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義釗:詩聯文化傳承堅守者

大山賦予他胸襟,秀水滋養他情懷。舌耕杏壇40餘載,對教育無悔的奉獻,培育桃李滿天下。傳承文化20多年,對詩聯執著的追求,譜寫華章溢神州。他就是桐梓縣詩詞楹聯文化傳承堅守者——婁義釗。

婁義釗:詩聯文化傳承堅守者

婁義釗對詩聯文化傳承不折不扣的堅守,頑強而執著。這種傳承和堅守,是事業,是使命,是責任,更是擔當。

(一)

一個人的成長和興趣愛好,與他生長生活的環境有關聯,與他的家庭教育有關聯。

1936年,婁義釗出生在復興鄉大頭壩生產隊,正所謂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青山綠水育秀才。當時的大頭壩生產隊出過兩個秀才,一個是婁義釗的二老祖,一個是他的么老祖,而二老祖的孫子婁聰普就是婁義釗的先生。這樣的家族基因,對婁義釗後來的人生髮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由於當時家裡窮,婁義釗九歲才發矇讀書,跟隨堂二伯婁聰普讀了三年私塾。在私塾,自幼聰明的婁義釗對知識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渴求,從《三字經》《隨身寶》等雜誌書開始,到《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幼學瓊林》,無一不讓他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吸引。他發覺讀書很有意思,按照老師的要求,他從分段背誦到全書通篇背誦,越背誦越有趣,漸漸愛上了這些古書裡的精靈,這也為他後來研究傳承詩聯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解放後,1950年冬月,婁義釗就去復興小學讀五年級。1952年,他考入遵義師範,人生轉折,從此開始新的路途。

婁義釗:詩聯文化傳承堅守者

入學遵義師範,古典文學功底深厚的劉賡陽老師的教學讓他這顆甚喜文字的幼苗得到了甘霖的滋養。在初師部、中師部六年的師範學習中,婁義釗被文學薰染著,他慢慢嘗試開始寫作新詩,並向《貴州日報》編輯部投稿。然而,出師不利,第一篇投稿發出後忐忑等待,收到的卻是編輯老師“概念化,故不用”的回信。他思索再三,決定放棄新詩創作,轉向寫小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創作的第一篇小說在遵義師範1957年舉辦的作文比賽中就獲得了一等獎。

(二)

初戀並摯愛詩聯,源於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給人一碗水的信念。

婁義釗師範畢業後,開始步入學校邁上講臺,那時他從事的是語文教學。拿著要去給學生講解的語文教材時發現,教材裡的很多詩詞自己都不太懂,就連最基本的八句詩是怎麼回事都沒弄明白。他認識到,作為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要讓別人懂,首先自己要會。於是他開始認真學習、努力鑽研詩詞格律。

婁義釗:詩聯文化傳承堅守者

他特別喜歡毛澤東詩詞,也讀了很多。1967年,他把毛澤東選集通讀了一遍。從一些專門講解毛澤東詩詞的書裡,瞭解到詩詞是講究平仄的,這些神奇的學問激發了他的好奇心並讓他想深入的探尋,可那些書裡講解得支離破碎,零星零散,也不能給他以系統的指導,他便叩開了古漢語的大門去翻找學習。那段時間,婁義釗成了書店的常客,他從不同渠道尋找併購買了很多講解詩詞格律的書,特別是最終買到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時,婁義釗如獲至寶,每天愛不釋手,如飢似渴地研讀,把關於詩詞格律的章節都翻閱得爛記於心。同時,他也嘗試著寫一些格律詩詞,在縣內的文學刊物上發表。

1979年,桐梓縣文化館時任館長饒天錦組織開展的文學講座,為婁義釗傳承詩聯文化埋下了伏筆。那次文學講座,縣文化館專門聘請桐梓的三個文化名人授課,李寬定講寫作,鄭定遠講語法,婁義釗講詩詞鑑賞。

為完成好這次講座,婁義釗把1967年以來學習到的詩詞格律知識進行認真的歸納總結,編寫講稿。更有意思的是,他和當時的縣廣播員趙萬民相互“換工摳背”,他給趙萬民講解詩詞知識,趙萬民教他普通話。就這樣,那個九月飛歌的秋天,鋪就了婁義釗詩詞文化傳承之路。半年時間,每週兩個多小時,八萬多字的《近體詩格律常識淺講》內容,吸引著來自不同領略的老、中、青聽眾,效果很好,影響也很大。婁義釗從他們認真聽課的態度裡,看到了人們對詩詞楹聯知識的渴求,他感到責任重大,決定把傳授詩詞文化知識的擔子擔當起來。

