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攢下多少錢才能過好下半生?

近幾年來,很多人都在聊焦慮、中年危機,人到中年要有多少錢,才能不那麼焦慮呢?

當然是最好有一份資產,靠它所得的收入,能佔每月花銷的一半以上。

其實大部分人到中年,都已經接近職場的天花板。我們都知道,人到中年,職場的上升空間是有限的。

這個時候,與其抱著「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不如清醒地意識到「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年輕人省錢很容易,對自己刻薄點,少出去玩一玩。但人到中年,花在老人、小孩身上的錢,都是剛性支出,必須得花的。

人到中年,要攢下多少錢才能過好下半生?

中年人的財務焦慮,基本上都是收支不合理,支出大於或者遠遠大於收入。

因為只靠工資,很難應對家庭支出,只有足夠的財產性收入,也就是理財或者投資所獲得的收入,才能更好地支撐起一個家、保持更好的生活舒適度。

我們所有的焦慮與失眠,都與錢有關。

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現實生活中,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孩子的入托、上學、老人的養老、朋友間的人情往來……試想一下哪一樣能離開錢?

電視劇《蝸居》裡面就有很多因沒錢而演繹出的現實人間。

海萍對妹妹海藻說: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兩千五,孩子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是什麼樣的。我哪有什麼未來,我的未來就在當下,在眼前!”

海萍和蘇淳因為買房沒錢只好每頓都吃掛麵。

蘇淳:怎麼又是掛麵?你能不能在經濟許可的條件下改善一下質量啊?

海萍咬咬牙:說吧,你想吃什麼?

蘇淳運運氣:我要吃——方便麵!

人到中年,要攢下多少錢才能過好下半生?

話說人到中年,孩子求學、工作、結婚、買房;老人生病看病住院;自己的養老錢;七大姑八大姨之間的親戚來往份子錢;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人際交往錢……哪一樣都離不開錢!我們來粗略地算一算大多數普通人的三大塊支出:

第一大塊,關於孩子的教育、結婚買房的費用支出。

快四十歲了,孩子還在求學階段:

拿上個本科來說,學費5000元/年,四年20000元;住宿費1200元/年,四年4800元;書費400元/年,四年書費1600元;生活費1000元/月,四年48000元。如果再加上同學間的交往、旅遊、添置衣物、入學前購買電腦手機等費用,一個本科生4年讀下來8~10萬元是正常範圍。

如果是三本院校,這個費用會更高。

藝術院校學費計算:每年學費20000元,4年80000元。加上其他費用,讀完本科應該在12~15萬左右。除了大學的學費外,高考前專業培訓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如果孩子再考研,那國內公立大學都是8000元/年,加上生活費用等一切開支,按5-6萬來計算。在研究生期間,最大的好處是孩子可以兼職找些工作來幹了,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壓力。

現在的孩子結婚,不分男女,都得出錢買房買車,否則家庭地位容易出問題。在四五線城市,一個100平的房子也在70-80萬左右。算上裝修、家電、彩禮等,我們按節省的方法算也要30萬吧,這一大支出估計也要100萬。

但關鍵是孩子一般上大學都會到一二線城市發展,那些城市的房子怎麼也要三五百萬。作為普通家庭,最多給孩子付個首付就已經盡力了。

人到中年,要攢下多少錢才能過好下半生?

第二大塊,關於老人養老的支出。

如果有幸老人有退休工資,有醫保,你就省心很多。如果沒有,這也是一大支出。保守來說,人到了老年,吃的藥比飯都貴。你就準備個30萬應急吧。

第三大塊支出該算到自己頭上了,關於個人養老的費用及人情支出。

人到四十,在職場上如果能上去也到中高層了,那樣的話收入也水漲船高,拿年薪了。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已經到了天花板,沒有上升空間了,能保證每個月有份穩定的工資收入就很不錯了。

另外,身體也處於下滑期,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此時就要開始注意自己的健康問題了,否則你倒下了這個家誰來撐…但隨便養下生、吃點保健品,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還有孩子結婚以後,有了孫子或外孫,花錢的地方還要更多……

人到中年存多少錢才能不焦慮?

算到這裡,只能說多多益善了。

如果能提早學習一些投資理財知識,

善於積累和管理你的錢袋子

或許能為財富增長提供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