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方舟子的爭議看科研和科普孰輕孰重?

麗江月影Maker


我的朋友張功耀,以及很多科研工作者和科普作者認為,方舟子科普轉基因,本來是正確的,但是實際上起到了讓民眾【逆反】的心理。(用大白話說,就是方舟子越挺轉基因,老百姓越不信。)這是因為,方舟子在中國民眾之中“口碑”不好。

本來,轉基因是一項偉大的技術,研發接近50年,沒有發現任何危及健康和環境的證據,但是——由於方舟子的“口碑”不好,民眾就會認為——方舟子這樣的壞人宣傳轉基因,肯定是“包藏禍心”!民眾知識有限,容易被誘騙,他們天真的以為——轉基因就是方舟子等極少數幾個人在支持。但是,方舟子真的和轉基因沒有太大關係。在轉基因領域,比方舟子權威的科學家比比皆是,可以這樣說,【全世界的主流科學家,沒有一個不支持轉基因的。】方舟子對轉基因的認識,並不是他個人的獨樹一幟,而是全世界科學界的集體認識。



(張功耀,著名人文學者)

那麼,為什麼民眾認為方舟子“口碑不好”呢?原因就在於,方舟子居然旗幟鮮明的否認中醫。方舟子否認中醫,是不是正確,這個暫且不論。要知道,中醫是根深蒂固的宗教,豈能容你稍加質疑?正是因為方舟子批判中醫,讓他的口碑一落千丈,所以方舟子再支持轉基因,就會引發民眾的【逆反】心理——你挺轉基因,我就偏偏不信轉基因。

只認人,不看事實——就是沒有科學素養的體現。而科普的目的,就是培養民眾的科學素養,告訴他們——不能只認人,不看事實——某主持人“(在科學界以外)口碑好”,他就代表了事實嗎?

所以,科普是很重要的,起碼和科研一樣重要,因為她是開啟民智的。


懷疑探索者


對方舟子的爭議主要是轉基因產品和中醫

每個人必然是有思想的,你覺得轉基因能吃你就吃,如果你覺得轉基因不好吃,你就別吃。但是任何事情都應該合理合法,我們國家允許進口的轉基因食材,只有五種,超過這個範圍的任何轉基因產品都是違法。但是,如果是這五種之類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清楚的是,這是由國家公權機構,認可的東西,如果我們連國家公權機構都不相信,那我們該相信誰呢?

剛才有人說到長生生物也是公權認可的機構,多餘的話我們就不說了,再多說就越界了,但是你必須記住,一個國家公權認可的機構和一個不是國家公權不認可的機構,出了事情的解決方法一定是不一樣的。

但是相信歸相信,對轉基因產品進行標註應該形成一種共識。公民對轉基因產品應該有知情權,我們不應該害怕一種產品上寫著轉基因產品。我們更加應該害怕的是一種產品上寫著非轉基因產品!

對於,中藥產品,因為只是一個患者,且受到了中醫的恩惠,實在是沒法作出評價。但是方舟子採訪的原文裡面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覺得中醫有用,而你現在的病西醫確實沒有辦法,你嘗試一下又有何妨,大概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只是希望中醫不要把自己搞成神話,中醫應當是一個科學,需要嚴謹證明的!

對方舟子不持異議,不作過多的評價,有相同的觀點,也有不同的觀點!對一個人三七開的評價永遠都是正確的。


聽晨A悅


科研和科普都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科研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而科普則是提高整個國民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



就目前而已,我覺得我國應該以科研為主,科普為輔,二者有機結合促進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美國之所以在二戰後成為世界經濟、科學中心,就是因為當時世界最頂級當然科學家都在美國,每個人做出一點成果,就足以讓美國領先世界其它國家很多!我國目前雖然在努力趕超,但是距離美國科技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特你是今年的中興事件,再次刺通了國人的心,“無芯”成為了阻礙我們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頂尖人才去研製芯片,有足夠的技術支持芯片研究,我們也不至於這麼被動。華為正是憑藉著自己獨立的技術支持,才能自信走出國外,不太收他人制約。沒有自己的核心科技,就無法在世界舞臺立足,所以,做科研,發展科技,必定是最主要任務。在科研發展的同時,科普也要跟上步伐。讓人們瞭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讓人們知道最新的科技水平,只有科研和科普同時跟上,整個國家的人們科學素養才能提高!



