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在大家的努力下,

從化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順了!

“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日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兵分多路,深入粵北山區、廣州北部山鎮,聚焦鄉村振興的人才問題、產業問題、環境問題、體制機制問題,尋訪探路、問計求解,著眼當下,放眼未來,並將所見所聞所思彙集成篇,推出“鄉村振興探路”系列報道。

其中,8月6日的《廣州日報》頭版的《“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有人》就以從化推進鄉村振興的經驗和取得的成就為切入點,介紹了廣州鄉村振興工作情況。

“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報道中的重點內容

要做好振興鄉村的偉大事業,離不開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剛剛上任就深入從化山區調研,提出要把以人為核心貫穿到鄉村振興全過程,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優化完善領導幹部掛點聯繫鄉村制度,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力軍作用,支持鼓勵各類人才“上山下鄉”、創新創業。

“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稻熟時節的從化鄉村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通訊員巢金紅/攝)

【廣州在行動】

廣州為基層村官“定製式”設計培訓

今年7月30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廣東省基層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實踐故事,其中有廣州市從化蓮麻村基層黨建的內容。蓮麻村黨支部書記潘安娜向全國觀眾講述了廣州基層黨建的戰鬥堡壘如何發揮作用的故事。

“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蓮麻村正是廣州鄉村振興的縮影。廣州敏銳地認識到,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核心還在“領頭羊”。而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則是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的堅強後盾。

近年來,廣州全面加強了黨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選派一批好乾部擔任第一書記,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定完善新時代村規民約,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農村社會治理格局。

在一群群基層“領頭雁”“城歸族”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引領下,基層群眾被充分感召,一呼百應,同心同德,為廣州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範和表率競相貢獻力量。

【案例】

“村官”有為:

基層黨組織挑起振興“大梁”

當破曉的第一縷陽光灑到流溪河北源頭之上時,被人稱為“廣州最北”的蓮麻村裡,黨支部書記潘安娜便披衣起身。這一天,她要走訪多戶村民,還要與村中請來的“智囊團”一道商討怎樣提升村裡的規劃,還要研究如何在黨建方面樹立科學的規範。“鄉村振興要做好,首先要抓好基層黨建促發展。”

潘安娜不僅是這個廣州最北村莊的“村官”,同時也是這條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起初的一片反對聲中,她建起了村裡第一家民宿。客如雲來的景象讓村民大吃一驚,紛紛效仿。三年間,村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24家民宿。從去年12月至今,約40名外出打工的鄉親們不約而同地把戶口遷回了村裡,準備在家門口大展拳腳。

“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蓮麻村的華夏蓮舍民宿

放眼整個從化,特色民宿在特色小鎮裡比比皆是,一股“民宿熱”正在從化形成。在這片鄉村振興的大潮中,黨員成為鄉村帶頭人、溝通村民與企業的橋樑。

米埗村第一書記肖麗今年3月從良口鎮到村裡駐點後,為了“米埗民宿群”的順利推進,她帶領村黨支部成員幾乎走遍了村中的每一個角落。“公司+農民合作社+村民”的模式,讓不少土生土長的鄉親們產生了疑惑。肖麗和黨員們一道逐家逐戶地進行解釋這種合作模式。“我們想讓村民瞭解的是,發展民宿就是‘築巢引鳳’,對鄉村經濟發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肖麗說,身為第一書記,首先要提升基層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通過與村幹部們挨家挨戶地“家訪”,令黨支部對村民的實際情況有了直觀而實際的瞭解,也讓基層黨組織與村民聯繫的紐帶更結實。

“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西和風情小鎮

近年來,從化圍繞“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進一批特色小鎮建設,蓮麻、米埗、西塘、西和等在內的首批10個廣州市級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都在有序推進中。

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以黨建促發展,從化正在吸引更多城市資源要素前來開發一度“沉睡”的鄉村。

“金領”種地:

小小一粒米,改變傳統生產模式

小小一粒米,就能改變整個村莊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80後廣州人唐飛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

