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錢要花值

私信小編"激勵"兩個字,免費發送1小時員工激勵視頻哦

今天與大家分享幾個實際案例,為何企業難盈利,這樣的浪費,你知道嗎?

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錢要花值

多少企業因庫存積壓,走向困境

案例一:關於工衣的庫存

某企業老闆有一天出差考察,覺得自己公司的工衣和別的公司對比確實需要提升品質,於是就決定要重新設計,準備全面更換公司的工衣。

回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找到行政總監,詢問公司目前的工衣庫存,並告訴他公司準備要更換工衣,想根據庫存來決定具體的更換時間,結果行政總監告訴老闆:公司的工衣庫存還是3000多件。

老闆聽了都快氣瘋了,因為3000多件的庫存至少要3-4年才能用完,老闆除了大發脾氣以外,也只好取消了更換工衣的念頭,畢竟近20萬的工衣庫存,不能說換就換呀。

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錢要花值

材料浪費,老闆知道嗎?

案例二:關於工地的材料

有一房地產開發商董事長見到我們時就特別鬱悶地說:“我們有自己建築工程隊,我們所有開發的房子都是自己的建起來的,因為我們要保證房子的質量。

可是,有一個問題我一直不理解,我每次到工地都會發現很多的材料、工具、小型設備等被丟棄在工地上,因為長時間丟棄導致無法再使用的情況。為此,我也不少批評工地的負責人,但是始終不見改進。”

“因為這是你的工地!”我們通過了解該企業的薪酬績效模式後,回應了老闆一句話。

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錢要花值

你的廚師,關注浪費嗎?

如何激勵員工?解決員工薪酬與企業成本之間的難題?

案例三:關於企業的成本率

有一次,我到山東的一家餐廳做薪酬績效的項目變革,在設計方案的前2天,我們每餐吃飯時都發現菜盤子特別大,菜的份量也特別足,每次只能吃掉三分之一左右,我們連續4次向老闆或老闆娘反饋,這樣的份量太浪費了,下次只要三分之一即可,可是每餐還是依舊份量滿滿。

後來,我發現該企業的成本率特別高,同行的成本率最多是50%,而這家企業的成本率平均在58%左右,如果按上述的份量上菜,這家企業的成本率肯定會高於同行。

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錢要花值

人際成本多高?

案例四:人際成本有多高?

曾經一家學員企業的食堂裡發生了員工在用餐時經常吃到沙子,員工多次向領導反映無果後直接彙報給老闆,老闆把事情交代給了下面相關的負責人處理。

半個多月過去,老闆出差回來,就接到員工反映大米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大為惱火,馬上找到相關負責人!

各個部門負責人都表示已經把換米申請遞交給了上一級,最終找到財務,財務說因為這個月公司的其他費用超出太多,換米的事情只能暫時擱置。

老闆聽完當場發火,並自己親自打電話給大米供應商,要求馬上換新米過來。不能再讓員工吃到沙子。

問題的根源

以上4個案例,都是很明顯的問題,我覺得都不應該在企業中出現。

當然,如果一家企業的管理者責任心不夠,認為加強管理就是對自己的增加負擔,那麼是很容易會出現這種問題的。面對這些問題不能僅依靠管理制度來要求,我的建議是必須要做績效管理,因為沒有績效管理就談不上管理。

要解決員工不敬業的問題,首先了解原因何在?

十大因素

1、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付出大於收穫,對自身收入不滿意。

2、認為企業的薪酬體系不合理,缺少挑戰,沒有動力,幹或不幹一個樣。

3、企業自身的績效管理鬆散,今天干完、明天干完都一樣,缺乏必要的監督。

4、員工對企業文化和企業的價值觀持不同意見,難以調動自身激情,缺乏歸屬感。

5、企業內部缺乏競爭,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人崗不匹配現象滋生。

6、員工感覺晉升和加薪前景暗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現象蔓延。

7、企業說一套,做一套,管理鬆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執行力低下。

8、企業重學歷,輕能力,重文憑,輕水平,缺乏對優秀人才的使用技能。

9、企業只使用不培養,缺乏對員工的培訓,降低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技能。

10、紙上談兵,理論大過實際,管理者的戰略思維與市場脫節,不得員工擁護。

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錢要花值

員工為什麼不會像老闆一樣操心?

1.操的心多不等於拿的多;

2.賞罰不明,乾的好了功勞被拿走,乾的差了責任全在自己;

3.公司發展的再好也與我無關要讓員工願意主動幹,拼命幹,那你一定要給他一個乾的理由!

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錢要花值

當然了,企業也很明白,最終要留人激勵人,錢是不能不花的。

但是我們強調“花錢要值!”,可以看到,經過一個週期的記錄,你會看到積分高的人,為企業確實做出了很多貢獻,把獎勵福利發放給這些人,企業是願意的,

文:餘老師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激勵和留住企業人才。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