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靠自己努力成为中产阶级,这事有多大困难?

关心婷


讲下我表哥的故事:

用了近20年的时间,从领贫困生资助到全款290万买别墅,绝对是跨越了阶级,实现了人生逆袭!

表哥是70后,平日里我姑姑种着水稻、甘蔗,偶尔到镇上卖些一元几毛的水果,姑丈则在建筑工地干活,家庭收入微薄。最艰难的时候,表哥中秋节放假回家,家里连柚子都买不起,一家人喝着粥水过了一个冷冷清清的中秋节。

表哥卯足了劲要出人头地,改变自己和家里的命运。

他拼命读书,竭尽全力抓住上学的机会。他考上了中专,家里砸锅卖铁、四处筹钱也无法负担第一年的学费,姑姑劝他不读,表哥当下就哭了,读,一定读!最后是舅舅放弃修新房,把修新房的钱给了他当第一年的学费。在学校里,表哥一直领着贫困资助,他永远只吃最便宜的饭菜,把钱省下来买书、学习,

读了中专,他又自学取得大专文凭,到夜校读本科,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极少出来玩乐,极度自律,抓住一切读书学习的机会,取得一个高学历。

出来工作,他选择了一个朝阳产业——法律行业,他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从工资只有600元的助理做起。第一年,他没考过律师资格考试(现在是司法考试),他坚持继续考,他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强大的工作、学习压力下,本来就营养不良的他晕倒了,但即使打着点滴他也坚持学习,广东的炎夏,他在阁楼里一边汗如雨下、一边奋笔疾书。终于,第二年,他一举通过考试,

20年间,从律师助理、执业律师、律所合伙人、执行合伙人,一步步向前。这期间,他所吃过的苦、他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表哥仪表堂堂,善于交际,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他跟同学的关系维系得很好,通过同学接触到了很多重要人物、获得了很多大项目的资源。他也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他能很稳妥地处理好事情,深得大家信任,这使得他在律师行业混得风生水起。

表哥跟在国企工作的嫂子结婚,嫂子家里条件比较好,有几个叔叔在市里的重要职位上担任一把手,跟表哥结婚的时候,嫂子家里在房子首付、车子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婚后他的事业也更加好了。表哥一如既往自律、努力,在这个变幻不定的世界顽强地坚持着。

在结婚的第12年,全款290万买了市里最好地段的别墅。

表哥终于摆脱了原生家庭的影子,实现了阶级的跨越,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他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是苦心经营,拼命读书获得高学历,这是他实现阶级跨越的敲门砖,用一份好学历敲开了律所的大门,进入一个朝阳行业,从事高收入职业,这是他实现阶级跨越并维持稳定生活层次的关键,最后,娶了有资源的妻子,这使得年轻的他一下子摆脱困顿状态,拔高了他的事业和人生层次。

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成为中产阶级,完成阶级的跨越,学历、工作、婚姻、人脉等因素缺一不可,当然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时势加持。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境况下,自己要脚踏实地,拼劲全力去奋斗,坚持不懈,用青春、汗水、泪水才能换来美好的明天。

实现阶级跨越,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个努力的自己。

努力实现阶级跨越,最重要的是要一直努力。


有多少头发可以重来


以自己来例来说说现在努力的情况吧。

北京普通家庭,一直租房,在北京自己首付了买了套房子,目前租房等房子下来。养着孩子和老人。

首先是工作要有成长性。从最初工作,到30岁买房,这个过程不仅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成长,收入也要有积累,不然是不可能实现买房的。

其次是家人身体要健康。家庭可以不提供支持,但不能托后腿。这就要求家庭老人要身体健康,自给自足。

再者对自己要有计划性,而不是盲目的想着自己要成为中产。制定具体的目标

比如像我们:

