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盧瑟福的最後一顆土豆

諾獎得主的童年總有些不一般。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盧瑟福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他從一個新西蘭鄉村少年成長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全憑自己的刻苦努力。

諾獎得主盧瑟福的最後一顆土豆

歐內斯特·盧瑟福(學科網)

我才不養恐龍

盧瑟福的祖父是個富於開拓精神的蘇格蘭人。1842年,他帶著三歲的兒子也就是盧瑟福的父親,搭乘一條帆船漂洋渡海來到新西蘭,開始了新的生活。1871年,盧瑟福誕生在新西蘭納爾遜鎮泉林村的一所小木屋裡。

小時候的盧瑟福長得高頭大馬,模樣舉止沒有完全脫去鄉下孩子的土氣。他是五年級的插班生,同學們起初都愛捉弄他。

“喂,你們家是養恐龍的吧?”一個眯眯眼嘻皮笑臉地說。

“怪不得你長得和恐龍一樣高喲!”另一個幫著腔。

“你們家才養恐龍。”盧瑟福反駁一句,照樣埋頭看自己的書。

第三個搗蛋鬼從背後悄悄敲他的腦袋,盧瑟福毫無感覺。他完全沉浸在書的內容裡了。

老師很快發現,這個從鄉下來的高個子少年是個非常用功的學生。他上課專心聽講,課後用功複習,考試時門門功課都名列前茅。三年後中學畢業時,他有5門學科得獎,算得上班上的佼佼者。這5門功課分別為:數學、英國文學、拉丁文、歷史和法語。院長鼓勵他參加大學獎學金考試,於是盧瑟福下決心參加了考試。

那是一次公平而又激烈的競爭。考生的實力很強,人數也多。而獎學金的名額卻只有兩個。考完試,學校就放暑假了。盧瑟福回到納爾遜鎮泉林村的家裡。他把考獎學金的事告訴了父母。

諾獎得主盧瑟福的最後一顆土豆

盧瑟福在做實驗(網絡圖)

埋了一截牛尾巴

暑假的一天,母親瑪莎叫他到牧場去把牛牽回家,順便撿些柴禾回來。傍晚時分,盧瑟福回來了。瑪莎老遠看見兒子騎在牛背上,嘴裡還自在地吹著口哨。

“叫你撿的柴呢?”她嚷道。

盧瑟福把手往牛屁股後一揚,得意地說:“那不是嗎!”

母親探著頭一望,不禁又好氣又好笑。原來盧瑟福為了省力氣,把撿的一根粗樹枝捆在牛尾巴梢上了,怪不得這牛今天走路的姿勢有點特別。

待牛進狹窄的院門時,尾巴上的樹枝卡在了門外。盧瑟福還未回過神來,不料壯牛使勁兒一掙,尾巴梢竟被扯斷了。

盧瑟福急忙跑進屋裡找出一張膏藥,給牛尾巴貼上。口裡還連連道著歉:“唉,牛大哥,真對不起!”

那牛挺通人性的,揚起鼻子大叫一聲:“哞──”

後來每當盧瑟福給小聽眾們講起這個故事時,孩子們都要天真地問:

“那截斷了的尾巴呢?”

“哦,那截尾巴,”盧瑟福眨眨眼,狡黠地說:“我聽人說斷了的尾巴還能長出來,於是把它埋在地裡了!”

諾獎得主盧瑟福的最後一顆土豆

盧瑟福(中)和同事們(網絡圖)

最後一顆土豆

要是沒有獎學金的機會,說不定盧瑟福真的會一輩子在納爾遜鎮泉林村“埋牛尾巴”了。閉塞的鄉村將是他永遠的家。

所幸的是命運之神向他露出了微笑。也許連掌管科學的太陽神阿波羅都覺得,這個踏實好學的農家子弟不繼續深造太可惜了。

這一天,盧瑟福正在菜園子裡挖土豆。媽媽滿面紅光地跑來,高聲嚷道:“歐內斯特,你取上了,取上了!”

“取上什麼啦?”盧瑟福開始沒有聽懂,傻乎乎地問。

當他突然明白了母親說的是大學獎學金時,高興得把手中的鐵鍬猛地甩掉了。

“這是我挖的最後一顆土豆!”他平靜地說。

這次獎學金對盧瑟福的意義是重大的、具有歷史性的。這是使他走上攀登科學高峰之路的一個起點。在告別最後一顆土豆的24年後,盧瑟福接任了c在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職務。那雙不再挖土豆的手,開始發掘和培養人才。他的助手和學生中,先後有十多人獲得諾貝爾獎。

關於盧瑟福的科學貢獻,請移步>>盧瑟福:勇闖原子秘宮的“科學鱷魚”

人物小檔案:

諾獎得主盧瑟福的最後一顆土豆

姓名:歐內斯特·盧瑟福簡介: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英國物理學家。是21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在放射性和原子結構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還是一位傑出的學科帶頭人,被譽為“從來沒有樹立過一個敵人,也從來沒有失去一位朋友”的人。1908年,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脫變理論,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名言:科學研究,除了物理就是集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