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審視、蓄力奔跑,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軌跡你怎麼看?

低頭審視、蓄力奔跑,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軌跡你怎麼看?

低頭審視、蓄力奔跑,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軌跡你怎麼看?

對於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來說,剛剛過去的這6個月,註定是一段值得銘記的時間。

這是行業發展啟程加速的6個月,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建設期限延至2020年底,秸稈氣化清潔能源利用工程將在北方冬季取暖地區和糧棉主產省(區)獲得大力推廣,“百個城鎮”生物質熱電聯產縣域清潔供熱示範項目的建設工作正式啟動,海水抽水蓄能電站試驗將在福建寧德浮鷹島正式開展。

這是低頭審視、蓄力奔跑的6個月,風電行業商業化市場確定全面開放時限,光伏行業嘗試“斷奶”開始獨立成長,各地區竭盡全力打好能源消納“攻堅戰”,市場化交易優化配置能源發展能力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發展主旋律。

順境不惰,逆境不餒。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不懼挑戰、不畏艱難,用不懈努力描繪出了日益精彩的發展藍圖。

多方合力共答能源發展消納題

7月30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國棄風電量18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53億千瓦時,棄風率8.7%、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棄光電量30億千瓦時、同比減少7億千瓦時,棄光率3.6%、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風電和光伏發電消納形勢持續好轉,棄電量和棄電率‘雙降’”。

無可置疑,近年來,落實消納市場已成為行業發展中的一道緊箍咒,對行業發展乃至能源轉型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在此次半年大考的“雙百分”背後,是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和能源企業的砥礪前進。

新年伊始,國家能源局便印發通知,要求各相關能源主管部門建立定期評價專項監測機制及清潔能源示範省(區)監測評價體系,監測評價結果將用於指導各省(區)清潔能源項目建設規模及產業政策調整。至此,清潔能源示範省(區)的評選不再是“一錘子買賣”,可進可出的評選方式成為敲在所有已經和希望躋身清潔能源示範省(區)之列地區心頭的一記警鐘,清潔能源利用效率成為一道擁有確切評判指標的必答題。

3月23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徵求意見稿)》,徵求業內對於我國第一份全面性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的建議。其中,明確設定了各省級行政區域2018、2020年需要實現的總量配額指標和非水電配額指標,並對未完成指標後各市場主體需要承擔的懲戒措施予以明確說明。在國家政策的強力保障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制度終於即將從一般性政策引導走向省級約束性指標,並將對地區能源、經濟乃至整體發展產生關鍵性影響。

4月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強調,嚴格執行可再生能源發電保障性收購制度,電網企業簽訂併網協議時需承諾按國家核定的區域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落實保障性收購政策,以切實保障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5月11日,國家能源局對201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結果予以公佈,並再次強調,這一結果將“作為各地區2018年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和併網運行的基礎數據”,希望各地區能夠“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和全額保障性收購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推動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一系列的“嚴格落實”“首要條件”背後,是國家對可再生能源行業健康發展的切切關愛,更是對行業有序發展的殷殷重託。為實現全國“2020年棄光率低於5%、棄風率控制在5%左右、水能利用率95%以上、核電實現安全保障性消納”的目標,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能源、電網企業砥礪前行,攜手共答能源發展消納題,奮力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完善交易市場助推能源轉型升級

6月1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網站發佈《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在明確暫停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步伐、降低新投運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的同時,再次強調,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加大市場化配置項目力度。

伴隨可再生能源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能夠更有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化機制,已成為進一步推動能源轉型、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一個重要抓手。

3月20日,國家能源局在《分佈式發電管理辦法》的徵求意見稿中明確,“開展分佈式發電與配電網內就近電力用戶的電力交易”,“鼓勵分佈式發電參與輔助服務市場”,並要求省級電力交易中心、電力調度機構等單位為分佈式發電交易提供服務。

僅僅一個月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對新能源發電與用能企業就近就地進行交易的行為予以明確支持。可以預見,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下一階段,分佈式發電交易將成為我國電力交易市場的重要一員。

與此同時,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發電權交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清潔能源等發電企業積極參與發電權交易,大幅度提高電力市場化交易比重,以市場化方式增加清潔電力供應,穩妥有序推進電力市場建設。

更值得欣喜的是,5月中旬,國家能源局印發 《關於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從2019年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海上風電項目應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風電行業市場交易大門即將全面開啟。

採訪中記者得知,本將於6月底正式推出的 《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第二版徵求意見稿中,已將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與綠色證書相掛鉤。根據資源稟賦確定各省份不同的風電、光伏最低保障利用小時數,保障利用小時數之外的發電量可能將不再獲得補貼支持,發電企業只能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增量收益。如果這一版本獲得通過,在國家政策的有力保障下,不僅綠證交易規模將迅速擴大,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步伐也將進一步加快。

據瞭解,通過大力推進電力市場交易,今年年初,遼寧紅沿河核電實現了3臺機組滿發,有效促進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市場化交易也在化解區域性、時段性用電緊張局面,提高電力系統的綜合運行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對未來發展的廣闊市場,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在改革中不踟躕,臨挑戰更堅強,在“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指引下,大步向前!(記者 伍夢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