第一步:养活自己,并让自己学习成长。

第二步:通过增值自己提升收入,做积累。

第三步:合理规划,按步就班

第四步:实现目标。

虽然现在还处在成长期,但因为做了准备,其实到孩子这个时期就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了。(和我们相比)

首先,孩子有了房子。

其次,我们做父母的给自己配置了很好的保障,如果有风险不会因为钱而为难。

第三,对于自己的养老同样做了准备。

老有所依,病有所治,居有其屋,这应该是让人比较舒心的生活了。

附:(有社保)保险配置方案:

1、意外险:因为意外导致的医疗,可以90%报销,2W封顶,覆盖一般意外风险。

2、百万医疗:当住院费用超过1W后,合理费用100%报销,覆盖重大医疗风险。

3、重大疾病保险:20万保额,作为生病期间的收入损失补充。

4、定期寿险:100万保额。

目前计划配置的险为养老型保险产品。个人认为养老险可以作为最后需配置的保险,先保险生存的风险,再配置老的风险。


晴朗悦己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消息,北京的一对小夫妻,为了给四岁的女儿买学区房,以三百多万的价格卖掉了仍在还贷期的唯一的自住房,加上存款,凑了五百万,正好可以当学区房的首付。

自住的房子顺利出手,合同签订,定金也收了,正当他们兴冲冲地去购买看好的学区房时,最新房产政策出台:二套房首付不得少于百分之八十。

实在是当头一棒!

中介替他们出主意,可以假离婚,这样就可以规避政策。

没办法,感情很好的他们为了女儿的前途,咬咬牙迅速办了假离婚,房产全部归男方,然后准备以女方的名义再去购买学区房。

可惜还没等他们缓过气,又一个新政策出台:不允许利用假离婚来购房,防范的办法就是离婚一年内不得享受购房优惠。

他们简直气得吐血。

一狠心,不买学区房了,直接投资移民!

万万没想到的是,特朗普新任美国总统,他为了控制移民数量,提高技术移民标准,投资金额从五百万直接提高到一千万。

至此,移民梦断。

而买他们房子的人已经开始催促,按合同约定交房的时间就要到了。

二人心如死灰,发出悲声:“来自中产阶层的我们,怀里揣着五百万,竟然即将居无定所!”

也许这对小夫妻的运气也确实差了些,但是,他们的境遇目前来说的确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居无定所,并非真的没有能力为自己建一个家,只不过,这对小夫妻是要在北京安家,并且为了女儿,他们需要的是学区房,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这个信念,家长们拼着命地为孩子创造着甚至远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条件。

网上曾流传着一句著名的话:“如果连北大清华毕业生都买不起学区房,那么,买学区房还有什么用?”

我并不认为买了学区房、让孩子进入名校,未来就一定可以出人头地,不管哪朝哪代,有文化的与没文化的,都有最终功成名就的人。

但我也很清醒地认识到,家有学区房能够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的孩子,的确比别的孩子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成功之路会快捷得多,而获得成功的机会则更会翻番。

同样的努力,结果却显而易见的不同,如果是你,会不会也拼命为孩子争取这个机会呢?

身为五、六线小城的一名普通百姓,繁华帝都离我们太遥远,自然不能感同身受。说真的,看到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便是:五百万啊,在我们这里至少可以买十套面积超过一百平米的房子呢。干嘛要惨兮兮地留在北京?退而求其次,即使到二线、三线城市,有这五百万在手,还怕买不到心仪的房子?

只是,在这里,就算你有十套房子,又能如何?你的孩子有机会参加各种高品味的兴趣班、培训班吗?你的孩子能遇到诸多名师吗?你的孩子可以拥有集中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吗?

