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登基不能穿龙袍,只能在小土堆上祭天,想了个招才找回点面子

溥仪登基不能穿龙袍,只能在小土堆上祭天,想了个招才找回点面子

经过一年多屈辱的伪满洲国“执政”生涯,溥仪也知道自己摆脱不了日本人玩偶的角色,但是听到称帝的消息后,还是在心里有点小惊喜。他定年号为“康德”,分别取自“康熙”的年号以及光绪皇帝”德宗“的庙号,显然溥仪幻想能像康熙皇帝一样有一番作为。

溥仪登基不能穿龙袍,只能在小土堆上祭天,想了个招才找回点面子

在筹备登基的过程中,溥仪首先想到的就是准备一件龙袍,但日本关东军明确告诉他,日本承认的是:伪满洲国皇帝“,并不是大清国的皇帝,因此溥仪不能穿清朝的龙袍,只能穿关东军指定的”伪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

溥仪登基不能穿龙袍,只能在小土堆上祭天,想了个招才找回点面子

皇帝登前需要祭祖,沈阳有东陵、北陵还有新宾永陵,当溥仪提出要到这些地方祭祖时,被关东军果断拒绝,他只能来到长春郊外的杏花村,这里临时用土堆起了一个祭坛,在这个简陋的土台上向天神行了三叩九拜之礼,“告天即位”的仪式结束后,溥仪极不情愿的脱下龙袍,无奈换上关东军指定的伪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然后在勤民楼举行了正式的登基仪式。

溥仪登基不能穿龙袍,只能在小土堆上祭天,想了个招才找回点面子

为了纪念登基,“满洲国决定发行纪念邮票,溥仪中意的图案是”龙凤呈祥“,这是皇族的纹饰,邮票草图画好之后,溥仪将其交给伪满洲总务长官驹井德三审批。没想到驹井德三看后勃然大怒,不同意出现”龙“的形象。

溥仪的弟弟溥杰建议改为“凤凰齐飞图”,没被采纳,溥仪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找人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图案——龙鳞纹,但溥仪也不敢明说,只是告诉驹井德三这是“波浪纹”防伪印记,驹井德三那也没有细想,就稀里哗啦的让“龙鳞纹”通过了审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