方舟子作為一個本科中科大,留學美國度過博士和博士後的人,去從事科普工作完全綽綽有餘。方的為人我不知道,也不知道他打假怎樣,但是他如果能夠踏踏實實科普,還是有益的。



喜歡我的回答,關注一下吧~


PhD肖


科研來不得一點馬虎,因為那會導致致命性的失敗下場。所以科研工作者在發現探索工作中時幾乎是與世隔絕的,而他們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會以論文發佈。

但是很明顯,對於這麼專業性的論文,老百姓是看不懂的,於是就有了科普工作者的出現,嚴格來說就是一種翻譯工作,用通俗易懂的的言語淺顯解釋了某個科研發現到底發現了什麼或者實現了什麼目的。

那麼很明顯,科研工作是能帶來科技進步,即使失敗了甚至產生壞處了,只要研究發現了及時糾正就可以了,而科普是為了讓民眾接受現有科研成果,本身具有滯後性,且如果對於目前無法證明是否正確的科研成果進行科普就會面臨事後被打臉的局面。

因此這位所說的開啟民智,甚至科學素養的說法我是不認同的。因為民眾對於晦澀難懂的科學論文以及一些過於專業知識是無法完全掌握的,即使是在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下一樣如此,充其量就是有個籠統瞭解,知道這個科研成果能夠達到什麼目的,僅此而已。甚至我可以說大部分論文在一些科普工作者眼裡一樣是天書般存在,這就涉及了我想說的主題,術業有專攻,全能的科普工作者都有偽科普的嫌疑。

無疑爭議最多的方舟子就是最典型一員,我就拿個事例來說比較好:

這篇文章當時提出來一個法國悖論,於是順勢提倡適度飲酒,

白藜蘆醇成了要關注的成分了,於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也就是今天剛好看到頭條發出了篇文章,正好是關於這個白藜蘆醇的,也談及了法國悖論。

這篇文章提及目前絕大多數臨床研究並沒有發現白藜蘆醇對人體有明顯效果,也沒有人體實驗發現白藜蘆醇對人有長期、穩定的健康益處。

於是我就有了個發現,2012年就出問題了的白藜蘆醇竟然在2017年方舟子還在搞科普,為其站臺,這種科普的性質顯得尤為可惡,顯然其並沒有去認真收集相關資料並做深入瞭解後進行相關科普。而這種行為在目前的科普工作者中尤為明顯,不嚴謹的草率只會喪失群眾對於科普工作者的信任。想來我們以前都把科普工作者稱之為“專家”,而現今流行的“磚家”竟然在替代“專家”這個名號,也側面證明了我這個觀點。

科研成果對錯有專業科研人員去驗證,在新的科研成果中證明其對錯。而對於民眾,尚有爭議甚至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科研成果被科普工作者推廣,是很有殺傷力的做法,首先盲從會導致一些嚴重問題出現,其次就是信任感問題。

因此科普的重要性在於做好其翻譯解釋工作,而不是強迫群眾順從其建議,反對者就冠之於“無科學素養”,這本身就違背了科普工作的本意。這點在轉基因科普上尤為明顯,簡直有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感覺。因此我可以認為,現在部分科普工作者正在為這個工作抹黑,而漸漸讓整個科普工作角色失去了群眾的信任。因此我很反感把科普與開民智,提高科學素養劃上等號,因為這句話本身就帶著一份歧視,也就是某些知識分子對於群眾百姓的有色眼光的代名詞。


我心自在無礙


方舟子現象絕對是一個很可以入選社會學經典案例的社會現象,其實方舟子的真正價值就是他的打假,以及提供不少另一個角度的美國視角。不過,他本人性格過於偏激,過於極端,不留情面,不計後果,所以就出現近乎奇葩的方舟子現象,應該說還是很有社會學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至於所謂方舟子做科普工作,應該既不是他的主要精力所在,也不是他立志所為。

再說科普,顧名思義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科學道理講給普羅大眾,當然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科學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科普工作當然更加有意義了。中國的科普歷史,恐怕可以追溯到嚴復翻譯《天演論》,歷經數代,中國曆來許多著名科學大家,都有做科普的優良傳統,從三、四十年代的梁思誠他們,到解放以後許多科學家喜歡到少年宮、天文館,對著學童講演科學與科技,再到華羅庚抽出寶貴的時間編寫《三等分一個角》的小冊子,再到如今熱火朝天的網上科普,應該說我們國家的科普事業,確實非常蒸蒸日上,對普羅大眾的科學素養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沒。應該濃彩重筆的大讚特贊。

但是,和以前不同,近十幾二十年來,科普工作明顯出現偏差,特別是關於中醫和轉基因問題上,基本上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科普,而更多的只是觀點之爭,而且基本上是以抬槓的形式,相互攻擊,不講道理的形式相互攻擊,跟科普已經沒有任何關係。這個事情,很可能是從關於氣功和特異功能的批判開始的,帶了一個壞頭,從那個時候開始,所謂科普似乎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就是和所謂的“偽科學”鬥爭到底,特別是轉基因的爭論,簡直就是把科學上不同觀點和看法的爭論,硬說成是科學和偽科學的爭論,這就完全和科普不沾邊了。無謂鬥爭的結果,既玷汙了科普,玷汙了專家,也玷汙了科學本身,最後既是諾貝爾獎得主也沒有幾個人相信了。然後,反過來指責老百姓科學素養低下,其實是“專家”們太好鬥,科學和科學的普及,從來不是鬥爭的結果,而是研究和產生價值的自然結果。希望通過鬥爭和宣傳來指望科學普及,被老百姓接受,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zcjing


