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大頭,顧名思義,出自民國時期的甘肅造幣廠,雖然甘肅大頭含銀量略低,但以其製作精美、特徵明顯、版式眾多、發行量少等優點,一直深受廣大銀元愛好者的追捧,價格也比中央版的高。

其實甘肅幣要分版別的話應該有以下幾種:

(1)加字版:這大家都請楚面上有甘肅二字而且有暗記,人像下邊有長城暗齒、背面壹字橫有剪刀口另外壹字中上邊口小而且偏、圓字口與貝之間有一圓點、字體嘉禾比較粗。

(2)去字版:顧名意義是人像無字、其它與有字版一樣。

(3)曲民版:從民字曲筆大小應分三種大麴版、中曲版、小曲版

(4)長纓版:在背右下方漂帶長,由於模具問題出現粗細不一樣,故而分粗、細長纓版

(5)大、小嘉禾版:嘉禾大小粗細不一樣特別是嘉禾枝尾處大小不一樣

(6) 粗字與細字版:幣上的字體粗細不一樣。

(7)落葉版:又叫折芒版在背面右側4點處有一小落葉

(8)長內齒版、短內齒版、內小齒帶珠版。

(9)橄欖邊齒版、細邊齒版、直寬齒版。

(10)甘肅大開口貝

(11)異年版。有甘肅大頭淺點年 、年無點、年小點、年長點、年橫帶點、年淺點、年橫上蹺、等(以年字淺打具多)

(12)異中版。斷筆中版,(分上左、上右、下左、下右)

(13)異華版。圓點華版、斷筆華版(分上左橫、上右橫、下左橫、下右橫)

(14)異國版。國無點、國少橫

其他的一些版式。背下一珠、上三眼皮下二眼皮、甘肅大扣版、閉口貝、開芒版、六枝版 這些嚴格說都應不算版別有些屬復打造成如 上三眼皮下二眼、開芒版、六枝版。還有些屬模具壞造成如斷筆缺筆等。

一、甘肅加字:

提到甘肅加字,可以說是大頭當中的名譽品了,是個地道的貴族,發行量不足3萬,存世的也相當稀少了,這個品種假貨氾濫,但是按照以下幾點辨別要素,基本可以判斷真偽,甘肅加字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袁像兩側鑄有甘肅二字,“中華”和“肅”字左半部多弱打,據說是當時的模具原因造成的。

2、“壹”字起筆和“豆”字的起筆分岔,形成剪刀口,“圓”字內有一個圓點暗記!

3、袁像胸襟前有長城暗記,背面嘉禾多復打!

4、邊齒是由夾絲齒(直齒中間夾細齒,夾絲齒是本人起的名字,其他人不一定贊同)和橄欖齒組成,缺一不可!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二、去字版

去字版(也叫加蓋背)顧名思義就是甘肅加字到普通甘肅版之間的過度版本,保留了一些甘肅加字的特徵。壹字第一筆和豆字第一筆分叉,也叫剪刀口,圓字內有一圓點,壹圓兩字筆畫較粗,圓字復打,形成復影圓,嘉禾比一般的粗大些,而且多復打。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上一枚甘肅去字版。此枚幣特點是幣背面暗記相當明顯。(壹字橫啟筆剪刀口及嘉禾左側頭處剪刀口、圓字口與貝之間有一圓點)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三、曲筆民

曲筆民:甘肅名譽品,也是玩銀元的朋友非常喜歡的一個品種,但是他的數量要比長纓、落葉和去字要多,曲筆民也有很多細微的差別,這裡不談那麼細緻,只談談大麴筆民和小曲筆民!大麴筆民就是民字的曲筆要明顯一些,相反小曲筆民民字的曲筆很不明顯,二者共有的特徵是長內齒,“中華民國三年”六個字也和正常的甘肅版不一樣!看圖就一目瞭然了!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斷大麴民(眼下點應該是暗記)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細字大麴民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中曲筆民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小曲筆民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斷字曲民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四、長纓版

嘉禾面五點處,有兩粒嘉禾用一根繩子相連,根據繩子的粗細可分為粗纓版和細纓版,壹字下有一個圓點(但是最近發現一枚壹下帶點的配的是普通背,後面有圖)長纓版最近關注的人很多,不過相對於比長纓版多的曲筆民,還是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五、大嘉禾版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小嘉禾版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六、甘肅粗字版

