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說到金堂的歷史,其中有一頁非常的關鍵,那就是發生在清朝時期的大規模移民——湖廣填四川。

當時因為四川經過戰亂,人口巨減,那會就有很多來自湖北、江西、福建等地的人口移居金堂,來到我縣的各個鄉鎮,其中就有咱們的高板鎮,並且當時的移民人口來到了高板後也發揮了自己的智慧,所以現有的高板人口和高板建設都離不開他們的貢獻。這故事的一開始呢,就要從那一座歷史中的高板橋說起。

《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高板鎮的名稱源於高板橋,而高板橋的來歷說法很多,其中說法最多的則是由當時湖廣填四川時來這裡的移民人口建造的,而橋呢,似乎也很普通。

《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高板鎮鄉賢 唐定德

我們從小就聽到一些傳說和故事, 說高板橋就是一個闆闆橋,這個闆闆橋很高。其實在我的印象當中,這個高板橋並不高,它只不過是當時湖廣來川的人,他們初來乍到,來到這個地方,但那個時候交通不便,為了在這個地方生存、生產生活,達到交通便利,就人為地搭了一個木板橋,就這樣習慣成自然,便喊這個橋為高板橋,這樣一喊就是幾百年,就喊出名了!

金堂故事:

高板歲月 不是歸客卻還鄉

說到當時來到高板鎮的外省人中,有幾大姓氏,包含沈家、賀家、楊家、還有唐家等。為咱們講述高板故事的唐老先生也就是這個唐氏家族的後代。

其實當時的高板鎮除了人口稀少,文化和建設都相對落後,但在這些來自外省的移居人士當中,卻不乏一些頗有見聞,兼具才德的,尤其一些來自廣東、海南等沿海城市的經濟相對發達穩定地區的。當他們來到蜀地高板,對這裡的經濟帶動和城鎮發展管理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高板鎮鄉賢 唐定德

我曾經看到縣誌上的記載,提到三百年以前,明末清初時候,金堂縣由於戰爭原因,導致人丁減少到只有二十九人丁,清糧納稅的人都沒有了,形勢比較嚴峻。

《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縣誌記載,當時有兩個大臣,一個姓溫的, 一個姓盧的,溫盧二大臣上奏,上奏批准,就陸陸續續開始填四川了。當然我們族譜上記載的我們這一支脈,湖廣填四川來了三十多個人。

可能在今天看來,搬個家或者去哪玩一趟不是什麼難事,輪船地鐵可以將上百上千人快速送去同一個地方,再遠的路程幾個小時或者一兩天也就到了。但在舊時候,這幾十號人來到高板,可以說有難以想象的難度。

《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高板鎮鄉賢 唐定德

他們是頭年的十一月份,冬月開始走,所使用的方式就是坐船,男的拉縴,女人和老人就坐在船上。有些地方類似於淺塘,沒有船坐,就要下來走路,他們要走到第二年的二月才走到成都府金堂縣淮口。

《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漫漫長路盡花去一年的時間,經歷心酸後終於來到了他們想到的地方,這裡就是如今的高板鎮,然而為什麼會最終選在這裡從此安居呢?古人還是很有講究的。

高板鎮鄉賢 唐定德

高板這個地方它地勢要低矮一些,五個山脈都是圍繞高板這個中心的,而五個山脈就有五條溝的水 朝高板這個地方流下,意味著高板這個場鎮中心地點就是個堡坨坨。過去幾百年以來,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父親告訴我們,高板的地形好,

是個五龍搶寶的地形,到那個地方孫系會發財、富裕!

五龍搶寶,這詞兒真是用的絕妙!咱們的高板也就是這樣慢慢的發展起來了,逐漸開始繁衍子孫、建立街市、興修祠堂、豐富文化。

其中不免湧現出一些時代先鋒,比如唐氏家族當時有一位名叫唐開傳的,是個朝廷九品官,雖說在朝廷官職小,但到了這裡便能彰顯其才幹了,其實他的父輩都很勤勞很能幹,在高板淮口這一帶種植甘蔗,還會烤糖,那麼他就將祖輩的手藝傳承並且壯大,之後為了生意能做的更大,也是興建碼頭來運送貨品,生意興隆了,百姓們不都跟著興旺嗎。

想要一個地方富裕,帶動這個地方的經濟增長,就是得要從興場開始。在嘉慶年間,唐氏族人帶頭和眾相親一起努力修建商業街及各大家族的祠堂。據記載,19年後,這裡便有了200餘個商鋪。

《金堂故事》|高板歲月,不是歸客卻還鄉

一代人走了,會留下很多東西,但是最有價值的無疑是留給後人的警言和規矩,即便是來自湖廣外省,他們依然把四川,把高板作為自己的故鄉,熱愛它的每一寸土地,也教會自己的子孫守護這裡,他們不來自這裡,即不是歸客,卻歸於這裡,這裡便是了故鄉。

如今的高板,故人已故,但故鄉永存。

轉自:金堂縣廣播電視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