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傳奇間諜:他身兼五重身份,晚年精神錯亂,死後葬入八寶山

前段時間,《風箏》這部熱映的電視劇引起大家的熱議,也引發了大家對於間諜,特工這一近代史上特殊群體的關注。《風箏》雖然只是電視,但卻真實的體現了地下工作的犧牲與不易。而在近代史上間諜這個群體中,有一人的經歷可以稱之為是傳奇。

近代最傳奇間諜:他身兼五重身份,晚年精神錯亂,死後葬入八寶山

袁殊

他就是袁殊,和其他雙面間諜,乃至三面間諜不同。袁殊活躍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化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統、軍統、日偽、青紅幫五重身份。

袁殊出生在湖北蘄春蘄州鎮的一戶沒落的官宦人家,因此袁殊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來赴日留學,先後在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大學攻讀新聞學與東洋史。回國後,袁殊做過記者、編輯,寫過劇本、辦過報刊雜誌並且都頗有成就。

近代最傳奇間諜:他身兼五重身份,晚年精神錯亂,死後葬入八寶山

1931年袁殊經潘漢年介紹加入了共產黨,從此成為了一名情報工作人員。

1932年袁殊經由表兄賈伯濤的介紹,認識了上海的中統頭子吳醒亞,成功打入了中統內部。

1933年袁殊利用記者這一身份,出席南京政府招待會,並結識了日本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巖井英一,成功打入日本情報機構。1937年袁殊有成功加入青紅幫,成為了和黃金榮,杜月笙同輩的師兄弟。

抗戰爆發後,戴笠繼續一位熟悉日本事務,有日本關係,懂日語的人員。在杜月笙的舉薦下,戴笠親自上門拜訪,袁殊從此成為了軍統上海區情報組組長,第三站站長。

近代最傳奇間諜:他身兼五重身份,晚年精神錯亂,死後葬入八寶山

憑藉著這五重身份,袁殊曾提供德、蘇開戰部署及日軍二戰期間的準確戰略情報,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營救魯迅夫人許廣平,掩護潘漢年、範長江、鄒韜奮等進入根據地,保護和營救抗日戰俘這些事情的背後,都有著袁殊的影子。

近代最傳奇間諜:他身兼五重身份,晚年精神錯亂,死後葬入八寶山

新中國成立之後。袁殊留在北京工作,成為了《世界知識》撰稿人。晚年的袁殊過得十分不太平,由於大半生的五重間諜生活,導致袁殊晚年精神十分紊亂,常常嚎啕大哭。1987年袁殊病逝,死後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