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成果展映月活動啓幕

本報訊 (記者王坤寧)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國家圖書館舉行了以“誰在講述中國故事”為主題的主創交流活動,以此拉開了“‘年華易老,技·憶永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系列活動的序幕,同時開啟2018年“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月”。

據介紹,全國共五批3068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其中超過400位已經離開了人世。201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全面啟動,影像記錄和文獻收集並舉,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建立了專題影像文獻庫。2018年,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作為學術諮詢和驗收機構,完成了2015年支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的抽複查工作,最終有227個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其中25個項目被評選為優秀。此次展映的是這25個優秀項目的非遺紀錄片。

系列活動包括主題交流活動、優秀成果推介活動、紀錄片展映、主題展覽等。在6月9日舉行的“誰在講述中國故事”為主題的主創交流活動中,將放映、傳承人演示、主創團隊交流等形式有機融合在一起,古漁雁民間故事、漢川善書、木偶戲(邵陽布袋戲)3個搶救性記錄優秀項目的主創團隊和專家學者的交流和分享以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在現場親自展示,給觀眾帶來一場非遺的影像盛宴。

據瞭解,7月初,展映月將迎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優秀成果推介會”,邀請新評選出的優秀項目的主管單位、實施單位代表,參與抽複查工作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和相關學科的專家,以及非遺項目侗族大歌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潘薩銀花、蒙古族長調民歌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巴德瑪和婺劇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鄭蘭香等出席活動,並請傳承人代表進行相關非遺項目展示,放映優秀作品片段,邀請優秀項目的實施單位和拍攝團隊代表進行現場交流。

展映月期間,觀眾每週末都可以在國家圖書館的國圖影院觀看到非遺紀錄片,影片內容涵蓋我國非遺全部類別,包括河北的衡水內畫、河南的撂石鎖、貴州的水書習俗、青海的石雕、安徽的中醫診法等,觀眾可以通過線上預約報名的方式獲得免費觀影的機會。此外,配合展映月活動,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策劃了“年華易老,技·憶永存”主題展覽並建立了線上展示專區,充分展示搶救性記錄工作的成果,為紀錄片觀眾找到好片子,為非遺記錄成果找到受眾,為非遺影像記錄與傳播提供持續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