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鏤空是雕琢玉器時將玉料胚子的一部分去掉,從而形成一定圖案和藝術效果。鏤空工藝出現比較早,文化期古玉製作中就已經開始運用這種技法,比如考古出土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古玉中都有發現,其中在石家河文化和龍山文化古玉鏤空工藝達到了平面鏤空的一個巔峰。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文化帶齒獸面形玉佩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文化勾雲形玉佩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紅山文化踏獸神人玉像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文化三孔形玉梳背

紅山文化古玉鏤空一般性的特點是打窪與切割往往同時存在,至於是先打窪再切割還是先切割再打窪,主要看鏤空的位置。通常的理解是:邊緣處應為先打窪再切割,玉器中間部位則可能是先切割再打窪。至於切割方法,有的也是先打孔再用繩狀物與解玉砂拉磨,有的則是直接推磨(如邊齒),鏤空面積小的地方還可能是先打一個大點的孔再加工的(如個頭較小的玉豬龍),偶爾還可見直接敲打而成的。

良渚文化在古玉雕琢方面,打孔和切割技術更加成熟,從考古出土和一些館藏文物看,一些良渚文化玉琮長達幾十釐米、有的只有幾個釐米,中孔製作難度比較大,但玉琮在良渚文化古玉中卻比較常見。良渚文化古玉中的片狀玉器也比較多,直徑二三十釐米的良渚文化玉璧上都比較多,切割很均勻。據此推測良渚文化古玉鏤空方法應該較多的先打孔後切割。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大英博物館藏的良渚文化古玉,從中可以看見鏤空處打孔與線切割的感覺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這塊良渚文化古玉,鏤空則用的是打孔與片(砣)切割的方法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這件良渚古玉鏤空用的是打孔與線切割方法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這件也明顯用的是打孔與線切割方法

到石家河文化時期,這種單層鏤雕的工法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是石家河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鳳,可以清晰地看見打孔與線切割、砣切割、刮磨相結合並熟練運用的感覺

到了龍山文化時期,古玉這種平面鏤空工藝更加絢爛,效果與山東的小朋友玩剪紙、刻紙十分接近。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上圖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龍山文化鷹攫人首玉佩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龍山文化鷹攫人面玉佩

在商代、西周古玉中平面鏤空也應用比較廣泛。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首都博物館收藏的商代鳳形玉佩,比較清晰地保存了打孔和線切割的感覺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首都博物館收藏的西周人龍合體形玉佩,這種感覺依然十分明顯

進入春秋以後,由於治玉工具的發展,這種單層鏤空工藝變得十分精緻。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春秋龍形玉佩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春秋龍形玉佩

到了戰漢時期,古玉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巔峰,立體圓雕玉器大量出現,與時同時鏤空技法的運用更加廣泛,尤其是一些隨身佩戴把玩的玉器如一些出廓玉璧、雞心佩、玉牌、玉劍飾等大量採用鏤空工藝,製作十分精緻,一些精品玉器甚至可以做到拋光無死角、工痕修飾無死角。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戰國龍紋玉合璧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戰國獸首谷紋玉璧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收藏的戰國雙龍首形玉珩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戰國中山國王墓出土的戰國黃玉透雕夔龍佩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西漢雙龍紋玉璧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臺北故宮收藏的東漢螭鳳紋長樂玉璧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雙區鏤雕龍鳳紋璧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收藏的西漢熊紋猴紋變形龍紋鏤空玉環,出自西安東郊西漢早期竇氏墓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漢代透雕龍鳳紋鞣形玉佩

值得一提的是,戰漢時期的鏤空不再侷限於片狀玉器,而是經常與圓雕、浮雕等結合在一起,雕琢出大量生動豐富的玉器。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徐州博物館收藏的漢代蟠龍玉佩,運用了圓雕、透雕、浮雕的手法琢製成六條形態各異的雲龍紋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收藏的漢代螭紋玉劍璏,即是把鏤空與浮雕相結合的手法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漢代龍紋玉劍珌,鏤空已經不再拘泥於一個層面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漢代蟠螭紋玉劍珌,這個特點也比較明顯

漢代古玉中還有一種浮雕工藝,下挖很直很深,但不雕透,呈現的效果像一塊鏤空的玉器貼在木板上一樣,很有特點。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咸陽市博物館收藏的漢代谷紋螭虎鳳紋玉劍首,這種浮雕效果極具鏤空感覺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茂陵博物館收藏的獸面形四神玉鋪首,高34.2、寬35.6、厚14.7釐米,重10.6千克,也是這種手法。

戰漢玉器雕琢中這種非平板鏤空、錯層鏤空的發展,為後世的多層鏤空、花下壓花等工藝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武漢博物館收藏的唐代龍形玉佩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收藏的唐代雲龍紋玉佩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龍紋玉帶環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仙人馭鳳紋玉飾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收藏的宋代雲龍紋玉飾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鳳穿牡丹紋玉璧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收藏的元代一路連科(蓮鷺紋)玉帽頂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收藏的元代孔雀牡丹紋玉帽頂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收藏的二件明代三陽開泰玉鉈尾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明代龍紋玉鉈尾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收藏的明代龍紋玉帶板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上圖為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明代麒麟紋玉帶板

最後分享本人兩件收藏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玉器雕琢技法之從鏤空到花下壓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