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銀行股,如此低的PE,PB是什麼邏輯?

WW164999244


PE就是市盈率的意思,數值等於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PB則是平均市淨率,數值等於股價除以淨資產。一般來說,股價越低,這兩個指標會越低。說老實話,我選股都很少關注這兩個指標。所以,A股的銀行股PE和PB很低,具體原因可能有如下三點。


首先說明,A股的投資者裡,按照基本面分析進行投資的投資者不多。PE和PB這兩個指標,是基本面投資者經常使用的。現在銀行股出現很低的PE和PB,說明按照這兩個指標選股的投資不多。當然,主要是指散戶了。機構還是比較看重這兩個指標的。所以,銀行股未來有沒有機會,還很難說。因為行情主要是機構在引導的,散戶的作用不大。


其次,說明A股的投資者短線投機比較多。因為PE和PB這兩個指標主要是中長期投資的指標,做短線是用不上的。當然,我不是說短線投機不好。我們投資股市的目的是賺錢,只有能夠賺錢,都是正確的。但是,目前A股的投資者做短線確實比較多。從交易所統計的數據就很明確了,大多數投資者持股不會超過三個月。


最後,從股民的角度看,銀行股流通盤大,市值超高,股價漲得慢,關注銀行股的投資者比較少。這才是銀行股的PE和PB較低的真正原因。如果銀行股每年都有行情,持股收益不錯,那買銀行股的人肯定很多,銀行股股價不會長期如此低迷的。


總的來說,A股的銀行股的PE和PB兩個指標長期低迷,既有投資者使用基本面分析不多的原因,也有年收益不夠高的原因。其本質都是賺錢不多賺錢速度太慢。目前的現實就是如此簡單明瞭。未來隨著外資的進入,也許會有所改變。


思考A股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朱萬平認為:

5月22日,上海銀行發佈公告稱,公司A股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每股淨資產,觸發了穩定股價措施。

上海銀行並非唯一“破淨”的銀行。截至5月23日收盤,2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14家跌破淨資產。其中破淨幅度最高的是華夏銀行,最新的市淨率只有0.71倍。此外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的市淨率也在0.8倍以下。

市盈率方面,據中證行業市盈率顯示,截止5月23日,26家A股上市銀行股最近一個月的的平均市盈率為7.19倍,相對今年初有所下滑。實際上,今年以來銀行股出現明顯調整,銀行指數已經從高點下調了15%,整體估值均出現明顯回落。此前估值超過40倍的張江港行,目前PE已經回落到18倍,市盈率最高的是江陰銀行,為14.63倍。

從數據上看,全部A股銀行股中,一般大型銀行的股票估值普遍不高。比如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的PE目前分別為6.56倍、6.45倍、7.29倍和7.61倍。而江陰銀行、張家港行和吳江銀行的PE分別為14.63倍、18.21倍和14.91倍。

大小銀行估值不同,可以看出投資者對銀行股的估值也是考慮了成長性的因素。一般而言,小銀行的成長性更高,因而估值也就更高。

大銀行的估值普遍偏低,這反應了投資者對於銀行壞賬的擔憂。中國的金融市場主要還是以信貸市場為主,銀行貸款這種間接融資是目前我國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企業欠著銀行大量的貸款,如果銀行風控出現問題,銀行將會受到很大的損失。

今年以來,債券違約不斷,包括億陽集團、神霧環保、富貴鳥、凱迪生態、中安消和上海華信等企業紛紛宣佈債券違約,這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對於各大銀行貸款質量的擔憂。

這種擔憂就反應在股價上,部分機構投資者可能會因此不會願意大量配置銀行股。銀行股價不瘟不火,沒有賺錢效應,散戶投資者也往往不會去碰這些股票。投資者擔心銀行壞賬風險沒有完全暴露出來,反而是銀行盈利能力不斷向好。股價低、每股盈利高,估值低就是必然的了。


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業是要准入牌照的,而銀行股的PE和PB卻很低。四大行PB小於1,也就是股價低於淨資產,相當於打折賣了。小銀行的PE好一些,大行PE在7倍左右,理論上7年回本。要知道銀行股價還是經歷了兩年的上漲才是這個價,以前股價更低。

為什麼會這樣,低價的邏輯是什麼?