是啊,想到这些,也就怨不得那些没有优越的家境,只凭自己努力留在京城打拼的人们,他们一心想改变自己后代的命运,他们的坚持是有原则和有理由的。

现在有一种观似乎愈来愈被认同,那就社会阶层的固化,所谓“寒门再难出贵子”。良好的教育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早教班要钱、各种兴趣班要钱,钢琴、芭蕾、绘画、奥数、英语、足球等等,不仅仅需要金钱投入,还需要孩子家长的重视与陪伴。

就拿我们这个五、六线小县城来说,一般的兴趣班基本上都有,但是,想要提升水平更上一层楼,只有送孩子去市一级城市,但是,又有多少家庭有条件长年累月地将时间花在来回路上的奔波中呢?除非他们有培养孩子的决心,除了决心,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至于那些计算机、机器人之类对升学的有极大帮助的高尖端兴趣班,在我们这里是根本看不到踪影的。

而相对于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则更是如海市蜃楼般的虚无,因为家里根本没有条件来满足这些需求,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获得艰难的成功,并且,如果他们想留在这个城市,他们付出的将会更多,因为他们是一无所有的,能做的唯有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血路来。


祝方婷


首先,什么是中产阶级呢?简单科普一下:

中产阶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其次,不敢什么阶级,反正首要问题是书先读好,才有资格谈你享受到公平还是不公平的命运,现在经常有些人,该读书的时候怕苦怕累不读,等到谋生艰难的时候又去眼红那些靠努力走出去的人!总认为别人的一切都是很容易得来的!

最后,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现在社会比起以前已经公平很多了,世界在进步,天道酬勤恒古不变。家境好的成功是要容易一些,这是人家父辈打下的基础。家境好的不努力,也同样会快速衰落。不管家境怎样,不管成功与否,努力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

2 我和老婆都是出生在底层家庭,举债读书,大学毕业来深圳,现在毕业十年了,现在两房两车两小孩,家庭年收入五十万,勉强算是中产,一路过来也不容易;

3 家庭能给首付已经比太多年轻人幸运多了!其实最难的是那种农村出来的贫困大学生,六亲无靠,还得反哺家庭,没有任何原始积累…一毕业开始还助学贷款,开始反哺家里一堆人……

结束语:我看来看去只有3条路,读书,炒房,嫁娶!


游戏大咖王


我是从三线城市普通家庭出来,现在在准一线城市生活,在迈向中产阶级的道路上前行。对于你提的问题,我来谈谈我的想法。

我2013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省会城市的一家国有企业。2014年底买了房子,2015年结婚,2016年有了孩子。对于生活,我可以算是人生小赢家。我上班的时候虽然遇到了收入降低,但是我在适当的时间把房子买了,避免了15年底16年的房价大涨,以至于我不会被这个城市边缘化。这是,我能有机会往中产方向走的一个关键。

上班了四年多,对于我的所见所闻,我有这么样的一个体会。如果你想从普通家庭出来想迈入中产阶级,最大众的方式还是读书。但是,你需要把书读好,因为优秀学校毕业的学生找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会大很多。

然后,你也可以投资或者投机。但是投资或者投机需要原始的积累。我知道2015年上半年炒股票是很不错的选择,因为那时候股票市场是印钞机。2016年炒房子是很不错的选择,因为那时的房价发烧了。但是做这些事,都需要你有原始的积累。

最后你可以考虑创业。创业需要多方面资源:资金、人脉、设备、团队......少了一样你都成不了。所以,对于创业,虽然你看到很多人可以大富大贵,但是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付出过什么。和他们做类似事情的人,有多少是跪了的。

希望你能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到目标找到方向,沿着它一直走,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有酒你有故事


我觉得没有必要给自己上纲上线,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工作,坚持不断的修炼自己,这样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要想从普通家庭成员迈入中产,要么是创业、进入高薪行业,要么是通过婚姻关系实现逆袭。

要想跨越阶层真的太难了,但并不代表没有机会,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背负的、承担的更多。

投胎是技术活,这是我们自己无法控制,所以就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努力,这样自己才能更安心。

