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國媒體人士走進新疆品味「一帶一路」建設成果

華社烏魯木齊7月26日電(記者阿依努爾)連日來,來自18個國家的23家外國媒體負責人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媒體負責人研修班”成員,走訪新疆烏魯木齊、昌吉、伊犁多地,實地考察,親身體驗。受益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定位,新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多元、民生改善令外國媒體人士印象深刻。

在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各類集裝箱被有序吊裝到開往中亞、歐洲的貨運班列上。來自沙特《賽百格》電子報公共關係和新聞處主任穆薩拉姆·杜賽裡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來新疆之前,我以為新疆就是一個‘小地方’,沒想到能達到這種發展水平”。他希望今後能加大對這裡的宣傳力度,讓世界對中國的西北角有更多瞭解。

對烏魯木齊的繁華街區、現代氣息同樣感觸頗深的還有吉爾吉斯斯坦akipress新聞社首席編輯斯德科夫·阿斯蘭。沿途,他仔細查看當地城市建設、公共設施,還不時拍照留作資料。

“不僅是城市,新疆的鄉村道路也修得非常好,這讓我刮目相看,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斯德科夫·阿斯蘭說,“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新疆毗鄰,我現在對‘一帶一路’倡議充滿信心,我認為這是中吉兩國經貿合作、攜手發展的好機會。”

走進有“塞外江南”之稱的伊犁,各處草木蔥蘢,鮮花盛開,生機勃勃,壯麗的自然風光、多元文化共存的民俗風情,給外國媒體人士留下了美好印象。

在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居民阿依莎家裡,葡萄架下,歡快的樂曲響起來,輕鬆的鼓點敲起來,“遠方的客人”不禁和當地群眾載歌載舞。埃及國家電視臺資深編導艾哈邁德·裡法特·賽義德·邁德卡爾說,自己是第一次到中國、第一次來到新疆,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和接觸,瞭解到中國對新疆發展非常重視,這裡多個民族共同生活、共同發展,“我實在是太喜歡這個地方了”。

新疆各民族群眾生活狀況是多個外國媒體人士關心的話題。《烏茲別克斯坦24小時》頻道高級編輯塔沙諾夫·奧利穆榮在昌吉、伊犁等地考察後說,此次與民眾進行深入交流,瞭解了他們的真實生活,感受到中國政府在就業、教育、住房、文化等方面給予少數民族地區很多優惠政策,讓各民族都能改善生活、保留傳統文化,“這給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也改變了我對新疆的看法”。

連續5天,無論在繁華多彩的新疆國際大巴扎,還是在秀美多姿的伊犁河谷,無論在高效現代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還是在溫馨歡樂的居民家中,外國媒體人士親自“品味”新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發展變化,都收穫滿滿。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此次“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媒體負責人研修班”,成員來自法國、德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加拿大、埃及、阿富汗、瑞士等18個國家。25日下午,這些媒體人士結束新疆行程後,赴北京繼續考察學習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