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16天)

81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16天: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16天)

《十六難》

原文: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

然:是其病有內外證。

其病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癃,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善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少腹急痛,洩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16天)

翻譯如下:

第十六問曰:脈診的理論中有三部九候之論,有陰陽之分,有輕按與重按的指法,有六十首(古代診法,已失傳)之法,一脈還有春弦夏鉤秋毛冬石的四季變化,這些古代醫聖的診法距今已很久遠,現在的醫生各有自己所用的方法,如何辨別對與錯呢?

回答:根據疾病的內證與外證來加以判斷。

問:如何判斷呢?

回答:假如診得了肝脈,其外在症狀有:不時抽搐、痙攣,面色青,經常發怒;其內在症狀有:臍部左邊有搏動感或攻動感,觸按上去堅硬或是疼痛;病人自覺:四肢腫脹,小便不暢,大便艱難,抽筋。有這些症狀的就是肝病,沒有這些症狀的就不是肝病。

假如診得了心脈,其外在症狀有:面色發赤,口乾,不時無故發笑;其內在症狀有:臍部之上有搏動感或攻動感,觸按上去堅硬或是疼痛;病人自覺:心中煩躁、心區疼痛,掌中發熱,呃逆。有這些症狀的就是心病,沒有這些症狀的就不是心病。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16天)

假如診得了脾脈,其外在症狀有:面色黃,經常噯氣,思慮過度,好食重味;其內在症狀有:臍部有搏動感或攻動感,觸按上去堅硬或是疼痛;病人自覺:腹部脹滿,食物難以消化,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倦怠憊懶,喜好躺臥,四肢無力。有這些症狀的就是脾病,沒有這些症狀的就不是脾病。

假如診得了肺脈,其外在症狀有:面色發白,經常打噴嚏,悲傷愁苦不快樂,經常想哭;其內在症狀有:臍部右邊有搏動感或攻動感,觸按上去堅硬或是疼痛;病人自覺:氣喘、咳嗽,戰戰慄慄惡寒發熱。有這些症狀的就是肺病,沒有這些症狀的就不是肺病。

假如診得了腎脈,其外在症狀有:面色發黑,經常恐懼不安,經常打哈欠;其內在症狀有:臍部之下有搏動感或攻動感,觸按上去堅硬或是疼痛;病人自覺:有氣上逆,少腹拘急疼痛,腹瀉而有下墜感,足脛部寒涼厥冷。有這些症狀的就是腎病,沒有這些症狀的就不是腎病。

多瞭解一點兒:

何謂三部九候——在診脈中,三部指的是寸、關、尺部,寸、關、尺每一部中又都有浮、中、沉三候,共計九候。還有一種理論,來自《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謂: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三部)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共九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