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過去一年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種種的《中國有嘻哈》“改頭換面”後,更名為《中國新說唱》。在疑似“冠名商VIVO撤資”、“有關部門嚴控”、“節目延到9月播”的猜測下,《中國新說唱》還能順利開播足以看出其極強的求生欲。

已經播出三期的《中國新說唱》延續了《中國有嘻哈》的熱度,第二期節目上線24小時總播放量輕鬆破3億,無論是主話題還是衍生話題閱讀量都頗高,長期霸佔微博話題榜前列。藝人和選手熱度也不斷攀升,“吳亦凡嚴格”、“鄧紫棋 我幫你唱hook”、“熱狗毒奶”等熱點也像雨後春筍般在熱搜上遍地開花。多方成績的突出,各大數據的加持也證明了《中國新說唱》依然是這一季度最有熱度的節目之一。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然而,相較於去年《中國有嘻哈》的爆炸式熱度,《中國新說唱》彷彿還差點火候。不僅豆瓣評分走低且上升緩慢,網上還出現了一些網友對節目的負面評論。當初“有嘻哈”第二期就已經有選手走紅了,可“新說唱”到目前為止也沒出現當年的盛況,就連吳亦凡都在節目中表示對今年的選手有點失望。但同樣的配置為什麼《中國新說唱》就不如前者呢?《中國新說唱》真的令人失望了嗎?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正能量”嘻哈觀眾買賬嗎?

《中國有嘻哈》是去年的爆款,更是帶領垂直細分類型綜藝走出一條小眾突圍之路的領頭羊。不僅節目火了,贊助商收益了,選手們瞬間成了“流量”,嘻哈文化也開始走向主流,街頭類型的節目開始增加。可畢竟嘻哈文化中有一些並不適應本土的環境,再加上一些不可控因素,這些帶有嘻哈文化、街頭元素的節目開始出現一些後續的問題,於是就有了一些政策上的控管。讓愛奇藝徹底拋棄好不容易創造的《中國有嘻哈》這個大IP是不可能的,所以愛奇藝為了“生存”不得不做了改變,用《中國新說唱》更名迴歸,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新說唱”的求生欲已經要衝出地球了。

首先在節目播出前,節目組很聰明的為“新說唱”做了一個“護身符”。用總導演車澈的話說,“《中國新說唱》是愛奇藝全新推出的一檔華語青年說唱真人秀, 要做的是在中國新時代下,屬於中國的說唱的作品、說唱的風格、說唱的歌手和他們身上新的風貌。”這就從基礎上做到了與《中國有嘻哈》在立意上的不同,雖說嘻哈文化源於國外街頭,但在今天,節目希望賦予說唱屬於中國文化的新韻味。從最開始的“說出正能量,唱出大情懷”的宣傳語,再到吳亦凡為《中國新說唱》做的推廣曲《中國魂》,主題曲《天地》,都能看到“新說唱”想要將“中國風”刮到底。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而之後節目播出,從片頭就開始了《中國新說唱》的求生之路。《中國有嘻哈》的片頭街頭風十足,金屬、塗鴉等街頭元素眾多;而《中國新說唱》的片頭則是採用紅色、金色和白色相映成趣的“中國範”,說實話,這讓人恍惚間覺得是在看央視的節目,比如《開門大吉》、《黃金100秒》之類的。

這種求生欲在選手的歌詞中也可見一斑。《中國有嘻哈》中的歌詞都是老大、money、diss等關鍵詞;而《中國新說唱》中則頻繁出現黃種人、黃皮膚、made in China等具有主旋律的歌詞。同時製作人也一再強調可以嘗試中國風,就連選手的伴奏中也有用馬頭琴、古箏等民族樂器進行演奏的旋律。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不同於“有嘻哈”一直強調的battle和衍生出來的 diss 火藥味,“新說唱”則是一副 love & peace 的和諧畫面。不論是選手和選手之間,還是選手與製作人之間都非常的respect,可以說是十分“佛系說唱”了。這種求生欲所產生的正能量與原本追求be real的嘻哈文化有點不一樣,那些原本被“有嘻哈”圈住的粉絲們所看中的東西,在“新說唱”中變得不再突出,這或許是其有熱度但不如前者“炸”的原因之一。

主動靠近主流,《中國好聲音》“衍生”節目?

