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國媒體對希特勒的報導(第一章)

這次是純乾貨,中國媒體絕對沒有的。大家可以收藏轉發一下,珍貴的歷史資料啊。

民國時期中國媒體對希特勒的報道(第一章)

這個圖片可以放大。

二十六日柏林電 德人消息 魯爾鐵路罷工風潮現延至來因河左岸 各車站皆用法人以代罷工之德人 艾拉夏貝爾與克魯士那志兩處因昨日之示威行動巳宣佈戒嚴令 聞巴伐利亞帆繫黨與全國社會黨擬明日有大舉動 巴伐利亞政府決計反對之已禁其開會 但黨魁希特勒氏則定欲進行謂決不畏避 雖與政府短兵相接亦所不辭

我為什麼沒用標點符號?因為這就是原文啊……不過我已經斷句了。

我查了一下,這是民國12年1月28日的,也就是1923年1月28日的,我們查一下歷史,1921年7月,成為德國工人黨元首,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簡單的說,這個報道應該是希特勒啤酒罐暴動失敗以後,我翻查了過去的報紙,似乎這已經是最早報道希特勒的中文媒體了。

當時的中文媒體一直在用“德國之叛逆案”來說關於啤酒罐暴動的問題,有點意思。

而且我很驚訝的發現,當時的中國人對德國是相當瞭解的,我把當時的標題都羅列一下:

  1. 德國各邦之齟齬
  2. 德政府與巴伐利邦
  3. 巴伐利革命已平
  4. 巴邦革命已受判
  5. 德國之內政
  6. 德國人注意背逆案
  7. 德國之選舉形勢
  8. 社會民主黨票數最多國家社會黨意外成功
  9. 德政府決定保持現狀
  10. 德軍官三人被控叛逆罪
  11. 德國會召集期迫近
  12. 德政治暗殺案全國大為震動
  13. 德國家社會黨內部裂痕日顯

…………

可以說當時的中文媒體對德國非常瞭解了,基本上按照順序都可以寫成德國曆史了。

注意,重點來了,這是中文媒體第一篇對希特勒的評論

發表於1932年4月28日

民國時期中國媒體對希特勒的報道(第一章)

民國時期中國媒體對希特勒的報道(第一章)

時評

希特勒與德國政治

此次德國大選興登堡仍獲重選所得票數超過希特勒六百萬票論者都以德國政局可保現狀 歐洲和平亦不致破裂為慶 惟希特勒雖落選而其所獲票數竟佔全額三分之一 其所掬示於世人者為希特勒所領袖之國家社會黨從此已一躍而列為大黨矣

大選以後 接踵而起者有邦選舉 連日電訊希特勒黨均獲勝利 而尤以普魯士為最竟 從六席突增至一百六十二 普魯士邦在歷史上為統一德國之盟主在地理上其幅員與人口均佔全國三分之二 在政治上其一舉一動莫不可以鞭策全國 故論者謂「能握普魯士之政權者不啻握得聯邦政府之政權」是則希特勒在普魯士邦選舉之勝利實含有深長之意義

當德國大選籌備期間歐之政論家曾發如下之問題「希特勒之用意固何在乎目的在爭得國家之領袖(總統)乎政府之領袖(總理)乎抑欲兩者兼有之乎」 今希特勒對於總統之競選雖告失敗 而在普魯士邦之選舉則獲大勝 然則希特勒之政治活動所謂失諸東隅者已收諸桑楡耶曰未可必也夫此次普邦選舉之結果社黨一躍而得一百六十二席 但未得絕對多數擁護 普邦總理白良朗之諸黨其所得之席數與國社黨相等 是則白朗辭職以後邦普政權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也此後對於政權之逐鹿可以舉足輕重者 厥惟共產黨共黨今屈獲得五十七席 若願棄票則可扶助希特勒攫得普邦之政權 否則白朗可以聯合社會黨與教會黨而仍蟬聯普政府之總理也 惟無論如何普政府之權威必將受國社黨之牽制而大減 是故希特勒退則可以牽制普邦之政府使其捉襟為難 進則可以握普邦之政權與聯邦總理白魯寗相頡 頏務使白魯寗不安於位聯邦議會宣告解散而後已 昨德社會黨勃來萊區哀曾言「選舉揭曉以後普魯士已不復為德國聯邦中民主主義進步之中心」

可知此後希特勒將挾普魯士而臨全德其在政治上馳騁將日步莫索里尼之後塵矣

希特勒所領導之黨徒為反共產反猶太之極端國家主義的集團其政綱與意大利之法西斯蒂相似 此種極端右傾勢力之抬頭實為德國現狀所西釀成法政論家白爾的勒米有言「政治上不安必將激引反動勢力掀起」 而歷史所昭示我人者 凡一國政治臨絕大之危機每引起獨裁 這趨向俄國布爾札維克之勝利意車法西斯蒂之成功 西班牙里維拉之一度專政 以及波蘭裡蘇斯基之重握政權皆為此 政治公律之有力證明德國自大戰以還受和約之壓迫 肩賠償之重負經濟破產失業激增 於是社會擾攘政治不安凡此皆足以助長希特勒勢力之膨脹膨脹 願留心政治理論者依據經濟可以左右政治之原則幸忽視希特勒之活躍為一時搗亂也可


當年的中國人也知道“經濟決定政治”,以及“凡一國政治臨絕大之危機每引起獨裁”,

抄寫過去的新聞必然有很多抄錯的,為了給大家呈現原貌,如果抄寫的新聞裡面有錯別字,請以原文為準

搞這個工作,說實話,非常吃力,也不見得討好,如果大家對這個真的有興趣,給打個賞,免得大家沒興趣我白費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