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十大歷史名人 甘肅著名歷史名人 古代甘肅名人一覽表

摘要:我國甘肅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這裡是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自古以來,在甘肅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人,他們對甘肅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傳承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你知道甘肅有哪些歷史名人嗎?甘肅又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名人?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甘肅十大歷史名人,一起了解下吧!

甘肅十大歷史名人 甘肅著名歷史名人 古代甘肅名人一覽表

姜維

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李廣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苻堅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惠武帝苻洪之孫、丞相苻雄之子。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兵南下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終年48歲,諡號宣昭帝,廟號世祖。

王符

王符(約85年~約163年),字節信,漢族,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東漢政論家、文學家、進步思想家。王符一生隱居著書,崇儉戒奢、譏評時政得失。因“不欲章顯其名”,故將所著書名之為《潛夫論》。王符思想深刻、觀點鮮明、文筆犀利,至今讀其作仍給人一種淋漓暢快的感覺。他所屬文學時期是秦漢文學,同期作家有張衡、荀悅、馬融等。

王符與馬融、張衡等著名學者友善。他是庶出之子,舅家無親,所以在家鄉受歧視;又不苟於俗,不求引薦,所以遊宦不獲升遷。於是憤而隱居著書,終生不仕。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同鄉度遼將軍皇甫規解官回安定。鄉人往謁,皇甫規冷落退職太守,而歡迎王符。以致時人傳語說:“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可見他在當時頗負盛名。

趙壹

趙壹(本名懿,因後漢書作於晉朝,避司馬懿名諱,故作“壹”),嬴姓,趙氏。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甘肅隴南禮縣)人。他生活的大致年代,是漢靈帝在位之時,即公元168至189年前後。《後漢書·文苑列傳》記載了他的事蹟。東漢辭賦家。體貌魁偉,美鬚眉,恃才傲物。桓、靈之世,屢屢得罪,幾致於死。友人救之,遂作《窮鳥賦》答謝友人相助。並作《刺世疾邪賦》抒發憤懣之氣。一生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等16篇,今存5篇。

呂光

呂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陽(今甘肅天水)人,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在今甘肅武威)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為前秦將領,戰功赫赫。淝水之戰前夕,受命征討西域,降焉耆、破龜茲,威震西域,諸國盡皆歸附。384年,東歸佔據涼州,收到苻堅死訊後,駐兵割據,自稱使持節、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隴右、河西諸軍事、大將軍、涼州牧、酒泉公,改元太安。396年,復改稱天王,國號大涼,改元龍飛。389年,稱三河王,改元麟嘉。399年,呂光病死,時年六十三歲,廟號太祖,諡號懿武皇帝,葬於高陵。太祖呂光創立了後涼,是中國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年僅22歲就一戰成名,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

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姚興

後秦文桓帝姚興(366年—416年),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後秦第二位皇帝(394—416年在位),後秦武昭帝姚萇長子。姚興在位22年,勤於政事,治國安民。重視發展經濟,興修水利,關心農事;提倡佛教和儒學,廣建寺院。他先後消滅了前秦(苻登)、西秦(乞伏國仁)、後涼(呂光)的勢力,使西方安寧;同時東與北魏、東晉抗衡。弘始元年(399年)率兵攻打東晉,一舉攻陷洛陽,迫使晉軍南撤,晉之淮、漢以北紛紛降秦,使統治疆域迅速擴大,西至河西走廊,東至徐、幾乎控制了整個黃河、淮河、漢水流域。後因連年出征,國力不足,增收雜稅,引起階級矛盾日趨激化,又加姚興諸子不和,太子姚泓懦弱,愛子姚弼驕橫,遂使政局不穩。弘始十八年(416年)姚興病死,諡號文桓皇帝,廟號高祖,葬於偶陵。太子姚泓繼位。次年為東晉劉裕所滅,後秦亡。

韓遂

韓遂(?-215年),字文約。涼州金城郡人。東漢末年軍閥、將領,漢末群雄之一。原名韓約,後改名遂。最初聞名於西州,被羌胡叛軍劫持並推舉為首領,以誅宦官為名舉兵造反,聚眾十萬,先後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後受朝廷招安,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他曾與馬騰結為異姓兄弟,後二人關係破裂。袁紹、曹操相爭之際,馬騰、韓遂被鍾繇說服,依附於曹操。馬騰入京後,留其子馬超統領部隊。馬超推舉韓遂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為曹操所敗,韓遂逃奔涼州,後又為夏侯淵所敗,病死(一說被殺),享年七十餘歲。

甘延壽

甘延壽,字君況,北地郡鬱郅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甘延壽是西漢時期將領。甘延壽身名門,少年時就善騎射,被選拔到御林軍中。他很有力氣,投石塊、舉重物一般人都趕不上他;輕功也很好,據說能逾越御林軍駐地的樓臺、閣亭;在與其他軍士徒手搏鬥時,沒有人能勝過他,後被提升為郎官。西漢皇帝看重他的武藝和氣力,不久便調升為遼東太守,曾因事被免官。車騎將軍許嘉推薦他擔任了郎中和諫議大夫,隨後朝廷派他出使西域,就任都護騎都尉,與副校尉陳湯共同誅滅了匈奴的郅支單于,被封為義成侯。死後諡號壯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