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相关法律问题

疫苗事件相关法律问题

最近的朋友圈里都有看到诸多家长都因网上疫苗事件而去翻阅自己孩子的疫苗接种记录,有的长抒口气,有的却忧心忡忡。疫苗接种本就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什么会让这层保护衣失了色?疫苗事件背后有可能牵扯到了何种法律问题?

一、刑事法律问题

1.非法经营罪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

【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 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 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 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为此,疫苗如果查实存在上述所列规定是可以成为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对象。

2.生产、销售假药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

【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生产、销售劣药 《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

【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所称劣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药的药品

疫苗的本质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富含蛋白质,对存放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否则就会变质、失效。《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变质的药品按假药论处;第四十九条规定,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销售劣药罪适用的是实害犯,需确认出现实害结果方可适用,目前相关部门还未核实有实害结果,故不能以生产销售劣药罪处理。但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可能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构成。

二、民事法律问题

《药品管理法》第九十三条规定:“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现今出事疫苗是否造成儿童身体实质性危害,目前还没有一个盖棺定论的说法,但如果证明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则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李克强总理在疫苗事件的批示当中说明: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了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本人衷心希望能还真相于百姓。

疫苗事件相关法律问题

专业:刑侦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