婁義釗:詩聯文化傳承堅守者

詩詞格律雖深奧,不好懂,但大家的需求卻是那麼強烈。婁義釗深知從零散知識中學習的艱辛,為了讓更多的人學習詩詞知識少走彎路,他把講稿進行精心梳理形成系統的理論讀本,在縣文化館和黨校的協助下打印成冊送給學員,為他們打開詩詞之門指引一條便捷的路徑。機緣巧合,1988年,婁義釗申報高級教師評審時,將這份理論讀本送到省委黨校參評,省委黨校專家把如此專業的詩詞格律理論讀本推薦到貴州師大,一名著名的訓詁學家和兩個教授看了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至此,婁義釗對詩詞有了更深的情懷,並開始不斷寫作古典詩詞,向桐梓《街頭文藝》(後改名為《西流水》《魁巖》《桐梓》)及省級以上刊物投稿發表作品。

(三)

婁義釗說,要傳承一種文化,就要鍾愛這個文化,要矢志不渝的克服眾多困難去認真做好。詩詞楹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基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是我們的精神標識。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華詩詞和中國楹聯文化的神聖使命和絢爛光輝,一直感召著婁義釗與它們相識相親,並心生敬仰。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婁義釗,是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歷任桐梓縣委黨校副校長、桐梓二中和職高校長、縣政府督學等職。在42年公職中,成績斐然,德高望重,1989年榮獲“貴州省優秀教師”稱號,1993年獲得“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獎章。

心懷對詩聯的崇敬,婁義釗以辦學的精神,責無旁貸地不遺餘力地將詩聯文化傳承這個神聖的使命承擔起來,不知疲倦地用生命之水澆灌著這朵詩聯之花。

1993年12月18日,婁義釗始終不會忘記這個日子。這一天,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志們共同孕育的桐梓縣詩詞楹聯學會正式成立,並邀請縣委書記、縣長擔任學會名譽會長,為學會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這一做法,一直持續到今天。而隨後創辦的承載著傳承詩聯文化的會刊《播韻》更為他們追求的偉大事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正如時任學會常務副會長、《播韻》副主編的婁義釗在第一期發刊詞上所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個在1250多年前提出的現實主義文藝創作思想,乃《播韻》之宗旨……我們唯此而播韻——為此而賦詩、填詞、聯對。充分運用這些形小而神巨的優美文學形式,為社會主義的前進發展而謳歌,為人民群眾的富裕幸福而吟誦。”

《播韻》辦刊至今,以季刊的形式發行,20多年來從未間斷,現已辦刊95期。並與桐梓一中、桐梓二中、夜郎中學、桐梓司法局等單位聯合辦刊,確保了刊物發行內容豐富,資金保證。

詩詞楹聯學會成立後,桐梓縣的詩聯文化進入了一個有組織、有計劃,活動頻繁、成果卓著的歷史時期。同時,學會以詩詞楹聯推廣和普及工作為主線,以大力弘揚詩詞楹聯國粹為宗旨,慧眼識英才,不斷從機關、學校、民間挑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楹聯作者和具備楹聯素養的中青年人才充實到學會中來,形成了老、中、青、少呈年齡梯度的詩詞楹聯承襲、創作隊伍。

1997年,婁義釗退休後,適逢詩詞楹聯學會換屆,在大家的力推下,他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會長職務,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詩詞楹聯發展上,全身心做好學會工作,

為使楹聯文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婁義釗還一直致力於將詩詞楹聯文化送進基層和校園。他不辭辛勞,應邀親赴鄉鎮村落、機關學校、民政系統撰寫活動主題聯、園庭聯、門楹聯。深入到全縣各學校開講座,傳授詩聯知識,對不計其數的學生習作不厭其煩地進行點評、輔導。同時,從1990年起,婁義釗就堅持每年編輯一部《春聯》集,到2016年他從詩詞楹聯學會會長職務退下來時已印製25集,提供給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組織縣書法家協會下鄉為幹部群眾義務書寫,並將每集《春聯》印刷1000冊,贈送給全縣各個行政村一村一冊,各鄉鎮和縣直黨政機關領導人手一冊,成為全國聯界讓對聯走向群眾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經過多年的努力,詩詞楹聯文化在桐梓形成了非常深厚的社會氛圍,已經成為桐梓地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桐梓縣在貴州率先創建成為“中國楹聯文化縣”,桐梓二中被命名為“中國楹聯教育基地”,桐梓一中成為了“貴州詩詞校園”,桐梓二中、桐梓五中、夜郎中學等學校獲得了“貴州詩教先進單位”稱號。同時還打造了桐梓縣城夜郎街、風水鎮兩個“楹聯一條街”。這些品牌的打造,為桐梓詩詞楹聯文化的植根於民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0多年來,學會出版了個人專著二十多集,桐梓詩聯學會會員參加全國楹聯大賽獲等級獎上百件,桐梓各學校學生在貴州省詩詞大賽中年年獲獎。桐梓二中校長江君龍被評為“全國優秀楹聯校長”,詩聯學會王永志、婁淑芳均獲得“全國優秀楹聯教師”稱號,趙葉青、穆貴華等一批年青詩詞楹聯家及眾多詩詞楹聯愛好者脫穎而出,他們都成為了傳承詩聯文化的優秀人才。

