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抗癌藥物有哪些?十大癌症進口藥名單匯總

5月1日起進口抗癌藥零關稅,每年可為患者減負18億元,進口抗癌藥物有哪些?十大癌症進口藥名單彙總一覽如下。

進口抗癌藥物有哪些?十大癌症進口藥名單彙總

抗癌藥物銷售排行榜

1、最為暢銷的癌症藥物是來那度胺(Revlimid,Celgene),超過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抗癌藥物。其主要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對於特定類型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和套細胞淋巴瘤也具有一定療效。該份名單已在線發表在Genetic Engineering & Biotech News上,名單羅列了2017年前3季度銷售額前10名的抗癌藥物。

2、位列第2的是利妥昔單抗(Rituxan, MabThera, Roche/Genentech & Biogen),主要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還可以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肉芽腫性血管炎和顯微鏡下多動脈炎。

3、位列第3的是曲妥珠單抗(Herceptin,Roche/Genentech),主要用於治療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陽性乳腺癌及HER-2表達的胃癌患者。

4、位列第4的是貝伐珠單抗(Avastin,Roche/Genentech),一種可以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抗血管生成製劑,用於治療結直腸癌、肺癌、腎癌、宮頸癌及膠質母細胞瘤。事實上,這3個產品已經開始面臨仿製版藥品的競爭,去年在美國、近期在歐洲都已有仿製品出現。實際上,貝伐珠單抗的銷售已經受到了打擊,與去年同期相比,貝伐珠單抗的銷售額其實有所下降,而另兩種產品的銷售到目前為止仍保持著小幅度的增長。

5、位列第5的是非格司亭(Neupogen,Amgen & Gran, Kyowa Hakko Kirin)和其新一代產品聚乙二醇非格司亭(Neulasta/Peglasta)。這種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被廣泛應用於各類癌症患者,以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及其引起的感染。2017年前三季度總銷售額38億6400萬美元,其中聚乙二醇非格司亭34億2000萬美元,非格司亭4億2300萬美元,其餘24億美元。即使綜合這些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額仍有所減低,表明生物仿藥對其造成的威脅。非格司亭是第一個面臨仿製品競爭的生物工程產品。非格司亭生物類似物2008年在歐洲上市,2015年1月在美國獲批。

6、納武單抗位列第6 (Opdivo, Bristol-Myers Squibb)增長了45.6%。

7、帕姆單抗位列第8(Keytruda,Merck & Co)銷售增長了173.3%,這些藥物都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用於細胞程序性死亡途徑,現在已經被用於治療惡性黑色素瘤及肺癌等多種類型的癌症。

8、在這兩種免疫治療藥物之間,位列第7的是依魯替尼 (Imbruvica, Johnson & Johnson and AbbVie [Pharmacyclics]),用於治療多種血液系統腫瘤,包括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套細胞淋巴瘤、邊緣區淋巴瘤以及慢性宿主抗移植物病。

9、新型治療乳腺癌的藥物palbociclib (Ibrance, Pfizer) 位列第9,它是首個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激酶(CDK)4/6抑制劑,與內分泌治療聯合用於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對於進展期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這種聯合治療模式被譽為“新的標準治療”,從不斷增長的銷售額也不難看出,醫生們對於這種聯合治療模式非常認可。

10、另外一種治療惡性血液病的藥物硼替佐米(Velcade, Johnson & Johnson and Takeda Pharmaceuticals)的銷售額則明顯下降,主要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和套細胞淋巴瘤,銷售額下降,在名單上位列第10。

5月1日起進口抗癌藥零關稅

“一粒藥上千、一盒藥上萬”,據瞭解,在我國抗癌藥物研發滯後這是不爭之實,抗癌藥物價格之高更是令人咋舌。如今抗癌藥關稅降低,力爭降到零關稅,這對於一些患者來說將是巨大的福音。

比如,《華商報》報道,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原研藥“格列衛”是一種對胃腸間質瘤、白血病非常有效的分子靶向藥。

自2001年首次引入中國,“格列衛”的價格一直是23500元/盒,一盒吃一個月,一年就是28萬多元,即便經過多輪國家談判,中標價依然高達11000元左右/盒,一年費用還是需要10多萬元。

而“格列衛”在澳大利亞的價格給10000元/盒,在韓國的價格約9700元/盒。

用於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靶向藥物“芙仕得”在全世界非常暢銷,每年銷售額超過8億美元,但在中國患者使用人群卻很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價格高。

該藥以前的年均費用約為14萬元,經政府談判後,年均藥品費用降到約6萬元。現在納入國家醫保後,患者年均自付費僅為1.2萬元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