另外,对大部分人来说,请先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天底下最平凡的人,有了这样的心态,自然能够“顺应规律”,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孝顺父母、去照顾亲戚朋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规划未来的生活,买房、结婚、生子,周而复始。

普通人、平凡的活着,不放弃努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九斗学生心理



对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要成为一个中产阶级,不同时代的概率不同。

大概来说,八十年代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九十年代有百分之十五的机会,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有百分之十的机会,第二个十年就只有大概百分之五的机会了。

当然,这是从个人的角度看,从社会的角度看,则是八十年代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进入中产阶级,现在就只有百分之五的孩子有这个机会了。

也就是说,这个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了,相应的,从个人角度看,则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成为中产阶级,变得越来越难了。一个普通家庭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过上中产生活,需要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几年关于阶级固化的话题总是特别容易引爆社会舆论的原因。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个变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许多人都非常焦虑,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非常高。

尤其是刚进入中产时间不长的中产们,即便是再心疼孩子,也只能狠心让孩子周末参加各种辅导班,。他们也想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相比之下,他们更无法接受的是孩子将来滑入社会中下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四十年前刚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之前,社会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平等的,资源配置也比较均衡,所以所有人都有大致平等的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

但问题在于,社会阶层分化是会积累和代际传承的。也就是说,那些已经进入中产以上阶层的家庭,他们占有的资源要比那些社会中下层的孩子更多,更有竞争优势,也就是俗话说的起点更高。

用现在社会上公认的为孩子预定一张进入中产阶级的车票,也就是考上九八五高校,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就可以看出差距。虽然考上九八五拿到了车票,也未必能到达终点站,但如果拿到这个车票比没拿到的人机会更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八十年代要成为那个百分之二十,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大致差不多的。而现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如果要上九八五高校,需要比中产阶级的孩子多付出四五倍的成本。这还只是说成本,不包括孩子自身的努力。

如果你是从中西部的普通农村家庭来的,现在在一线城市过上了中产阶级生活,你会更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变化。你的记忆里小学同学里应该有八辈子贫农家庭出身的孩子,也有当地普通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孩子。但是如果你问你孩子现在的同学,家庭环境就是比较接近的。

那么,现在只有百分之五的机会了,未来会不会机会更少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社会的阶层固化都是有限度的,中国也不例外。


因为中产阶级家庭本身也是千差万别的,也会有逐步的分化,有些人会进入精英阶层,有些人会落入社会中下层。正如精英的孩子未必一定是精英,也有一部分人会成为普通中产阶级,一些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可能会向下滑落。

比如说,目前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的教授们,他们的孩子虽然整体来说享受着比一般家庭更好的教育资源,但他们中间也只有百分之十还不到的家庭的孩子能够上清华北大。

这就意味着,这些顶尖高校的专家学者们的孩子的平均智力水平与社会平均智力水平是接近的,差距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大。那么,其中一些家庭的孩子就可能从中产阶级家庭滑落下去。

加上国家政策的干预,这个概率也会在一定区间浮动。因为国家也必须为社会中下层家庭出身的那些智力超群的孩子保留一定的上升空间,否则他们可能会成为破坏性的力量。同时,保留一定的阶层流动性,也有助于保持社会的活力。即便是日本,英国,印度这种阶层固化更严重的社会,也同样如此。

对普通家庭来说,另外一个好消息是,因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人口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出现拐点,进入负增长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参与竞争的人数将会在未来十年内出现拐点,进入逐步减少的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社会阶层上升的概率仍然保持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稳定不变,那么因为参与竞争的人数在未来有可能进入下降阶段,就意味着普通家庭的孩子上升空间有可能增加。


萧武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只会打洞。人们往往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今后的命运。精英阶级从小就踩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肩膀上奋斗,他们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教育资源和人脉关系;长大后,他们手中掌握着一切游戏规则的制定权。

可怕的是,现在社会上普遍的观点是,普通人通往上层阶级的通道即将关闭。优秀者会越来越优秀,平庸者将越来越平庸。

也就是说,即便你拼死拼活读个本科研究生,每天朝九晚九上班累成狗,也很难跨越现有的阶层。

这真让人绝望。

那么,作为“80%”的普通人,我们还有机会打破现有的阶级、实现逆袭吗?