一個地區詩詞楹聯文化發展好了,才能談得上有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有著深厚歷史積澱、豐富文化底蘊、璀璨人文內涵的桐梓這片熱土上,詩聯文化的迅猛發展,升騰著桐梓人的文化夢想。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劉太品先生曾評價說:“桐梓已成為貴州乃至西南地區詩詞楹聯文化發展的一面旗幟,作為掌旗人的婁義釗先生功不可沒,其付出的艱辛勞作也非常人所能想象。”

(四)

文化傳承的責任感、使命感,讓耄耋老人煥發青春。婁義釗以滿腔的熱情,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投入民族文化建設的事業中,並極大地感染和影響著青年一代,讓民族文化薪火相傳,永葆青春和活力。

婁義釗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學者。他說:“作為詩聯文化的一代傳承團體,我們的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把國粹文化承下來、傳下去,讓它發揚光大,並鼓舞人民鬥志,修養人民道德。”

婁義釗:詩聯文化傳承堅守者

為弘揚楹聯文化的歷史使命, 2012年,婁義釗帶領學會一班人,廣泛蒐集地方楹聯史料編篡《中國對聯集成桐梓卷》,歷經三年半的時間,從來沒有過雙休日。在編篡工作中,婁義釗一絲不苟,始終堅持文學史料編寫的科學性、準確性、知識性原則,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有一天凌晨兩點過鍾,他發現有一幅對聯裡有兩個字有錯誤,於是就立馬打電話給縣詩詞楹聯學會理事婁淑芳,要求做好更換工作,他的這種工作作風和態度深深地感動和感染著年青的詩聯文化傳承者們。

2015年5月,《中國對聯集成?桐梓卷》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劉太品先生作序時說:洋洋九百多頁,收錄聯語一萬餘副,是桐梓傳統楹聯史料以及當代楹聯創作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彙總,也是桐梓楹聯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全書內容宏富、資料翔實、編排得當、審校精嚴,在全國縣級單位所出版的對聯集成中,可以說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在詩詞楹聯傳承和發展中,婁義釗始終堅持提升自己,給青年一代作好榜樣和表率。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婁義釗便開始創作發表詩詞和對聯作品,到目前已有4000多件。在積極組織當地詩詞楹聯活動的同時,筆耕不輟,勤於著述,先後出版有《書典錄——婁義釗詩詞選》《鞋底吟——婁義釗詩詞選》《婁義釗對聯選》《新世紀春聯選》《百家聯稿第十五卷》(與人合作)等個人著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60週年,婁義釗又分別主編了《桐梓當代詩詞選》兩部,每部收集書寫桐梓的詩詞近2000首。

婁義釗先後擔任了中國楹聯學會理事、名譽理事,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貴州省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等職。並獲得了“全國楹聯先進個人”、“聯壇百傑” 等稱號。有兩部對聯專著先後獲得桐梓縣人民政府獎和遵義市人民政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今年,他又把自己關於詩詞理論知識和創作經驗的文字,整理成《詩聯漫話》,於4月付梓出版3000冊,並將全部贈送給正在參與詩聯教學的師生和相關機構部門,為他們登上詩詞楹聯的殿堂指引一條便捷的門徑,提供一道向上的階梯。

《詩聯漫話》一書收錄了婁義釗30多年間的詩聯講稿和詩聯書刊的序跋文字,系統而有條理,是學習詩詞楹聯知識的好教材。他希望通過這本書,把詩詞楹聯文化在桐梓甚至整個黔北地區紮紮實實地開展起來,繁榮起來,並千秋萬代傳承下去。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劉太品先生在為《詩聯漫話》所作的《序》中感慨說:“這是一種何等感人的奉獻精神!是一種何等深沉的家國情懷!這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大愛!”

堅是挺拔,守是柔情。婁義釗以一顆學者應有的質樸心靈,以古道熱腸的衷情,緊執住生命所不願放棄也不能放棄的責任和擔當,在詩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上,始終親力親為,用他寶貴的生命之“水”澆灌出炫麗的信仰之“花”,用行動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諾言。正是他的這種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精神,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共同投身於民族文化復興的千秋偉業。

(王 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