧定量配給制,雖說比歐洲戰場略有不如,但艱苦環境下的我軍根本不能比,日軍吃的是豬食,我軍呢!?

日軍稱自己伙食是”豬食“,確有其事,但與我們的猜測完全不同。

其中一個段子是這樣的——

1942年,日本陸軍著名的昭和三大參謀之一,辻政信中佐,前往聯合艦隊拜見山本五十六,期間在大和號上用了一頓工作餐。

當時,海軍的人故意使壞,沒有給他佐官伙食,而是拿來一份軍曹伙食。

軍曹是士官,而辻政信是中佐,也就是中校,按照日本海軍的慣例,不同軍銜的軍人,伙食差異極大,軍曹伙食相比中佐伙食,那是差了很多。

海軍的意思是有意羞辱辻政信,但沒想到,辻政信卻一點沒覺得被羞辱,反而驚歎不已。

這件事被傳出後,大和號被日本海軍驕傲地稱為”大和賓館“。

相比之下,日本陸軍就很氣憤,看看海軍吃的山珍海味,再看看自己吃的飯糰鹹菜,真的就和”豬食“差不多了。

那麼,日本海軍平時吃的是什麼?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於昭和5年9月1日,即1930年日本出雲號戰艦上的午餐菜單:

前菜,橙羹汁,鱒蒸煮,雛雞洋酒煮入重燒,牛肉蒸燒附野菜,冷菓子,雜菓果。

第一,我們不能想當然的盲目自大。

雖說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伙食,比海軍遠遠不如,但在那個年代,日軍已經完成口糧定量配給制,那是現代軍隊的標誌之一,是我軍完全比不上的。

別的不說,在那八年抗戰中,350萬川軍出川,他們吃的是什麼?

沒有裝備,沒有給養,甚至沒有彈藥!

士兵們在冬季行軍打仗,腳上穿的還是草鞋!

試問,那樣的軍隊能吃什麼,又有什麼東西能夠填飽他們的肚皮,他們倒是想吃日軍那樣的”豬食“,但他們能吃的上嗎?

第二,二戰時日本陸軍到底吃的什麼?

我們不要被神劇騙了,以為二戰時日軍的伙食很差,真實情況是,那時候的日軍伙食,雖然比不上美國,但與歐洲許多國家相比,是一個檔次的。

二戰時,日本受歐美國家影響,非常重視軍人伙食,尤其對於”熱量攝入“,已經基本達到了現代軍隊的要求。

下面是日本陸軍1931年的士兵每日食物供給標準——

(1)主食:精米640克,精麥200克(代用精米855克或者麵包1020克或者餅乾675克);

(2)肉食:罐頭肉150克(代用帶骨鮮肉或鹹肉200克或者無骨鹹肉或者帶骨幹肉150克或者無(3)骨幹肉120克或者雞蛋120克);

(4)蔬菜類:新鮮按蔬菜500克或者乾菜110克;

(5)醃漬類:梅乾40克(代用福神漬40克或者糠漬醬菜40克或者鹽漬醬菜60克);

(6)調味品:濃縮醬油20克、食鹽12克、味噌40克、白糖15克;

(7)其他:茶葉3克、清酒0.4升或燒酒0.1升、甜食120克、捲菸20支。

第三,”牛肉罐頭“是什麼?

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對於軍隊的伙食供給,是非常重視的,當時的情況是,留在國內的日本平民,連大米做的飯糰子也不能保證,但日軍士兵卻能得到足額供應。

1938年,日本陸軍對士兵供給進一步細分,但並未降低標準,而是針對戰時狀態,提高主食和肉食的定額,同時保證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量。