当然有的!!!!

做个学霸,跻身投行 难度指数:★★★★★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出身不如他人的你,路在何方?

很显然,如果学习不是,那别的就更不是了。

就好比很多人问怎样才能拿到北京户口,最快的方法就是以应届生的身份考上北京地区的公务员。跨越阶层最快的方法早已由部分学霸们给出答案,国内名校本科加国外牛校奖学金读研,然后去一线国际投行竞争最残酷的地区和部门,毕业第一年即可基本实现逆袭。

但是一定要记住,前十名的孩子只有十个,你考第十一名都不行。

当然,投行不过是离资本最近的地方,医药、法律……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领域。只要你能在最惨烈的地方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努力奋斗 勤奋搬砖 难度指数:★★★★

这里说的奋斗,不含灰色收入,不含兼职副业,而是被写进合同并且有工资单和纳税证明的那种。

谁说上班族就只能给人搬砖?同样是搬砖,但是有人搬的是金砖。

那些说勤奋工作没有用的人,大多都是自身缺乏自律、闲余时间基本上都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度过的。

不要什么事都怨基因。凭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远未到可以拼天赋的地步。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只有超出常人的勤奋,不畏惧做最基础的事情,舍得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睡眠,凡事都有自己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向他人展现自己的价值。

就算只是团队中的一颗螺丝钉,也要努力做最致命的那一颗。

抓住政策的红利 难度指数:★★★

赶在房价大涨之前买了房;

在电商火起来的那几年做了代购……

很多人都是通过抓住这几波政策红利从而发了家。

我不止一两次听到身边的人说:当初我看上了北京XXX的房,因为XXX没买,现在后悔死了!

对很多人来说,一生中这样的机会没有几次,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了。

虽然很多人说,上等人掌握着信息的获取通道,但是不得不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降低了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维度。如果你关注的不仅仅是买买买和娱乐八卦,那么我相信,聪慧的你一定会掌握实现逆袭的通道。(很多人只是热衷穿衣打扮和明星八卦,也开了公司组建了团队,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但是切记,蹭政策红利≠盲目投资。脑子一热就下了血本,一个浪头打来,直接跌到下等社会。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如果你把物质生活当做最大的追求,想从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得到自己的想要的东西,那你就要拼命奔跑,挤上前面那班车,然后再想办法关上车门,把后面的人赶下去。

如果你觉得别人夸你一句“人生赢家”用不了3秒,不值得为了这句话赴汤蹈火,那你可以选择用其他的方式创造自己的价值。

总之,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你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且做好承担一切代价的准备。

不用焦虑。在这个城市里,哪怕是清洁工、送餐员,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们离梦想的距离与你离梦想的距离是一样的。

希望你不要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因为阶级浪费了青春。


小野妹妹爱生活


我是2006年大专毕业的,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算不算中产。我老家是中国五六线的小县城,说出来,70-80%的人都说没听过我们县城的名字。我父母是农民,但是和真正的乡下又有点区别,我爸爸妈妈是国营农场的职工,小时候读的是农场子弟小学,中学在县城读书,高中读的是县城被评为省重点高中。我从小读书还是蛮好的,不过去了省重点高中以后,高二分文理的时候,听从父母的选择,没有选自己喜欢的文科,而是选了不喜欢的理科。后来成绩越来越不理想,虽然后来读了大专,但是我想说,我的能力一直都还蛮被认可的,这种能力是指学习力,我对我感兴趣的东西很喜欢研究。

