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 秋月級驅逐艦前甲板

有網友看著日本海軍新服役的朝日級驅逐艦,還有之前的秋月、高波,紛紛裝備了32單元MK41垂直髮射系統,對比自家052D 64單元的,優越感油然而生。殊不知,日本海自的底氣竟然來自一款歷史悠久的導彈——改進海麻雀ESSM。

改進海麻雀(ESSM)可以實現“一坑四彈”,32單元MK41可以裝備8枚07式反潛導彈和24×4=96枚中距艦空導彈,或裝備16枚反潛導彈和16×4=64枚中距彈。可以說1艘抵上2艘054A或改進的現代級、167、168等艦。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2 MK41發射ESSM(注意一枚只佔四分之一)

什麼是“一坑四彈”?就是在垂直髮射系統一個發射單元裡集成4個小型發射筒,發射4枚中近程防空導彈。可以安裝垂髮的甲板面積有限,如果一個單元內能植入4枚導彈,軍艦載彈量就一下子翻了2翻。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3 一坑2彈、4彈示意圖

今年,韓國公佈了國產的K-SAAM艦空導彈細節,這是一種用於替代“拉姆”防空導彈的近程艦對空導彈,採用了法國“米卡”垂直髮射防空導彈的部分技術,最耀眼的是實現了“一坑四彈”。韓國改裝了李舜臣級驅逐艦,在最新型的大邱級護衛艦上也應用了這種技術。要只是世界第一反潛艦隊的日本超過我們,也就忍了,偏偏棒子也出來給我們撒了一把鹽。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4 韓國李舜臣級驅逐艦 同時裝備MK41和國產K-VLS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5 韓國一坑四彈的K-VLS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6 韓國紅鯊反潛導彈與K-SAAM艦空導彈

很多網友急切的問,為什麼不見中國海軍裝備“一坑四彈”。其實,我們可以見到一些影蹤。在通用垂直髮射系統(052D)國標體系中,可以見到一坑2彈,和一坑4彈的設想,但由於中距艦空導彈小型化技術還不成熟,至少還未見到官宣。差距在哪裡?雖然無法找到海紅旗16的公開數據,但從一些網友的推測中可見一斑。紅旗16,彈長5.5米,彈徑0.4米,重600-700公斤,射程1.5-70KM,體積大體相當於標準2,如此體積,4發裝入052D的1個發射單元顯然不可能。我國艦空導彈仿自老毛子顯而易見,紅旗9與紅旗16分別來自S300和施基利,可以預見,今後,“一坑四彈”的道路上依然繞不開俄系導彈的身影。

說千道萬,究竟怎麼才能實現“一坑四彈”,筆者認為有以下兩條道路,均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人民海軍戰力提升。

第一條道路,小型彈中距化。

俄羅斯由陸基S-400衍生出的海基魯道特防空導彈系統(Redut)就裝備了4種導彈。除了射程250公里的48N6DM型導彈(個頭參照紅旗9和S400),其他個子都不大,都與道爾或紅旗17的9M330小型彈沾親帶故。參照俄S400與魯道特系統,理論上一個發射單元可以裝載4枚9M100或9M96E、9M96E2。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7 魯道特防空導彈系統技術指標(部分來源S400,但據圖,9M96E2明顯拉長)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8 魯道特防空導彈系統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9 9M96E(短)、9M96E2(長)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0 搭載9M96系列導彈的S350防空導彈系統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1 9M100

圖中一坑四彈的就是9M100導彈,與同屬於火炬機械設計局所研發的道爾9M330有幾分相似,但個子更為小巧,射程卻更遠。類似導彈我們也有,仿自道爾的紅旗17和出口型號FM3000。俄羅斯也沒有停止對道爾導彈的改進,最新款道爾導彈已經由8發備彈升級為16發,主要原因在於9M338K氣動外形的改變,這也給我國軍工的改進提供了可借鑑思路。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2 FM3000地空導彈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3 終極道爾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4 9M338k導彈