其中的牛肉罐頭,屬於配給制肉食的一種。

戰爭初期,日軍的牛肉罐頭分兩種,一種從美國購買,另一種是在國內生產,但據老兵反應,由於口味問題,士兵並不喜歡美國貨,更喜歡國內生產的罐頭。

牛肉罐頭並不完全是肉,裡面有肉,還有蔬菜。

日軍的牛肉罐頭,不是單獨用來食用的,味道很濃,類似於我們中國人吃飯時的”菜“,需要配著飯糰一起吃,是日軍士兵眼中的美味。

我們可以猜測,假如有人拿到這種牛肉罐頭,誤以為是”肉“,直接拿來吃,一定很不好吃。

第四,日軍的牛肉罐頭,並不是人人都能吃到。

戰爭初期,日軍配給充足,士兵平時是不吃中國當地的食物的,第一覺得不好吃,第二害怕被下毒。

但隨著戰爭的發展,軍隊數量增多,國內資源匱乏,日軍的配給也越來越困難。

尤其到了中後期,日軍的所謂配給制,已經不能嚴格執行。

據介紹,戰爭後期的日本陸軍士兵,基本上已經吃不到牛肉罐頭,甚至低級軍官也沒資格吃,肉類的攝入量嚴重減少。

後期的日軍士兵,無論執行什麼任務,隨身只攜帶5天量的伙食,以飯糰和鹹菜為主。

假如一支部隊第三天還沒到目的地,就開始縮減伙食供給,這種時候,等於鼓勵士兵出去搶,因為,你不搶就吃不飽肚子。

所以,二戰中的中國戰場是非常殘酷的,小鬼子為了達到侵略目的,不會管中國人的死活。

結束語:我們要正視歷史,在侵華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從武器裝備,訓練,伙食配給等方面,全面超越我軍,而我軍每消滅一個小鬼子,都是用戰士們的性命,拼出來的。


99隨便


在原來的時候,我們這留傳這一個口頭禪:日本人吃高粱米,沒法子,原來小日本剛進中國的時候,叫民工修炮樓都給民工饅頭吃,比國軍吃的都好,當時搶了國民黨的東西玩命的造,怨誰呀,誰把日本人放進來的,到後來把小日本給打窮了,如果一開始就硬氣,小日本是不會進來的,看看宋朝,經濟有多好,就是不硬氣,天天不思進取,叫人家給滅了。這和經濟有關係嗎?一個不思進取的國家,怕字當頭,一說打仗就尿褲子了,在看看我們的志願軍,經濟上能比的過人家嗎?不也吧多國部隊給打趴下嗎,我們是不怕的,美帝就是一個紙老虎,你怕了,他就不知道屬啥的,你硬了,他就尿褲子了。


天宮智慧號


當年要不是美國扔了倆原子彈!讓日本有了投降的藉口!日本不用美國打!再過不到一個月全國就斷糧!到時候餓死的人不計其數!知道美國人登陸日本人不但不反抗,反而熱烈歡迎並主動奉承的原因嗎?就是因為美國調集了大批糧食! 那時的蘇聯已經集結完畢,準備東下日本 為了阻止蘇聯人,就必須讓日本趕快投降 美蘇的大佬已經為戰後世界開始佈局了。

以前看過關於日本二戰時候的紀錄片,二戰的時候日軍失敗,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陸軍和海軍矛盾非常大,互不信任,相互敵視。這裡邊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日本陸軍對軍費的分配嚴重不滿,日本陸軍認為他們從1937年一直打到1941年,我國戰場戰場局面基本已經控制下來,每年從我們這兒掠奪的物資資源也越來越多。按道理來說,日本陸軍應該日子越過越好,但恰恰相反,日子比之前更緊巴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當時在打造日本的遠洋海軍,而遠洋海軍實在是太費錢,太費錢了。嚴重的擠佔了陸軍的軍費分配,日本陸軍看著日本海軍的裝備,一茬一茬的換,而自己還是那老三樣。不滿的情緒已經完全公開化了。所以日本陸軍伙食標準下降早期的原因並不是日本國力衰退。甚至到1945年,日本本土的經濟已經全部崩潰的情況下,日本在華陸軍的伙食仍然能保證供應。因為當時日本在華陸軍的軍費來源並不依賴於日本本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