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和微信,你更願意將錢放在哪裡?多數人是這樣做的

支付寶和微信,你更願意將錢放在哪裡?多數人是這樣做的

網絡上流行一個說法:“大錢放支付寶,小錢放微信”。相信很多人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比如,同樣是貨幣基金,支付寶有餘額寶,微信有理財通。然而比較有戲劇性的是,雖然理財通收益率要比餘額寶略高,但在吸收存款方面卻和餘額寶有巨大差距,就拿2017年的數據來說,餘額寶累計吸引存款高達到1.4萬億,而理財通則只有3000億!

要知道,微信月活躍人數接近10億,幾乎是支付寶的兩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大家每天都在用微信,但是,我們多數人卻選擇把錢放在支付寶,同樣是巨頭下的理財產品,安全性幾乎對等,但為何大家更願意把錢,尤其是數額較大的錢放在支付寶呢?

支付寶和微信,你更願意將錢放在哪裡?多數人是這樣做的

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公眾對它們的定位不同

→支付寶:賺錢的工具

雖然一直也想做社交,但始終沒火起來,沒人拿支付寶聊天,甚至沒人拿支付寶發紅包。作為第三方支付,使得支付寶火起來的其實是餘額寶。餘額寶使得以前默默無聞的天弘基金,在短短几年之內突破萬億規模,登頂中國甚至是全球貨幣基金榜首。它的規模膨脹過於迅速,以至於嚇得支付寶頻頻“自殘”,不是限額就是限售,不過仍沒能控制住的繼續增長的規模,到今年一季度已經突破了1.6萬億!只是增長速度慢了些。

餘額寶收益比銀行的利息高,而且風險也比較小,可以賺更多的利息,而且更容易調用支付,餘額寶成功的打敗了銀行,成為消費者儲存資金的網上銀行。

餘額寶無疑取得了巨大成功,它也帶動支付寶進入了大眾視野,並被大家烙上了“理財工具”的烙印,大家會普遍覺得:支付寶是賺錢的工具。

支付寶和微信,你更願意將錢放在哪裡?多數人是這樣做的

微信主打業務是社交,在這方面做的也是風生水起,不僅沒有類似的競爭對手,還把電話、短信業務擠佔了一部分。而微信的支付功能,是從微信錢包開始的,微信錢包最早開始火,是由於微信紅包的出現,仔細想想,微信紅包其實也是滿足了某種社交需求。

微信剛剛推出紅包功能的那段時間,真的是火遍全國啊,再後來,二維碼的興起也加大了微信錢包的使用率,超市、商店等消費場所也慢慢接受了微信支付功能,到現在,基本上無現金就可以出門了。

可以看出來,微信支付“火”的這些功能,除了社交屬性的“紅包”,其餘都是屬於消費支付,所以也給大家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微信就是一種花錢的新方法,而不是存錢。

支付寶和微信,你更願意將錢放在哪裡?多數人是這樣做的

二、企業宣傳側重也不同

其實微信也可以“賺錢”,它也有貨幣基金——理財通,但是,不知你注意沒有,微信支付一直是以零錢和錢包的方式出現的,直到現在,微信裡還叫錢包,而金額還叫零錢。

同樣的,支付寶也可以“花錢”,它可以支付、可以發紅包,可以轉賬。但是支付寶一直把自己宣傳成專業的支付和理財工具,開通了各種定期、不定期的理財產品,你可以在上面買基金或做小額信貸等等,集和了一系列比較全面的資金管理功能。在理財的專業性上,確實比微信看上去高大上一些。

正是兩企業的宣傳側重不同,所以在潛移默化中,我們也就接受了這種格局。

至於微信為什麼選擇零錢這種方式切入,我想主要是出於他社交軟件的最初需求,只是估計馬化騰也萬萬沒想到,一旦這樣切入之後,想“轉型”就難了,公眾已經在心裡給他定了位,之後任憑微信怎麼努力,但在資金量上,卻仍然只是支付寶的一個零頭。

綜上,所以,更多人樂意把自己的閒置資金,存放在支付寶,不僅方便平常支付、使用。在不用的時候,放在餘額寶中,還能每天獲得收益。但是微信中的錢也要有畢竟付個款,給朋友轉個賬,發個紅包,還是要方便得多。

小夥伴們,對於支付寶和微信你怎麼看?你更願意將錢放在哪裡,原因又是什麼呢?歡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