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二十一世紀初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0年 黑格(美國)、麥克迪爾米德(美國)、白川英樹(日本)因發現能夠導電的塑料有功。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1年威廉•諾爾斯(美國)、野依良治(日本)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取得成就。

巴里•夏普萊斯(美國)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取得成就。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2年 約翰-B-芬恩(美國)、田中耕一(日本)在生物高分子大規模質譜測定分析中發展了軟解吸附作用電離方法。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庫特-烏特里希(瑞士)以核電磁共振光譜法確定了溶劑的生物高分子三維結構。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3年 阿格里(美國)和麥克農(美國)研究細胞膜水通道結構極其運作機理。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4年阿龍•切哈諾沃(以色列)、阿夫拉姆•赫什科(以色列)、

歐文•羅斯(美國)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一種蛋白質"死亡"的重要機理。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5年伊夫•肖萬(法國)、羅伯特•格拉布(美國)、理查德•施羅克(美國)研究了有機化學的烯烴複分解反應。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6年羅傑•科恩伯格(美國) "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7年格哈德•埃特爾(德國) 固體表面化學研究。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8年 下村修(美籍日裔)、馬丁•查爾非(美國)、錢永健(美籍華裔) GFP(綠色熒光蛋白)的發現與進一步研究。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09年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南(美籍英裔) 、托馬斯-施泰茨(美國)、阿達-尤納斯(以色列) "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10年查理德•赫克(美國) 、根岸英(日本) 、鈴木章(日本)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11年 丹尼爾•謝克特曼(以色列),發現了準晶體這種材料。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12年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國) 、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國)"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13年 馬丁・卡普拉斯、邁克爾・萊維特、阿里耶・瓦謝勒"為複雜化學系統創立了多尺度模型"。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15年10月7日, 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的研究。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16年化學獎,由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托達特、伯納德·費林加三位科學家獲得,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為人類做出突出貢獻。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四) 2017年度諾貝爾化學學獎授予瑞士洛桑大學科學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分辨率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