“曾經鄉村裡的人拼命往城裡湧,現在大家更願意往鄉下來,迴歸田園。”80後廣州人唐飛曾是一家知名企業高管、典型的現代都市人。初為人父的他,在都市寫字樓裡熬夜加班之餘,常常惦念起他的夢想——建一個安全綠色的生態農場。

“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一次偶然的機會,唐飛來到從化區風雲嶺森林公園腳下,發現這裡的一切都和兒時家鄉的生態環境非常相似。“當地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荒了原本肥沃的土地,覺得很可惜。同時,當地政府推出了一攬子措施,鼓勵和吸引有志者參與發展生態農業。所以我很快決定把首個農場的選址定在從化。”唐飛告訴記者,他很快便放棄都市金領的身份和高薪,紮起褲管,蹚進了稻田。

一年後,唐飛在從化區風雲嶺森林公園山腳下建起了艾米農場:藍藍的天、潔白的雲下,有田園和小院,有偌大的草坪和稻田,稻田裡小鴨子在自由嬉戲。他和上百位當地農民一起,創新地開發了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產業化現代農業“鴨稻共生系統”:將鴨子放養在稻田間,任由鴨子在田裡覓食雜草、蟲子。

“頭雁”振翅高飛,鄉村振興看從化!

一方面能讓會員享受農家樂和優質稻米,另一方面,農村閒置的農田被利用起來。對於耕作的村民而言,一年只需要工作8個月,年收入可以達到十萬元以上。現在,艾米農場已經成了周邊村落家喻戶曉的綠色寶地。

“金領種地、鄉村圓夢”,是廣州引才、育才,重視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動體現。近年來,廣州積極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努力讓農業有看頭、有說頭、有玩頭、有賺頭。唐飛的故事僅僅是廣州在鄉村振興中重視人才迴流、培養、引進的一個縮影。無數的“城歸族”構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力軍,令廣州的鄉村振興增添了無窮的活力。

【記者觀察】

鄉村振興要重塑“人的新農村”

村村通了公路、物流方便快捷,一張互聯網溝通了大江南北廣闊市場。為何在農村基礎條件日新月異的今天,還是有為數不少的村莊依舊固守著原有的“土裡覓食”宿命?

這十多年來,農村的基礎設施可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部分農戶的小農經濟、小農思想依舊深入骨髓。故步自封、不敢隨意改變耕作習慣、被動接受新事物新方法、種植規模小且分散。各類制約農村發展的“頑疾”在部分農戶身上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存在。

蓮麻村是廣州最北部的一座小村莊。村子雖小,卻“底氣”十足。蓮麻村地處流溪河北源頭,具有優良的生態優勢,還有獨具特色的頭酒釀製文化、豆腐飲食文化以及紅色革命歷史文化。儘管如此,十多年前它卻一度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坐擁“寶山”而不識開發,困擾著無數村莊。2016年,從化實施特色小鎮發展戰略以來,蓮麻村成為首批試點建設的特色小鎮。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在一個堅強的基層黨支部的身先士卒、親力親為下,村民們一呼百應,先後發展了特色民宿、酒館酒鋪、酒作坊、手炒茶、特色手工藝製作和紅色旅遊等特色產業,終於令這個落後的小村“蝶變”為人氣旺盛的生態旅遊目的地。

廣州經驗具有代表性。廣東目前以配強配優農村黨支部書記為重點,正在實施“農村黨員人才回鄉計劃”。以紅色村、省定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為重點,廣東今後5年每年將從省直單位和市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選派1000名以上優秀黨員幹部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實行統籌選派、統籌管理、統籌使用,作為鍛鍊培養後備幹部隊伍的重要平臺。

因此,鄉村振興不僅要建設“物的新農村”,更重要的是重塑“人的新農村”。只有讓一定數量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能深入鄉村、留在鄉村,方能言傳身教,教育、引導、鼓勵好農民。這才能真正把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使父老鄉親們想幹、會幹、能幹,而且幹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