方舟子跨界亂咬,就說明他不是一個科研者也不是一個科普工作者。科研者心不浮,氣不燥,潛心研究其學科的學問,不過問與之不相關的人和事,心無旁騖,對名和利看得較淡。科普者儘量把科學界有定論的成果以淺顯的文字向世人宣傳,以達到普及科學常識的目的。對學界尚無定論的基本不極力‘科普’,而是客觀中立的敘述。對質疑者不怒懟,對自己不懂的學科不以專家自居,懷謙虛好學之心,不老子天下第一。而縱觀方舟子為人,對任何事物均雙重標準,如論文打假,他打旁人可以,旁人說他老婆抄襲,他居然以‘親親相隱’為由怒懟。一遇有人對他的觀點提出異議,方舟子必挖空心思,蒐羅其黑材料,欲除之而後快。總之,方舟子是個科研搞不好,拿科普卻為敲門磚(打假也是)的人。當然在某種程度上,方舟子也算成功了,在所謂打假和科普之後,露出了最終目的,為國外利益集團在中國站臺和代言。如今方舟子居住在美國,還是經常為中國國內的熱點發聲。真真是:身在美國,心憂中華。


江南拙翁


科普的目的必須是服務於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首先是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實踐。把那些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知識告訴人民群眾,幫助他們糾正錯誤認識,這是科普的價值和意義。問題的關鍵是這些科普知識必須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相對可靠的真知!不僅如此,這些真知還應當在科普的實踐中同人民群眾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科普的成效,而不是高高在上教父式的科普。

我感覺方舟子的所謂科普,是一種教父式的科普。不值得提倡,或者說是弊大於利。

首先他在科研領域尚未完全定論的中醫和轉基因方面過於武斷,直接用他主觀上認可的東西當做經歷實踐檢驗的真知去科普,這是錯誤的。

其次他在所謂的科普過程中,使用歧視語言傷害被科普的對象,實踐性太差,根本不能達到科普的效果,反而引起反感,攪亂科學的純潔性。

總之,方舟子的主觀性太強,缺乏實踐性,是打著科普的幌子做教父式的宣傳,我們一定要清楚這是攪亂我國科學界純潔性的逆流!


樂不思蜀lu


“科研”一詞無需解釋,“科普”一詞意為科學普及工作,是將科學知識向大眾普及,也就是的大眾宣傳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知識當然好,但對大眾傳播錯誤知識就不好了,對沒有定論的東西應該限在一定範圍,選擇性地片面地傳播是別有用心。轉基因是否有害,有爭議,因此不應一昧地向大眾宣傳轉基因的好。

科研和科普哪個重要,當然是科研。科研促進科技發展,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科研的重要性就出來了。科普呢,錦上添花,沒有正而八經的科普,科研也能正常進行。

無論是基礎學科,還是應用科學,進步都來自科研。汽車的發展不是靠科普,事實上司機不關心汽車怎麼計算空氣阻力,女性司機更不關心渦輪增壓的原理。這些技術的東西是汽車研發人員需要了解的,是職業的知識,開車的關心車型、省油、提速和操控,不關心汽車是怎麼設計的。對賣車的人而言,大講科技術語不是為了普及科技知識,而是為了侃暈買車的人,讓他們不明覺厲。

科普和寫小說一樣,都是社會的輔助,科普知識和小說內容一樣,在為人解悶的同時或許會觸動到某個人的某個點,給某個人一點啟迪或一個方向。


龍久於池


對方舟子的評價爭論,不屬於科研與科普問題範圍,是爭論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和觀點問題。例如:方舟子的反中醫理由之一,是說中醫對同一種病,卻開出十個八個不同的處方來進行治療,沒有一個統一的規範標準。這種不懂又要胡扯的混帳話,讓中醫聽了的確會屌他。中醫治病講究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這是中醫治病用藥基本原則,這種原則是非常符合人體病理病情的。比如治腰椎間盤突出症,患有這種病的人,其體質是各不相同的,應該用不同的方藥進行施治,是符合病理的。豈能同西醫一樣,用一種西藥治不好後,就拿刀割掉突出部分而了事呢?!


子祥677


做為一個自許博士的人,只當一個科普是大才小用,所以按方這個人來說,在科研上沒有半點建樹就是一個廢人,最多等同於一個本科生,一般科普的對象是大眾,所以一個本科學士的學歷就足夠了,再者本科生不可能在科研方面能有研究能力,但基本科學知識足以對社會進行科普活動了,碩士生就開始要學習科研,博士生就必須具備獨立科學能力,而且要求在某個領域有一些科研建樹,但方什麼也沒有,只會在某些方面不懂裝懂,打著博士頭銜招搖撞騙,胡說八道,是一個可恥之徒,廢品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