邏輯之一是銀行股體量大。四大行是巨無霸的股本,其它行股本也很大,這種情況下瘋狂炒作不現實,沒有投機溢價。

邏輯之二是股東高估銀行風險。經濟有下行風險,房價有泡沫的風險,金融有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要求,銀行的壞帳風險有多大,沒人說得清,但應該是被高估了。投資人的悲觀情緒制約了股價。

邏輯之三是GJD持有巨量銀行股票。GJD控盤了,敢與狼共舞的就少了,敢太歲頭上動土搶GJD嘴裡食的更不多。在保證證券市場平穩發展和避免大起大落的基調下,沒有野蠻人大量的增量資金進入,大銀行股價不會大漲。萬科這種事不會發生在大行身上,而張家港銀行的暴漲則激怒了管理層。

邏輯之四是一年期理財產品利率。銀行每年盈利很多,但不會把盈利都分掉。銀行如果承諾把每年盈利都分掉,市盈率就不可能這麼低。多年來銀行分紅率不超過50%,現在四大行在30%左右,市值是分紅的大約20倍。以分紅來看,買入銀行股相當於年利率為5%,與目前一年期理財產品差不多。也正是因為和理財產品差不多,銀行股才不像房子一樣要搖號買,投資人有錢可可默默地吃一點。風險嘛,理財產品不能不保底了,持有銀行股與理財產品差不多。


相信國家能守住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國有大行股票分紅就是有保障的;相信國家能保證股市平穩發展,國有大行股價下跌風險就是可控的。


龍久於池


題主在問題中所說的銀行股低市盈率、市淨率確實存在,但是也並不是所有銀行股都是如此,就拿市盈率來看:

江陰銀行:16.22倍、張家港行:15.25倍、吳江銀行:13.97倍、無錫銀行:11.94倍、常熟銀行:10.10倍、成都銀行:9.59倍、招商銀行:8.2倍、寧波銀行:7.78倍、杭州銀行:7.1倍、上海銀行:7.02倍、平安銀行:6.93倍、貴陽銀行:6.73倍、中信銀行:6.68倍、工商銀行:6.58倍、江蘇銀行:6.47倍、北京銀行:6.24倍、建設銀行:6.23倍、南京銀行:6.16倍、華夏銀行:5.98倍、光大銀行:5.83倍、中國銀行:5.75倍、交通銀行:5.66倍、浦發銀行:5.56倍、農業銀行:5.28倍、民生銀行:4.79倍、興業銀行:4.72倍

再看看市淨率:

寧波銀行:1.65倍、招商銀行:1.62倍、張家港行:1.61倍、成都銀行:1.39倍、常熟銀行:1.37倍、無錫銀行:1.33倍、吳江銀行:1.27倍、江陰銀行:1.26倍、貴陽銀行:1.2倍、南京銀行:1.16倍、建設銀行:1.05倍、工商銀行:1倍、杭州銀行:0.98倍、上海銀行:0.93倍、農業銀行:0.9倍、平安銀行:0.9倍、江蘇銀行:0.9倍、北京銀行:0.88倍、中信銀行:0.87倍、興業銀行:0.81倍、中國銀行:0.8倍、浦發銀行:0.8倍、光大銀行:0.78倍、民生銀行:0.76倍、交通銀行:0.75倍、華夏銀行:0.71倍

與題主說的市盈率、市淨率低確實存在,但是並不是全部都是的,像市盈率也有超過15倍以上的銀行企業,市淨率也存在1倍以上的銀行企業。

當然,大部分還是低的,主要基於傳統行業,體量巨大,像總市值超萬億以上的就有4家銀行股: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以及中國銀行。傳統行業不比新興行業,市場沒有給出更高的市盈率。

我是:炒股哥說,歡迎關注!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以上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推薦!

