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在大家的努力下,

从化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顺了!

“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日前,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深入粤北山区、广州北部山镇,聚焦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产业问题、环境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寻访探路、问计求解,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并将所见所闻所思汇集成篇,推出“乡村振兴探路”系列报道。

其中,8月6日的《广州日报》头版的《“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有人》就以从化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为切入点,介绍了广州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报道中的重点内容

要做好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刚刚上任就深入从化山区调研,提出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优化完善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乡村制度,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力军作用,支持鼓励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创新创业。

“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稻熟时节的从化乡村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巢金红/摄)

【广州在行动】

广州为基层村官“定制式”设计培训

今年7月3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广东省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践故事,其中有广州市从化莲麻村基层党建的内容。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向全国观众讲述了广州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如何发挥作用的故事。

“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莲麻村正是广州乡村振兴的缩影。广州敏锐地认识到,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核心还在“领头羊”。而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则是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坚强后盾。

近年来,广州全面加强了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选派一批好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完善新时代村规民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在一群群基层“领头雁”“城归族”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引领下,基层群众被充分感召,一呼百应,同心同德,为广州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竞相贡献力量。

【案例】

“村官”有为:

基层党组织挑起振兴“大梁”

当破晓的第一缕阳光洒到流溪河北源头之上时,被人称为“广州最北”的莲麻村里,党支部书记潘安娜便披衣起身。这一天,她要走访多户村民,还要与村中请来的“智囊团”一道商讨怎样提升村里的规划,还要研究如何在党建方面树立科学的规范。“乡村振兴要做好,首先要抓好基层党建促发展。”

潘安娜不仅是这个广州最北村庄的“村官”,同时也是这条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起初的一片反对声中,她建起了村里第一家民宿。客如云来的景象让村民大吃一惊,纷纷效仿。三年间,村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24家民宿。从去年12月至今,约40名外出打工的乡亲们不约而同地把户口迁回了村里,准备在家门口大展拳脚。

“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莲麻村的华夏莲舍民宿

放眼整个从化,特色民宿在特色小镇里比比皆是,一股“民宿热”正在从化形成。在这片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党员成为乡村带头人、沟通村民与企业的桥梁。

米埗村第一书记肖丽今年3月从良口镇到村里驻点后,为了“米埗民宿群”的顺利推进,她带领村党支部成员几乎走遍了村中的每一个角落。“公司+农民合作社+村民”的模式,让不少土生土长的乡亲们产生了疑惑。肖丽和党员们一道逐家逐户地进行解释这种合作模式。“我们想让村民了解的是,发展民宿就是‘筑巢引凤’,对乡村经济发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肖丽说,身为第一书记,首先要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与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地“家访”,令党支部对村民的实际情况有了直观而实际的了解,也让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联系的纽带更结实。

“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西和风情小镇

近年来,从化围绕“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一批特色小镇建设,莲麻、米埗、西塘、西和等在内的首批10个广州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党建促发展,从化正在吸引更多城市资源要素前来开发一度“沉睡”的乡村。

“金领”种地:

小小一粒米,改变传统生产模式

小小一粒米,就能改变整个村庄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80后广州人唐飞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曾经乡村里的人拼命往城里涌,现在大家更愿意往乡下来,回归田园。”80后广州人唐飞曾是一家知名企业高管、典型的现代都市人。初为人父的他,在都市写字楼里熬夜加班之余,常常惦念起他的梦想——建一个安全绿色的生态农场。

“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一次偶然的机会,唐飞来到从化区风云岭森林公园脚下,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和儿时家乡的生态环境非常相似。“当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荒了原本肥沃的土地,觉得很可惜。同时,当地政府推出了一揽子措施,鼓励和吸引有志者参与发展生态农业。所以我很快决定把首个农场的选址定在从化。”唐飞告诉记者,他很快便放弃都市金领的身份和高薪,扎起裤管,蹚进了稻田。

一年后,唐飞在从化区风云岭森林公园山脚下建起了艾米农场:蓝蓝的天、洁白的云下,有田园和小院,有偌大的草坪和稻田,稻田里小鸭子在自由嬉戏。他和上百位当地农民一起,创新地开发了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产业化现代农业“鸭稻共生系统”:将鸭子放养在稻田间,任由鸭子在田里觅食杂草、虫子。

“头雁”振翅高飞,乡村振兴看从化!

一方面能让会员享受农家乐和优质稻米,另一方面,农村闲置的农田被利用起来。对于耕作的村民而言,一年只需要工作8个月,年收入可以达到十万元以上。现在,艾米农场已经成了周边村落家喻户晓的绿色宝地。

“金领种地、乡村圆梦”,是广州引才、育才,重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广州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努力让农业有看头、有说头、有玩头、有赚头。唐飞的故事仅仅是广州在乡村振兴中重视人才回流、培养、引进的一个缩影。无数的“城归族”构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令广州的乡村振兴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记者观察】

乡村振兴要重塑“人的新农村”

村村通了公路、物流方便快捷,一张互联网沟通了大江南北广阔市场。为何在农村基础条件日新月异的今天,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村庄依旧固守着原有的“土里觅食”宿命?

这十多年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可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部分农户的小农经济、小农思想依旧深入骨髓。故步自封、不敢随意改变耕作习惯、被动接受新事物新方法、种植规模小且分散。各类制约农村发展的“顽疾”在部分农户身上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

莲麻村是广州最北部的一座小村庄。村子虽小,却“底气”十足。莲麻村地处流溪河北源头,具有优良的生态优势,还有独具特色的头酒酿制文化、豆腐饮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尽管如此,十多年前它却一度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坐拥“宝山”而不识开发,困扰着无数村庄。2016年,从化实施特色小镇发展战略以来,莲麻村成为首批试点建设的特色小镇。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在一个坚强的基层党支部的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下,村民们一呼百应,先后发展了特色民宿、酒馆酒铺、酒作坊、手炒茶、特色手工艺制作和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终于令这个落后的小村“蝶变”为人气旺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广州经验具有代表性。广东目前以配强配优农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正在实施“农村党员人才回乡计划”。以红色村、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广东今后5年每年将从省直单位和市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1000名以上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行统筹选派、统筹管理、统筹使用,作为锻炼培养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平台。

因此,乡村振兴不仅要建设“物的新农村”,更重要的是重塑“人的新农村”。只有让一定数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能深入乡村、留在乡村,方能言传身教,教育、引导、鼓励好农民。这才能真正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父老乡亲们想干、会干、能干,而且干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