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譽爲最美的王妃,國破家亡後留下一首詩,不料成爲千古絕唱

此人是歷史上最美的王妃,被3個帝王爭相寵愛,一首情詩讓她名垂青史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老師在《長歌行》一詩中的千古名句。該詩原本講述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兩人悽美哀婉的愛情故事,說明楊貴妃回頭一笑就迷倒了眾多的人,寥寥數語便道出了楊貴妃的端莊美麗、雍雍華貴,絕非平常的那些庸脂俗粉的女子所能相提並論。

此人被譽為最美的王妃,國破家亡後留下一首詩,不料成為千古絕唱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失,這兩句詩歌也逐漸被引用來作為“美女”的代名詞,意指那些“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漂亮女子。

可是,我們似乎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在中國古代還存在有一種女子,同樣是也受到世人的尊重和追捧,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淑女”。《詩經》中曾經有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然而現實當中很多人都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窈窕”兩個字上面,而忽略了最為關鍵的“淑女”兩個字。

此人被譽為最美的王妃,國破家亡後留下一首詩,不料成為千古絕唱

“淑女”顧名思義就是在儀容搭配、言談舉止、行為習慣以及家庭教養方面都會表現出一種符合中華倫理的女性魅力,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內在涵養。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講述一位歷史上的一位淑女,此女子擁有者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美的王妃”,先後被3個帝王爭先瘋搶,然而最終讓她後世銘記並經永垂不朽的卻是一首情詩。那麼問題來了,此女子是誰?讓她名垂青史的那首情詩又是什麼?

此人被譽為最美的王妃,國破家亡後留下一首詩,不料成為千古絕唱

此人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皇帝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是蜀地青城人,天生麗質,美麗動人,自幼年的時候便因為才華而聞名於鄉里,被選入了後蜀皇宮。後蜀皇帝孟昶見到花蕊夫人之後,就被她美麗的容顏所傾倒,又因為花蕊夫人才藝出眾,就敕封其為“花蕊夫人”。

自從遇見了花蕊夫人之後,孟昶就開始荒廢國事夜夜笙歌,整日沉醉於花蕊夫人的美色之中無法自拔,花蕊夫人擅長寫宮詞,宮詞就開始在皇宮之中盛行。花蕊夫人喜歡牡丹,孟昶就下令官民在成都城內大量種植牡丹花,花蕊夫人喜歡芙蓉,孟昶就又下令在全城種植芙蓉。

此人被譽為最美的王妃,國破家亡後留下一首詩,不料成為千古絕唱

因芙蓉花紅白相間,一日三變,分外妖嬈,尤其是在深秋之時芙蓉盛開,成都城沿城四十里如同錦繡,同時這也是為何成都被後世稱之為“芙蓉城”的重要原因。後來因為時局艱難,花蕊夫人看到了孟昶整日荒廢國事而帶來的潛在危險,就開始勸誡孟昶要以國事為重。

然而,此時的孟昶已經喪失了鬥志。公元965年,宋軍一句攻陷了蜀國的都城,蜀國宣告滅亡。而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早就聽說了花蕊夫人的美貌,迫不及待的將花蕊夫人據為己有。趙匡胤在都城大擺慶功宴之時,要求花蕊夫人歌舞助興,花蕊夫人即興寫出了一首千古名詩:“君王城頭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謝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此人被譽為最美的王妃,國破家亡後留下一首詩,不料成為千古絕唱

據說同為宋軍統帥的趙光義也對花蕊夫人的美貌垂涎三尺,只可惜被自己的哥哥趙匡胤近水樓臺先得月,趙光義因此對哥哥愈加不滿,最終釀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慘劇“斧聲燭影”。一代才色俱佳的女子花蕊夫人,先後被孟昶、趙匡胤以及趙光義三個帝王爭搶,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是花蕊夫人被趙匡胤封為王妃之後,趙匡胤也是天天和花蕊夫人縱情玩樂,趙光義因為害怕自己哥哥步孟昶的亡國之路,而一箭將花蕊夫人射殺。歷史其實很無趣,同時歷史也很有趣,不管如何說這位才女得以名垂青史了,不過卻不是因為她的美貌,而是因她的一首情詩,一首對孟昶“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