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惜夏日長,且等清風來

越過夏至的塄坎,頭戴一頂色彩斑斕的小涼帽,小暑節氣一路汗流浹背地走來。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象徵著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民間素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而“處處聞蟬響,須知六月中;龍潛淥水坑,火助太陽宮。”正是小暑時節的生動寫照。

但惜夏日長,且等清風來

七月初的小暑,是陽光與農作物如膠似漆的時節,農人的目光裡滿是沉甸甸的希望。踏著熱浪,穿過被汗水模糊的視線,延續播種的夢想、耕耘的姿勢,向著幸福和收穫邁進。

初伏總是追隨小暑的腳步而來。強烈的陽光如影隨形地貼在我們身上,舉手投足之間、甚至靜坐不動,也能汗水涔涔。心急火燎的秉性,讓記憶的細枝末節都氣喘吁吁,讓周遭的每個日子都如坐針氈。

但惜夏日長,且等清風來

烈日炎炎,窒息難耐的燥熱揮之不去,空氣裡似乎也瀰漫著焦慮不安。人的心情開始變得煩燥、精神變得敏感。於是,人們大多選擇逃避,絞盡腦汁尋覓清涼的所在。

唐代詩人李昂說:“人皆苦炎夏,我愛夏日長”。短暫的清涼並不能長久,真正能調適人心情、帶給人清涼的,或許應該是內心的一份靜謐,一份超然。

但惜夏日長,且等清風來

一杯香茗,一冊詩書在手,便是這節氣裡最涼爽的風景。當你的心靜下來,便覺得夏日裡的那一簾蔥蘢,是沁人心脾的歡喜;便覺得蟬鳴不再那麼刺耳,而是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便覺得難耐的酷熱自有深意,彷彿在告訴我們:這是人生之路上必經的考驗,要學會不鬆懈、不抱怨、不放棄……

其實,不單是面對暑熱需要靜心以待,這世上的許多事情都需要淡然處之。因為,惟有淡然,才會淡定。

但惜夏日長,且等清風來

“四年地下黑暗的苦工,才換來一個月陽光下的歌唱”。我們需要學習夏蟬的精神和品格:執著等待、不擇環境,隱忍不拔。彷彿今生只為來赴一個約定,向著大自然、向著烈烈陽光,恣肆鳴唱屬於自己的歡樂和幸福! 竭盡所能,不知疲倦,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退一步是“夏至”,向前一步是“大暑”。小暑畢竟不是最熱的時節,它有意把最璀璨最熱烈的爆發留到最後,留給大暑。唯有使意志經過淬鍊,永葆極致的熱情,為了目標堅持不懈,才能讓夢想觸手可及,並且收穫詩一樣的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