中華民國三年六個字,筆畫偏粗!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細字版,幣面字體比較纖細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七、落葉版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八、長內齒版、短內齒版、內小齒帶珠版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九、橄欖齒甘肅大頭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橄欖齒的不多見到。

橄欖邊齒版、細邊齒版、粗邊齒版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十、甘肅大開口貝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貝字的開口比一般的大些

十一、甘肅大頭淺點年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年字的點很淺

年無點、年小點、年長點、年橫帶點、年淺點、年橫上蹺、等(以年字淺打具多)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十二、斷筆中版,(分上左、上右、下左、下右)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斷筆歪頭中(此枚斷筆中很特別一豎中間斷筆向一旁歪斜少見)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十三、缺筆華應是一個版別請看圖例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斷筆華版(分上左橫、上右橫、下左橫、下右橫)、等(各種華十幾種、下邊接著上圖)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十四、國無點、國少筆劃、橫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背下一珠版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上三眼皮下二眼皮版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大扣版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上一枚異筆華、缺口中、邊齒為橄欖邊齒版的甘肅幣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上一枚正左側小齒珠圈版甘肅大頭,華字復打異筆。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極美甘肅大頭【細長纓、上三眼皮、下雙眼影、雙鬍鬚、雙肩章】。很有特點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袁大頭版別研究

甘肅造幣廠建立於1928年劉鬱芬主甘時期,停辦於1935年朱紹良任甘肅主席時期。廠址設在舊舉院(今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的“潛園”,佔地約八九畝。劉鬱芬建立造幣廠的原因,一則因國民軍入甘驅逐孔繁錦後,擄有孔繁錦造幣機器;二則1928年馬廷驤、馬廷賢所藏白銀,於訶湟事變後為國民軍所得,劉遂設廠造幣,以濟軍用。 內部組織與人事更迭 甘肅造幣廠成立時設監督、會辦、廠長各一人,下分總務、會計、工務三科及稽查室,監督綜理全廠事務,為該廠之最高負責人,以會辦副之,廠長不過主管工務而已。 在國民軍時期(1926年至1930年),首任監督為郭立志(河北人,原任煙畝罰款處處長),繼者為田鎮南、王禎、鄭道儒。 西北軍東開,八委員執政時期,監督為鄧隆,後為楊思。孫蔚如入甘後,派他的親信邢必強為監督,朱紹良主甘時由綏靖公署總參議張春浦任監督。會辦一職自首任監督以後就取消了。廠長一職,在郭立志任監督任內,由甘肅機器局局長李獻農兼任,李後由總務科長蕭漢升任。蕭後由工務科長羅文源升任。

材料來源及生產情況 造幣廠鑄造銀元的白銀,主要靠1928年河州鎮守使趙席聘挖掘出馬廷驤、馬廷賢窖藏的白銀約二百多萬兩。記得當從臨夏往蘭州運白銀時,用90匹騾子日夜不停地馱了幾個月,因為銀子太多,過秤來不及,後來改用斗量。除此以外,還委託各錢莊代收。有一個當稽查的山西人孫高升,因為和庫藏股的負責人關係好,曾於離職後自己開設錢莊、金店。 甘肅造幣廠所鑄的銀元,並沒有標明系甘肅製造,而是冒用其他的牌子,企圖魚目混珠。鑄得最多的是“老人頭”銀元,即所謂民國三年的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此外,還鑄了一部分有孫中山頭像的銀元。老人頭銀元不但在甘肅省內流通,而且流通於省外。有孫中山像的銀元,在國民軍東下時帶走了,沒有在甘肅省內流通。鄧隆任監督時期,曾在“老人頭”銀元上加印“甘肅”二字,但為數不多,約數萬元。此外,還鑄造過半元銀元,上有溥儀頭像,流通於藏區,標為“藏元”。所有這些冒牌的銀元所用印花鋼模,都是技術工人陳發坤所刻制。陳刻鋼模的技術很高明,因之所生產的冒牌銀元與原制完全一樣,同樣在市面甚至省外流通。

