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衛生室建設,該誰掏錢?

一直以來,村醫看病用的房子,有一部分是自家的,有一部分是租用村民或集體的,大多面積不足,空間狹小,顯得破舊且擁擠,每年支付房東一定的租金。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居住環境的改善,村衛生室就顯得有些落伍了,群眾對村衛生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級部門也要求村衛生室五室(診斷室、處置室、留觀室、藥房、計生服務室)分開,面積更是不夠用了,村級衛生室建設迫在眉睫。

幾年前,M鄉衛生院院長在一次月例會上發佈了一個利好消息:國家將拿出一筆專項資金用於村級衛生室建設,地基由村裡提供,房屋由村委會來建,資金由政府和村委會各承擔一部分,面積不小於60平米,每個村都要開展這項工作。

這給村醫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職業遠景,村醫們聽後很是高興了一陣子,彷彿馬上就要告別那低矮狹窄的小診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衛生室,在裡面為村民看病、取藥、服務等,想著心裡都挺美的。

如今幾年過去了,情況如何呢?我們不妨走進M鎮看看村委會的貫徹落實情況。

情況一:積極落實上級政策

有兩個村的村幹部高度重視,認識也到位,他們在村中央為衛生室劃了地基,按照上級提供的設計圖紙為衛生室蓋了新房,還完成了吊頂、刮仿瓷、上電、安裝衛生所標識牌等一系列工作,而且沒有給村醫要一分錢,完工後及時交付村醫使用,村醫幾乎沒花錢就入住了。

衛生院也給衛生室配備中藥櫃、煎藥壺、診斷床、健康一體機、電腦、宣傳欄等物品,村醫老王高興地說:“國家的這項強基層政策真好,村幹部落實得也好,我趕上了好時代,碰到了好乾部,如今在衛生室看病治療,感覺自己高大上了許多”。

村民也反映現在的衛生室條件“比以前強多了”,到此治療心情也舒服了很多。

全鄉共十九家衛生室,新建9家,改擴建10家,10家改擴建後的村衛生室面積擴大了,顯得寬敞了很多,外觀也改善了很多。

情況二:學校房屋改建,遠離村子

有些村是在撤銷了的原小學校園裡劃出幾間房進行了改建,寬敞倒是寬敞,但原來的小學建在村邊,遠離村子中央,村民覺得到那裡看病買藥不方便,也不習慣,再加上好幾年沒有人打理,雜草從生,垃圾滿地,顯得有些荒涼。

情況三:村委會讓村醫掏錢

還有一個村負責人對村醫說,上面撥的錢不夠用,村裡也沒有錢,要求村醫墊支不足部分,村醫不願意。

這位村負責人對村醫說:“你不掏一分錢,村裡憑什麼把衛生所蓋好後交付你使用?難道我不能讓XX(村裡的一名個體醫生)來幹?”

據不完全瞭解,全鄉有約四分之一的村醫不同程度地支付了費用。部分村委會幹部認為村醫給村民看病,並收取費用,是“自己做生意”,現在卻要村委會搞衛生室建設,顯得不情不願。

一部分村民也認為村醫每年都可以賺到一筆不菲的資金,不瞭解村醫的艱辛,也不瞭解村醫的重要性,村醫的苦唯有村醫知。

村醫們想說,我們現在承擔著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轉診服務,慢病管理、兒童保健、孕產婦管理、免費避孕藥具發放、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都是為了服務大眾,為的是讓轄區居民不得病、遲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

村衛生室不再是私人診所,村醫也不是個體戶,每天忙碌的都是帶有公益性質的工作,為什麼建村衛生室的錢要村醫來掏呢?

村醫的工作性質雖然早就發生了變化,可村裡大部分人對村醫的印象還停留在多年以前,認為村醫忙碌的一切都是以營利為目的,好處都會進村醫腰包。

想盡快消除這種誤解,必須加大村醫職能和重要性的宣傳,讓村民、村幹知道“村醫是村民的健康守護者”,讓村醫的工作得到村委會和村民的更多支持,也有利於基層衛生事業的推進。

你們村的村衛生室建設是哪種情況?歡迎大家留言。

村衛生室建設,該誰掏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