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井---新蔡一柏二石三眼井

新蔡于夏朝初年置吕侯国,二石三眼井相传为吕侯伯夷所凿。原为土井,后来为防止井沿坍塌,方便居民取水,改砌为砖井,上覆青石两块,石上凿孔三眼,遂有二石三眼井之称。因伯夷首先发明了凿井术,所以,在民间二石三眼井又有“天下第一井”之誉。

天下第一井---新蔡一柏二石三眼井

该井位于新蔡明清故城西城门外路南,口阔三尺,深三丈,水质清澈甘美,从不枯涸,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民国以前,井台南侧还植有一棵柏树,西侧植有一丛狼牙树(皂角树),东面对着西城门南山墙内的土地神龛,四角各置石鼓一只,以供取水者歇息,故二石三眼井又称一柏二石三眼井。民间有“一柏二石三眼井,面前对着狼牙树,怀里抱着四只鼓,背后靠着土神住”之说。久而久之, 一柏二石三眼井被误传为一百二十三眼井,四方好奇者不明就里,常远道慕名而来,争看稀罕。

该井的出现,标志着先民们已经从渔猎时代的流动生活方式,跨入到农耕时代的定居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天下第一井---新蔡一柏二石三眼井

大约1993年,西大街拓宽路面,二石三眼井被占压填平,两块盖石弃于道旁。2007年3月,笔者借助主持全县第二次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东风,经呈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意,以新蔡县人民政府名义对二石三眼井进行易址复建保护,并立碑为记。

复建的井在原井东南约5米处。因下面是1993年加宽的混凝土桥身,复建的井口径宽约1米,深只能挖到1.2米左右,仍用原盖石。但井券所用青砖,则是文管所在县一高工地新发掘的一座古墓的砖,据说该古墓形制特殊,平面呈六角形,应是宋朝以前的墓葬。我当时和文管所的同志开玩笑说:“若干年后人们若考证我们现在易址复建的二石三眼井,一定会为这井的建筑年代而发愁——用沙灰砌成的古砖券!”

2012年,二石三眼井被公布为新蔡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下第一井---新蔡一柏二石三眼井

最近,县城正在改造西城河片区,笔者衷心希望决策机构能善纳民意,保护利用好文化古迹,原址恢复一柏二石三眼井原貌,并在井口上加盖凉亭,作为展示古吕文化和华夏井源文化的一处街心景观,慰藉人们的乡愁,促进新蔡的旅游业发展。

至于从考古学来讲这口井是不是天下第一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乡愁,是民俗,是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