點個贊,金錢滿貫!關個注,大事不誤,最新觀點全抓住!分個享,轉個發,留言與作者討個論!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炒股哥說


無外乎幾個原因。銀行股總量比較大,沒有足夠的資金很難撬動銀行股整體走強。為維持盤面穩定,機構也只能在四大行上做些文章。所以2017年指數相對穩定,四大行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左右。但是在總量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無法真正帶動大盤上漲。資金集中到部分銀行股,而使其他銀行股受到資金制約,呈現明顯弱勢。除去城商行,銀行股基本破淨。另一方面原因是大盤的下跌套牢了包括機構散戶的大量資金,不少機構散戶由於銀行股跌幅相對較低,賣出銀行股去補倉其他深套的個股,造成銀行股資金流出。銀行股的下跌造成大盤繼續走弱,個股越套越深。由於經濟L型觸底,使銀行盈利增速下滑,使機構投資者擔憂銀行股的未來,投資銀行股的熱情降低。給做空A股,做空銀行股的勢力有機可乘,藉口“不良資產”,“去槓桿”對銀行股進行反覆打壓,造成銀行股的市盈率,市淨率一降再降。從表面上看,今年銀行股的技術走勢明顯弱於大盤。而實質上,散戶的籌碼正在向大資金手中集中。畢竟在A股市場,銀行股的投資價值非常明顯,低PB,PE和穩定的盈利能力,在整個市場並不多見。隨著MSCI落實,未來一兩年內銀行股孕育著重大機會。降準,稅改,降低撥備,經濟觸底反彈,都會使銀行股盈利增加。不要忘記一句話:金融興,經濟興。大國的興起需要金融振興,銀行股是金融的主體。被低估不會長久,畢竟一大批業績優良的銀行股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以5到10年翻一番估算,銀行股市盈率到達10倍以上,市淨率達到1.5倍的估值比較合理。投資銀行股可以獲得價值迴歸和盈利的雙重收益。而未來市場終歸會迴歸以“價值投資”為主體,對於那些垃圾股,虧損股面臨成為“殭屍股”“退市股”的風險不容小覷。


麻辣SC


其實,股市的邏輯有時很有道理,有時很沒道理。我們買股票,也要跟風,如果大家都不喜歡某種性質的股票,那麼你買它就不賺錢,因為賣的時候需要有人接盤啊。

一,不同時候,股市時尚觀念也不同,有時時尚也會復古。曾經流行的觀念:

1,高成長是第一位的,如果買到早期的騰訊,那你這輩子就實現財務自由了。顯然銀行股不是騰訊。

2,跟著國家政策走,才能賺到錢,現在國家要發展高科技了。於是芯片,人工智能大漲,顯然銀行是傳統行業。

3,股票上漲是有資金推動的,莊家推升股價要有資金比,就是莊家的資金量要與該股的流通盤可比。銀行動則上千億,有幾個莊家有這實力?

不過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要耐得住寂寞。

二,我國的銀行的確不是成長型股票,但你看看他們的長期走勢,用月K線看,比如工商銀行,得到什麼感覺?

1,長期看它中軸線是上漲的

2,長期看它現在是在中軸線上方很遠,回調概率大。

三,銀行近期的基本面

銀行前幾年有大量問題貸款,後來在去槓桿、去產能過程中,收回了很多。但是我國銀行主要靠存貸差賺錢,如果只收回貸款,不能放出貸款,則也就沒有未來收益,而股市主要看未來收益的。未來看,銀行的收益會下降,也就是PE會上升。

