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为什么他的下属没有一个人卖国求荣

翻开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可以发现,袁世凯始终是座绕不过的大山。世人对他又爱又恨,他的生和死都分外引人注目。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最为人指摘的恐怕就是他的称帝了。在他的一意孤行下,刚刚冲出封建旧牢笼的中国差点又重新回到水深火热之中。

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为什么他的下属没有一个人卖国求荣

然而,在他逝世以后,人们却发现,袁世凯似乎并没有“家天下”的想法。因为,在他的继任遗愿中,没有一个直系后人,有的仅是以前的部下,甚至,还有他称帝的“拦路虎”。

袁世凯艺权均通,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朝一务实干练的能臣,黄兴曾致书袁世凯,视袁世凯为“中国之华盛顿”。当初,袁世凯称帝的梦想破灭后,只好退而求其次去做自己的大总统。令他感到沮丧的是,不仅各独立省不同意,连冯国璋等北洋系元老也不答应。袁世凯在丛生的变故中早已积忧成疾,命悬一线,这时,他竟然重新对当初坚决反对他称帝徐世昌和段祺瑞委以重任。

临终前,他拉着徐世昌的手哽咽托孤。他道:“今日落到这般田地,全都拜宵小所赐。不过,幸好在国事上有依法承继之人,我也能稍稍放心了。”黎元洪虽然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有徐、段二人相辅佐,那应该也能如他所愿,收拾时局。最终,袁世凯将自己半辈子心血托付给了黎、徐、段三人,溘然长逝。

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为什么他的下属没有一个人卖国求荣

袁世凯向来背负有“卖国”的骂名,因为,他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但须注意的是,“二十一条”不能等同于《中日民四条约》)。这个条约固然让中国更有大厦将倾之势,可是,就当时的历史现实来说,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武器缺乏,战斗力极弱,如何能与虎狼一般的日本抗衡?如此,并只能采用“拖字诀”,能拖一刻是一刻。

当时的谈判中,袁世凯尽力拖延时间,并且,不断派人刺探日方态度,找出最能被接受的讨价还价点。甚至,为使谈判能遵行总统的意旨进行,袁世凯在谈判尚未正式开始时,就再度起用了善于应对困难局面谈判的陆徵祥,由他担任外交总长主持谈判,换下了在对外交涉上不那么在行的孙宝琦。

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为什么他的下属没有一个人卖国求荣

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中,袁世凯只好借力打力,将日本人的意图透露给西方列强,好让西方势力因利益牵制日本,从而,给中国留下喘息的空间。之后,为了不让中国被瓜分干净,西方列强不断向日本方施加压力,日本迫于无奈,只好做出让步。可以说,此时的袁世凯已经尽最大努力将中国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可以说,双方签订的合约虽然对中国来说仍旧是不平等的,但是,相较于原条约,已是“平等”了许多的。如今人们对袁世凯的指责,有一部分是实事的,但是,这也是只看结果,而脱离当时的社会事实。袁世凯过世后,伤痕累累的中国再一次陷入群龙无首的窘境,昔日的得力将领开始了尔虞我诈的政治逐利。

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为什么他的下属没有一个人卖国求荣

有些为了保全利益,竟然,做起了亲日派。好在,这些人在小利上可能会有些拎不清,但是,一旦涉及到国家利益,他们还是能够忠实地拥护华夏大地,没有一个人卖身做汉奸。徐世昌的终老之地在天津租界。他拒绝日本人的多番示好,得了重病后,为了怕被日方借机扣留,所以,坚决不外出就医,很快就因病去世了。

同样在天津租界内过世的还有曹锟,这人曾经因为不正当的选举手段而屡遭唾骂,但是,他并没有丧失民族气节,在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后,蜷缩在租界郁郁死去。吴佩孚也是,拒绝投靠日本人,所以,被看病时遭到了日本牙医的毒手,这位威名远扬的常胜将军最终不得善终。张作霖更是悲惨,他因为不与日本人合作,直接被炸死在东北,由此,“九•一八”正式拉开帷幕。

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为什么他的下属没有一个人卖国求荣

在国家利益面前,军阀们是坚定的拥护者,但是,军阀们的后代却没有其父辈的气节,做出了许多丧辱之事。例如:曾经的东北一把手张作霖,其儿子的部下便有许多沦为了日本人的爪牙,在西安事变时蹦跶得最欢快的那个,在后来也最快叛变自己的祖国的那一个。

这些人的名字将永远为人不齿、唾骂,他们就是:孙明久、苗剑秋、鲍文樾、白凤翔… …这些人有的投靠了汪伪政权,在河南、山东等地四处谋生;有的逃到了日本,继续为非作歹;有的在伪军内担任高官,后因汉奸罪被国民政府处决;还有的在为日本人卖命过会,因失去日本人的信任而被下毒害死……

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为什么他的下属没有一个人卖国求荣

他们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民族自尊心都被吃到了狗肚子里,更没有强大的毅力和精神,做事只会空喊口号,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时,立马就变成缩头乌龟或狗腿子,暴露了自己骨子里的奴性。所以,希望现代人都能够记住先辈的气节和耻辱,在爱国这方面不空喊口号,用真实的行动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袁氏当国》、《袁世凯是一个真正的改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