至於很多網友熱議的SD10,筆者認為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也並非不可,雖然AIM120沒有垂直髮射型號,米卡和巴拉克(怪蛇)都是延續自空空導彈,不過考慮改進的難度,特別是中國已經獲取S400防空導彈系統,兔子皮尺隊絕不是浪得虛名,筆者認為s400系統3種導彈搬上軍艦的可能性更大,射程250公里的48N6DM可以升級海紅旗9,撐起艦隊第一道防控屏障,並具備反導能力;射程125公里的9M96E2和海紅旗16B可以撐起艦隊的第二道防空火力網;射程15公里的FM3000(或9M100)撐起第三道火網,第四道則交給海紅旗10和1130近防炮。由此可見,S400系統的引進對中國意義十分巨大,不僅僅是滿足了空軍重點區域防空的需要,更擔負起了陸軍野戰防空、海軍艦隊防空升級的重任。

第二條道路,中距彈小型化。

從引進現代級驅逐艦開始,施基利艦空導彈(SA-N-7)真正讓中國海軍具備了區域防空能力,與裝備115艦和116艦的裡夫(SA-N-6)導彈一起,構築了人民海軍第一代真正的艦隊防空體系。由SA-N-7演化出的(海)紅旗16導彈已經成為解放軍防空作戰的中流砥柱。具備主動雷達導引頭的增程型紅旗16B在外媒評出的世界十大防空導彈中佔據第8位,成為中國唯一入選的防空導彈(咳咳,多說幾句,天天吹捧紅旗9的兄弟們,我們還是應該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啊)。類似海麻雀,目前的氣動外形制約了紅旗16B的進一步改進,只有徹底改變氣動外形,才能實現彈徑的縮小。改進海麻雀其實完全不同與海麻雀,實質是研發了一款新導彈。對此,老毛子也給我們作出了示範。與施基利同祖同源的“山毛櫸”(因與馬航MH17關聯臭名昭著)一輛發射車只有4枚導彈處於待發狀態。最新的“山毛櫸”M3防空系統,採用新型9R31M導彈,該導彈取消了彈翼,更加緊湊,兩種發射車分別攜帶6枚與12枚導彈,火力密度提升數倍。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5 山毛櫸防空導彈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6 山毛櫸M3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7 改進型的9R31M導彈(身後可見對應艦載垂髮)

9R31M 導彈長5.18米,彈徑400毫米,彈重約581千克左右,採用62千克重的高爆破片殺傷戰鬥部,採用中段慣性制導+無線電指令修正+末端半主動單脈衝雷達制導,配無線電—電子近炸引信,最大飛行速度4.5馬赫。9R31M 導彈之所以取消了較大的中彈翼,這是因為導彈等高速目標威脅逐漸增大,在高速情況下,彈身對升力的貢獻增加,而彈翼的貢獻相對地減小,大翼面會產生大阻力,反成累贅。這種氣動外形結構重量小、結構簡單、抗過載,但是對導彈的飛控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8 霹靂15新型中距彈

另外,隨著霹靂15等新型導彈的研發成功,固體發射藥等相關技術領域應該都有了長足進步,完全可以在新款中距空空彈的基礎上進行研發,發展出類似米卡和巴拉克8的艦空導彈。

最後,我們再來瞻仰一下我們強大的競爭對手,ESSM block2,已經於2018年7月第一次打靶成功。ESSM Block 2導彈換上了更大的10英寸(254毫米)直徑彈頭,導引頭也從9英寸增加到10英寸,並從半主動雷達制導升級為主動/半主動雷達制導。ESSM Block 2經過對彈頭和導引頭的升級,以及增加了通用武器數據鏈實現了雙向數據鏈,還有背後導航制導軟硬件的升級,防空攔截能力進一步提高,具備攔截反艦彈道導彈(ASBMs)的能力。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19 海麻雀導彈升級圖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20 ESSM Block2 改進內容

漫談中國海軍如何實現“一坑四彈”

圖21 改進海麻雀ESSM發射

導彈發射後迅速轉彎平飛並再次爬升,發動機和推力矢量非常給力,即使彈頭和導引頭增重,通過制導控制的升級,仍然保持了優秀的機動能力和射程。強大的對手就是我們進步的不竭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