在北洋政府時期,財政部規定的銀元含純銀率為88.8%。甘肅造幣廠初開辦時,規定含純銀率為82.5%,已經不符合規定了。但是即在郭立志任內,雖然所鑄銀元含銀成色較高,也沒有達到82.5%的規定。只在楊慕時當財政廳長兼造幣廠會辦時期,由於劉鬱芬對造幣十分重視,規定每出一批銀元,必先由楊募時攜帶樣品,送劉過目,這時成色達到了82%,算是最高了。到田鎮南任內生產的銀元,比例已經降為70%。到了鄧隆任內,比例更為下降,有一次經青海馬麟介紹給藏區所鑄的半元銀元,含銀量竟降至50%,以致露出銅色,沒法烘洗。 甘肅造幣廠每日生產銀元的數量,各個時期不同。在郭立志任內,因為有從河州(臨夏)運來的白銀,原料充足,最高時每日產量達六七萬元。最低時每日產量三四萬元。以後原料用完,產量大減,多時停工。 造幣廠後期,因為生產銀元有限,並且按照設備要求,必須有足夠鑄三四千元的白銀,才能開工,因而在張春圃任監督時期,就在舉院北城根設了一個肥皂廠,聘甘肅建設廳技士梁勉擔任技士,生產肥皂,未幾停工。嗣又在廠內機房,將小馬達安裝起來,準備改設麵粉房,亦以產量不高而罷。

造幣廠自生產銀幣以來,在第一、二任監督交代後,都有庫存,一直到田鎮南交代時,庫存還有100萬銀元,作為富隴銀行基金。但隨即為孫連仲帶走,充作國民軍軍餉,只給造幣廠留下100萬元富隴銀行鈔票,從此造幣廠就空虛了。 造幣廠於1935年停工,我就離開了。1948年郭寄嶠任甘肅主席時,又利用原來設備,重新開工鑄造了一些銀幣,因不知其詳,就不談了。 甘肅造幣廠的職工生活 造幣廠職工最多時達二百八九十人至三百八九十人;技術工人最多時達四五十人。其中最多的是學徒,約佔全體職工人數的80%。以工資來說,職員薪金最多者60餘元,最低者十五六元,領工40元至80元,工匠16元至28元,學徒6元至10元。衛兵10餘人,工資每人每月8元至16元。 職工規定每日工作時間8小時,但經常加班加點,廠門上掛著工人的名牌,兩面均寫著工人的姓名,一面白色,一面紅色。如工人曠工、病事假,就掛紅的一面;上工掛白的一面。曠工者扣本日的工資。學徒曠工或遲到者,並要受領工的打罵。

造幣廠有侮辱工人人格的搜身制度。凡在操作時間內,如工人、學徒臨時出去,必須由稽查會同領工搜身檢查。放工出門時,則由崗警搜身檢查。職員,領工則不在此內。記得曾有一個天水籍馬姓學徒,因被搜出帶有銀錠一小塊,由廠方召集工人在院內開會,當眾由衛兵用棍子毒打之後,並被開除。 工人天天和機器接觸,稍一不慎,就會發生事故。有一次一個學徒給機器加油,指頭被車床壓斷,其他類似的工傷屢見不鮮,廠方並不負責,一概由工人們自己出錢醫治。廠方不給學徒傳授技術,學徒只做些粗笨工作,許多學徒在工廠停工以後,由於沒有學到一點技術,生活出路十分困難。 造幣廠有分紅制度,在每半年結賬時,將所賺紅利留80%作基金,提出20%由全體工作人員分紅。這個20%,又分為三成,督監一人得一成,全體職員得一成,全體工人得一成(包括學徒)。分配的原則是,將全體職員或工人的半年工資加起來,以其總數除應分的紅利總數,得出每工資一元分紅利若干,然後即按工資多少,得出應付紅利多少。因此,工資高的分得多,工資少的分得少。這樣分得的錢,也很為可觀,我當時的工資只有二十元,但頭一二年生產量很高時,每半年可以分得一百六七十元,工資高的所得當然更多了。這還只是明分。至於高級職員和擔任材料、金庫、會計、煤炭等方面工作的人員以及和總務工作有關係的人,還有進行暗分的。這種暗分的數字,就更不得而知了。

此外,如修理股長每年利用職權制造大批煙筒火爐,木樣股長利用職權制造行軍床、桌凳自用和送人等,就只能算為司空見慣的小事了。造幣廠的歷任督監,無不發了大財,其中,賺錢最多的是張春圃、鄧隆、邢必強等人。張春圃交卸後回家鄉享福去了,但到抗日戰爭後,卻又回到蘭州,精神有些失常的樣子。後來才知是他在北京時,宋哲元將他在甘肅造幣廠所賺得的十幾萬銀幣“借去”作了軍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