用歌詞中“一帶一路”等中國元素的詞來貼近中國新時代,這種為了生存所展現的求生欲其實無可厚非。但相信大多數的觀眾在看《中國新說唱》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瞬間以為自己在看《中國好聲音》,這裡的《中國好聲音》不單單指這個節目,還指從《中國好聲音》開始的傳統的流行的選秀節目模式。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 首先就是敘事手法。《中國有嘻哈》當年最驚豔綜藝市場的就是它“劇情式”的敘事,用真人秀的鏡頭語言講述戲劇化的選秀故事,因此懸念叢生,衝突不斷,吸引了大批受眾持續關注。而這一次或許是賽制上的改變,或許是礙於大環境的阻礙,《中國新說唱》不再用或者說極少用戲劇衝突來展開敘事。

第一期不再呈現海選內容直接就進行60s的淘汰,但又要讓觀眾認識選手,因此就出現了介紹選手的VCR和表演前跟製作人的聊天環節,這彷彿是《中國好聲音》的翻版,就差一個場外華少和親友團了。每一期的結尾依然留下懸念,但其實每一期的敘事手法已經是傳統選秀的做法了,雖然也會穿插事後採訪這種真人秀的做法,但只是輔助解釋,並沒有產生強烈的戲劇衝突。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 再來就是最大的吸引力——導師團隊。《中國新說唱》中依然請來吳亦凡、熱狗、張震嶽、潘瑋柏擔任明星製作人,還用AI算法邀請了新制作人鄧紫棋加入潘瑋柏戰隊。從第一期的內容可以看出,節目組希望能夠讓觀眾迅速的瞭解鄧紫棋,並讓她迅速設立在節目中的定位,同時也鞏固其他製作人的角色設定。但這種用不斷重複同一話語來為導師定位的做法,像極了《中國好聲音》,“極致 skr +阿凡很嚴格”的吳亦凡、“紫棋說的對”的潘瑋柏、“幫你唱Hook”的鄧紫棋、“這是我的小老弟”的熱狗,包括上來就用幫唱Hook和找金牌製作人幫你製作這種套路讓人總能聯想到有32場演唱會的楊坤。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 至於選秀節目最大的可變性看點就是節目的選手。《中國有嘻哈》在節目第一期、第二期就做到了極致的放大選手的特點和個性,比如誰是underground,誰是idol,誰有江湖氣息,誰最狂拽酷炫,這種標籤是跟嘻哈文化這種小眾內容聯繫起來的。而《中國新說唱》為了求生存,也可能是為了表達說唱已經開始走向大眾,於是選手們的定位都是名校學生、全職媽媽、說唱推廣人,這種素人安全標籤不像是網綜更像是傳統綜藝。並且不像當初“有嘻哈”的選手一樣,除了真的玩說唱的幾乎沒人認識,今年的選手相比當初知名度更高,被大眾認知的可能性也更高,這就不同於“有嘻哈”的小眾,更符合“新說唱”的定位,想要做大眾的說唱。

當有著小眾文化的網綜主動或被動的靠近主流,原本“有嘻哈”中最突出、最出彩、最吸引人的內容比重開始減少,節目還沒有在小眾和主流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讓節目失去了原本的特色。雖然節目依然有著電影版的質感,但當節目不再獨特,那麼也就不再能夠對受眾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了。

小眾節目破局之後的求生路不好走

這幾年,小眾文化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多,人們看中小眾文化的優越,因為當下的年輕人會以自己在小眾圈中而油然而生一種優越感。他們不需要大眾的認可,只希望在小圈子中找到共鳴,這就是小眾文化能夠成為爆款的優勢。然而,當小眾節目走向主流圈層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小眾文化的適配度、同質化、政策風險、審美倦怠等等問題。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當初“有嘻哈”的火爆極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新鮮感”,那種接觸小眾文化的“爽感”,那種不同於傳統綜藝的衝擊。而當“新說唱”迴歸了傳統選秀的手法風格時,原本小眾文化帶來的核心競爭力消失了,這也是觀眾覺得節目不如原本刺激的最主要的原因。

可當新鮮感消失、受眾圈層不再擴大且出現疲態、政策限制等等問題出現之後,小眾文化的節目或者說小眾文化的IP要如何自處?如今局已經破了,曇花一現甚是可惜,可想要走出一條求生之路也很艱辛。

綜藝求生欲哪家強?當屬《中國新說唱》

毫無疑問小眾文化依然優越,但在保證導向性與政策一致的前提下,想要聚焦小眾文化,就必須展現小眾文化的獨特之處並且為自己的產品注入情感元素,這樣才能吸引受眾並留住他們,同時打造商業鏈,形成小眾文化的消費閉環,做最優化的盈利。

《中國新說唱》不能算讓人失望,但與《中國新說唱》有著同樣困擾的節目應該從中思考,如何在政策監管下做更優質的娛樂性創新,來保證小眾文化的獨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