2006年大学毕业来上海,一无所有,带了300多元钱来。我2008年资助父母在老家买了一套15.9万的房子,我付了5万,装修后来出了2万126平,3房2厅2卫,带一个14平的地下室。买这个房子的时候,我父母是1万都拿不出来。2010年结婚,2010年12月生我女儿,2013年老家县城买房,2015年老家县城再次买房,我的名下我老家县城已经有2套房。为什么会回老家买房,一是当初钱不够,二是做了回老家陪孩子读书的打算。

但是后来计划有变,我感觉回去会不习惯,想办法把女儿接到上海来读书了。现在和老公在上海工作,女儿在上海读书。我们上海无房,租房住。

我爸爸有7兄弟姐妹,除了我爸爸当了农民,我叔叔伯伯都当了兵分了工作,我姑姑们都嫁了有单位的老公,有一个姑姑嫁到农村,后来经商。从我爷爷奶奶算起,第三代的我们当中12个人,我对比下来,我算了比较有出息的那个。我的姐姐弟弟们,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比我好,生活比较安逸,结婚的婚房也有父母会准备,他们都选择在县城过安逸舒适的生活。我后来想,我当初背景离乡出来闯,是因为家里穷,父母给不了我什么,我只能靠我自己。

不过我跟身边的一些同事对比,他们能力可能不一定比我强,但是他们有父母的首付支持,在上海买房,后来置换,我们现在身价真的不能比。我是父母不能支持我,我还要拿钱给父母买房,导致我要比别人多奋斗10年,20年。所以我仍然努力赚钱,好好培养我的女儿,我希望在她将来努力工作的同时,我能做那个帮助她而不是拖累她的父母。

所以,我觉得穷人的孩子是有机会逆袭中产的。如果父母穷,就多读书,至少不要丢掉持续的学习力。做人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迷你的身子悍马的心


如果是单纯的经济上,也许不太难,只要勤奋努力,机会还是有的。

但如果是指精神上的自我认同和被人尊重,那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和历练的双重磨砺,也许到下一代才有可能。

为什么呢?

对物质来说,很多是可以通过勤奋智慧甚至是婚姻和机遇来改变的,比较😊可控。

但观念,潜意识等来自原生家庭,小时候的影响,已经深深的浸透在血液里,很难改变和摆脱,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冒出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才是可怕的事情,由此相对应的就是凤凰男,从个人来说,很优秀,很努力,但在家庭生活中,他的观念很难改变,会出现格格不入的现象,特别是在子女教育,老人扶养,夫妻关系等等涉及情感和观念的地方,因为他的背后背负着一个家族,不可能不影响,如何理想的处理,要看自己的自省和原生家族的豁达。

在阶层跃升之后,带来的观念的冲击,绝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解决的,比如什么重要,什么优先,要保什么,要抛弃什么,那些牺牲是必须的? 等等! 可能大部分是无法调和的。

那么怎样才能跃升阶层呢?

改变周围的交往人群是第一步,接受这个阶层的观念,哪怕你不一定认同,但不能条件性反对,认可合理性。

内省自身,调整心态,把过去的和现在的自己想通,并且能自圆其说,融会贯通,可以说服自己,也可以劝说别人理解,这是家庭和家族有矛盾时,最好的调节方式,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就夹在两个阶层的中间,很难受,里外不是人。

设立更高的目标,继续跃升阶层,即使达不到,也可以坐稳现在的中产阶层。在努力的过程中,带领家庭和家族一起改变,从而达到整体的进步!

最好的结局是,大家都在一个阶层,观念一致,自然相处的融洽,生活也轻松一些。

每一个阶层都有可以称颂的优点,普通家庭有很多人情的温暖,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带着前进,继续温暖未来。

机会总是有的,但要找一个愿意和自己一起跃升的同伴,一个一起成长的爱人,一个愿意改变的大家庭,这才能愉快的走远。

一个人的阶层更多是观念上的差别,而不是金钱,所以平民也有贵族,富豪也出乞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