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 一个火车司机四十年的铁路情缘


孟祥会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锦州机务段的一名货运机车司机,从16岁进入铁路工作到即将退休,他的一生与火车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亲身经历了中国铁路机车动力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也亲眼见证了中国铁路近四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壮大。图为孟祥会在驾驶电力机车。新华网姜冰摄

“我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高铁动车组时代,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铁路科技的飞速发展。就拿锦州到山海关区段来说吧,蒸汽机车需要运行5个多小时,内燃机车需要运行3个多小时,电力机车需要运行2个多小时。”说起中国铁路发展,当了一辈子火车司机的孟祥会感慨万千,“从火车头的变化,我感受到中国铁路发展的日新月异,看到‘复兴号’动车组时速高达350公里,一种发自肺腑的自豪感油然升起。”新华网姜冰摄

“刚上路时驾驶的是蒸汽机车,由于机车运行需要靠烧煤增加动力,所以车头里堆放了许多煤,要靠人力一铲子一铲子不停向锅炉里添煤。”孟祥会说,1985年之前,锦州机务段是蒸汽机车时代,货运机车车速在80公里以下,牵引吨数2000。蒸汽火车在逆向行驶时,风就从煤斗子里刮进来,司机室灌满了煤灰,当时火车司机们编了一段顺口溜:“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拾碳的,走到跟前一看,才知道是个机务段的。”新华网姜冰摄


蒸汽机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全程开窗户通气,冬天里,司机的左侧被寒风吹着,右侧被火烤着,还要和副司机轮流往机器里加煤填煤,出汗之后一冷一热,几乎所有司机都落下风湿病。夏季时车厢仿佛一座蒸炉,车组人员个个满头大汗,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简直是开着火车“蒸着桑拿”。图为孟祥会在沈阳铁路陈列馆驾驶体验蒸汽机车。新华网姜冰摄

“工作之后的首个春节因为值班不能回家,这是我第一次没在家过年,那时候年纪小,还偷偷流下了眼泪,心里很难受。后来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节假日不能回家的情况,只是有时看到铁路两旁的万家灯火,会觉得对不住家人和孩子…”孟祥会回忆说。图为孟祥会在沈阳铁路陈列馆与曾经驾驶过的前进型蒸汽机车合影。新华网姜冰摄

90年代初,锦州机务段将蒸汽机车转换为内燃机车,东风型内燃机车全面上线,这对沈阳铁路而言是一项重大变化。内燃机车靠燃烧柴油产生动能,它的诞生不仅让火车的牵引动力得到极大提升,司机的工作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图为孟祥会在沈阳铁路陈列馆与曾经驾驶过的东风4B型内燃机车合影。新华网姜冰摄


“内燃机车的投入使用可把大家高兴坏了,我们不用再跟煤打交道了,而且内燃机车能牵引5000吨,蒸汽机车最多只能牵引2000吨,提高了一倍还多。整个包车组10名职工,休息时,大家会兴高采烈地去擦车,简直把它当成宝贝疙瘩。不光工作环境有了好转,工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升,我还被评选上先进典型包车组司机长。”孟祥会说。图为孟祥会在沈阳铁路陈列馆与曾经驾驶过的东风4C型内燃机车合影。新华网姜冰摄

2007年,沈阳至山海关全线架起供电接触网,孟祥会驾驶的机车又升级到了电力机车时代,货运机车牵引吨数达到10000吨,机车速度达到120公里以上。司机室内不仅有了空调、厕所等服务设施,操作也变得更为简便。图为孟祥会在沈阳铁路陈列馆与曾经驾驶过的韶山1型电力机车合影。新华网姜冰摄

中国铁路在40年翻天覆地的发展中,火车的牵引重量从最初的2000吨,已经达到目前10000吨,舒适度越来越高,驾驶操作越来越简易,但是在铁路人的心里有一个词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安全正点。图为孟祥会在沈阳铁路陈列馆与曾经驾驶过的和谐内3型内燃机车合影。新华网姜冰摄


当了一辈子火车司机,孟祥会从未请过一天假,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将青春奉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孟祥会无怨无悔。如今他虽然临近退休,但每当休息时就会给新入职的职工讲中国铁路发展的那些事。孟祥会希望祖国的发展能像高铁那样快,一直跑在世界前列。图为翻拍的孟祥会与蒸汽机车包车组人员合影。新华网姜冰摄

图为翻拍的内燃机车时代孟祥会与司机长合影。新华网姜冰摄

图为孟祥会与添乘人员共同确认发车信号。新华网姜冰摄

图为孟祥会出车前记录出勤预想。新华网姜冰摄

图为孟祥会驾驶列车通过一车站。新华网姜冰摄

图为孟祥会在检查机车状况。新华网姜冰摄

临近退休,虽然因为年纪的原因孟祥会没有机会驾驶高铁列车,但他对高铁却一直心存向往,没能驾驶高铁也是老孟内心中最大的遗憾。新华网姜冰摄

图为孟祥会准备接车出勤,他的一生与铁路和机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工作生涯也见证了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新华网姜冰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