PB呢?銀行的很多資產是房子,你不覺得房價要降嗎?那麼機構投資者就會預先給個折價,所以PB預期也是上升的。

四,即使如此,也可以買。銀行股很安穩的,發不了也賠不了,年年分紅,長期看能抵上貨幣貶值速度。因為貨幣就是銀行發的。我A股銀行的價格比美國低很多,不過美國股市面臨回調,回調時會影響A股。我們金融開放,美國很多機構會買A股,而且主要是資產配置模式,這時重要的標的是A股中的骨幹股票,所以銀行股也有上漲動力。

目前看,做銀行股,還是用長線震盪思路比較好,就是長期定投吧。


海螺008


這個問題要從國內的這些銀行企業他們業績的為何華麗說起,不同於高盛等國際投資銀行,國內的銀行做的投資業務佔營業收入的總額比較少,利潤貢獻更少,國內的銀行的主要盈利點源自於利息差——

以低利息從儲戶手中攬入存款後,相對高息貸款給企業做商業貸款,尤其是房地產企業、還有群眾的商業貸款買房,中間的利息差就是國內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而且這部分收入和淨利潤豐厚,直接導致了國內上市銀行的低PE、PB一幕。

但是,這裡面收入的的技術含量比較低,模式也比較單一,反覆炒作下還存在一個一旦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不再陷入下跌帶來的未來壞賬批量出現的預期。正是因為對未來某一日出現批量壞賬的預期,資金才會對A股的銀行股如此忌憚,低PE、低PB其實也就不足為奇。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我不是專業人士,只能按照自己理解分析一二。

任何一個行業中的任何一個公司,都有它盈利模式,有些行業,比如銀行,他的盈利模式普遍採用存貸利差生存和發展,說白了是錢要能生錢,只有達到存貸平衡之時,它才可能有較大收益!

所以銀行是兩頭忙:存款不夠拉存款,拉存款可能就要提高利率,利率高存款多;存款多放貸必須也要多,但是放貸多了收不回來的風險也會加大;由此導致銀行必須妥善平衡存貸利率,當存貸利率不平衡之時,就會導致市場股價波動,所以銀行其實是被兩頭堵的買賣,好銀行和資產扛風險能力有關,業績更與存貸平衡和利差相關!

所以股市上銀行更多與整個市場大的存貸環境相關,企業經營環境(國家減稅措施)好轉,好的優質企業存款可能變多,貸款可能相對減少一些,其它貸款比如房地產國家控制,差企業信譽差不敢貸款,銀行盈利預期變差,股價當然也不理想!

由於股市是大週期結構決定趨勢,個股又是依靠資金推動和維持,所以當大週期沒有變好以前,外加新股發行需要大資金申購和未來維持新股運行,在眼下缺錢的股市,大盤股存量資金豐富,人員和各方面主力眾多,很容易導致拋售,所以才進一步導致股價下跌!


北京泳環品牌安逸


我覺得銀行股是少數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之一!業績優秀,具有壟斷性,也具備一些技術含量,金融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是暴利!說銀行🏦幹不過新金融一點道理都沒有,大企業要進入新金融實力具備,隨時可以跟上時代步伐,所以不擔心虧!滿倉!如果不是底,越下跌越買,如果跌幅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賣房買入!希望有賣房的機會!


好人一生都平平安安


謝謝大家的討論,大家說的都有道理,我認為除了大家的看法之外,主要是管理層對防範金融風險和股市慢牛、長牛的認識偏差,管理層過渡放大了股指走勢對金融風險的影響,管理層駕馭金融風險的能力還差,手段不足,只用單一的管控股指方法來管控金融風險,美國房貸危機後,股指長牛,當然近期可能會有調整。金融股表現,主要是銀行股,因為市值高,對股指貢獻大,所以降低銀行股PE,大盤指數就低。隨著MSCI的到來,A股股指太低,會降低全球資本對A股的配置,不利於A股市場的融資功能,管理層應該切實注意到這個問題,建立慢牛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股市的融資功能,合理表現賺錢效應,使股市健康發展,實現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