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健康,爲何大夫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比患者還差

我們生活在說法太多的時代,有時,還沒來得及從震驚中醒過神,打臉的內容就又來了。簡單地盲從或質疑,都不能帶來益處,只有思路對了,才能看清想明。另眼看健康,帶您從氾濫的信息中,去發現真正適於自己的健康之路。今天咱們來聊聊大夫們的身心健康問題。

您別誤會,咱們不聊醫鬧和大夫們的戰鬥,只說正事。先提個問題,假若您發現準備給您開刀的大夫好像沒睡醒,您會有什麼想法?這不是惡搞,大夫們,作為一個職業整體,其實,一直生活在身心趨於崩潰的邊緣。

另眼看健康,為何大夫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比患者還差

咱們先來看看印度的情況。說起印度,大家馬上想到仿製藥,也會想當然地認為,有了相對廉價的藥品,印度人民該是幸福的,大夫們也該是快樂的。但現實是然並卵,印度有5000多萬個家庭因病返貧。這很好理解,100萬的藥費降到60萬,對窮人仍然是天價。大夫們呢,也是慘兮兮。最近印度醫師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夫們的平均壽命是59歲,而普通人是72歲,壽命差距是13年。

大部分的印度大夫是在45歲到65歲間因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疾病,而提前告別人世的,但是,如果能活到65歲,大夫們的死亡率就會下降,原因是終於退休,擺脫了長期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運動量不夠等令人早逝的職業生活。

另眼看健康,為何大夫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比患者還差

再看看發達的美利堅吧。在今年的美國精神病學學會的年會上,公佈了一項令常人聽後合不攏嘴的調查結果,醫生的自殺率是每10萬人中有28到40人,是普通人的2倍,是所有職業中最高的,而且普通人群中的自殺率性別差異,在醫生群體中也消失了。更麻煩的是,醫生們把抑鬱和自殺想法視為禁忌,甚至拒絕相關的輔導講座,理由是讓患者知道治療別人的大夫也處於痛苦之中,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您能想到,拿著高收入的美國大夫們是一群強忍內心脆弱的人嗎?

另眼看健康,為何大夫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比患者還差

中國大夫們呢?如您所料,情況果然更糟糕。2013年發表的報告顯示,約25%的醫生患有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比普通人高25%;50%患有高血壓,40歲以上男大夫們的患病率是普通群體的2倍;中國大夫們吸菸率是46%,而美國大夫是9%,澳大利亞是3%,近60%的中國大夫的健康水平不及格。

另眼看健康,為何大夫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比患者還差

中國大夫中77.8%每天工作時間8到12小時,16.4%表示每天連續工作12小時以上,67%的大夫曾有連續工作36小時的經歷,所以,不斷有大夫們猝死的報道,就不奇怪了。工作繁重、壓力大、夜班多、飲食不健康、運動量低、因接觸病患而有更高感染機率等是將大夫們的身心拖垮的主要原因。

另眼看健康,為何大夫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比患者還差

2018年1月,美國發布了醫師職業耗竭與抑鬱症報告,結果顯示,有42%的受訪醫師感到了自己的職業耗竭。職業耗竭的5大心理症狀為鬱、急、躁、煩、乏。感覺心情低落,腦子反應變慢;與人交流缺乏耐心;有暴力傾向,常向家人發火;總覺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恍惚而痛苦,卻無力自拔;每天都感覺很累,找不到能打起精神的事兒。我國的1項調查,包括了2641名大夫,其中25.6%有焦慮症狀,28.1%有抑鬱症狀,超過10%在工作場所遇到暴力事件。76%的大夫在情感上存在中重度倦怠,78%面對服務對象和工作環境時存在倦怠,54%的大夫欠缺個人成就感。

另眼看健康,為何大夫們的身心健康狀況比患者還差

醫學是高度精細化的學科,大夫們在聚精會神的時候也會出現診療偏差,這就像老司機上路也會出事故一樣。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司機整夜沒睡就在凌晨出車,還吃著藥鬧著肚子,坐在旁邊的人還在時不時地嘮叨,有時竟還搶方向盤,您說,這能不出事嗎?大家活得都不易,還要指望著人家救死扶傷,相煎何太急喲,更何況人家的身心狀態說不定比您還差呢。看在和大夫們都是病友的份上,以後有話好好說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