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上高中之后普遍成绩下降,甚至厌学?

LY183331239


题主说的这个现象的确存在,但是用“好多”来形容,明显是言过其实了!“好多”的更多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我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说的都很好!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只补充两点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中考”压力比“高考”还要大

众所周知,“高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的巨大,能否开入一个好学校、学一个好的专业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你想有资格参加“高考”那么必然意味着你得先获得“入场券”(虽然现在高职也能考,但是还是不太被大众所接受,需要个过程)——中考!

没错,你得先通过中考考上一所普通高中,然后你才能够参与这个竞争!

由于各地普高率普遍都是低于50%的,甚至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这个比例也仅仅是30+%。但是就算是在同一座城市,不同学校的“普高率”也会相差巨大。比如不语所在城市公立学校的普高率也就在40%左右,但是有些初中可以达到60%以上,那么必然意味着有的初中只有20%多一些……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有的初中学习成绩中游偏下就能考上高中,而在有些初中班级前五你都未必有这个机会!

面对淘汰率如此之高的“中考”,但凡还有点意愿想求学下去的话,都会非常努力的去拼!

当“中考”的重要性和“高考”大概率的有学上同时出现的时候,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过度透支”后的“自我放弃”。

上过大学的人尤其是上的是一些还不错的大学的人,我相信都会见到这种情况:同学高考成绩非常好,但是一上大学之后彻底自我放纵了,旷课、沉迷游戏,然后开始挂科……

我认为除了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力以及目标等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过高中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之后,整个人彻底的放松了下来——毕竟上了大学之后他在面对的问题仿佛都没有当初“高考”来的大。所以这种人“彻底”放松了,然后就提不起精神来着。但是如果你去问他,他们一定还是会讲出各种各样如何提高成绩的办法来,但是就是不做——思想上已经不想做了。

同理,中考过后,也会出现一部分这样的学生——毕竟高一再怎么紧张也比不过初三的紧张不是吗?所以有些人就真的放松了下来,但是等他们回过味来,准备奋起直追的时候,那就很难讲了,要知道,再差的高中,那也是整个城市至少是排名50%的优秀学生啊,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是想超就随便超的!你努力了,别忘了比人也在努力,时间就那么多,如果你不是天赋了得,哪里会那么容易追赶上啊。

所以,这部分“放松多度”的学生,在高中的初期表现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有些人在学习上是有“极限”的

如果说有些人是因为“态度”上的问题导致成绩滑坡,但是在我看来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学习能力存在极限而且就是因为这个“极限”导致了他们的成绩再难提高。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初中生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跟题目的成绩是匹配的,其中有一一部分人是因为学校、老师的管理、教授、要求等一系列的外力因素,导致他们的成绩被大幅度的“人为”拉升!

这里最重要的是“人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一些重点尤其是一些成绩非常好的民办初中,他们在学习上的要求非常之高、作业量往往也特别的大,再加上老师的尽职尽责,所以会在有限的时间(三年)内,基于他们的学生更多的知识储备。而收到知识机构特点的影响,这里面侧重记忆的会更多一些,因此“听话”往往会比“聪明(天赋)”更加直接有效!——有些学习能力不行的学生,但是他们能够做到认真的完成老师的要求,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升,甚至达到各种优秀水平。但是,这里面的工作,学生更多的完成的仅仅是“老师说什么,我做什么”……换句话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开发”、“引导”、“灌输”……之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这成绩并不匹配他们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很显然,这种没有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一旦上了高中,假如还是在一所跟他所上过的初中很像的高中也就算了,但是如果这所高中的老师并没有像过去初中老师那样的要求,再加上知识点的难度提升,这种学生很容易出会因为“不会学”而陷入各种困难之中,那么成绩退步甚至出现直线滑坡也是极有可能的!


小结,除了那些有些不可抗力(比如天赋、师资、学校等级)会对成绩产生影响,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人在他中小学阶段的“自学能力”提升。往往这个阶段很多人会依赖“听话”、“强记”等学习方式来提高成绩,目前看来,短时间是有效果的,但是长期来看还是隐患极大的!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初中成绩好到了高中成绩差的学生为数不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

一、学业层面:学业难度、强度增大好几个量级

以语文为例,中考是有确定范围的,课本就是考试范围。魔都语文中考有30分单纯考课本内容,毫无技术含量。考生只要熟记课本外加一点点应变能力就足以考出不错的成绩。即使有所谓的课外阅读,也只是用课内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课外文本而已,并且题目问地非常直白,毫无理解障碍。

但高考就大不一样的。首先毫无范围,除了默写有几句课内名句,文言文有几题涉及到课内知识点,其他都是课外。而且高考考初高中所有知识,即使你知道有课内名句和课内文言实词,你要穷尽它们也不容易。此外高考阅读的长度、难度、类型都不固定,题目的问法更是千奇百怪”,大多数题目都要绕一两个弯子才能看出考的什么知识点、技能点。

再单独说说作文。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加入一些抒情即可。考的主题就那么几个,很容易事先准备。但高中作文只有议论文,思维模式完全不同,思维量也一下子上去了,同时出题范围根本无法预知。即使所有以往的题型都练过了也可能偏题。

二、自身层面:初中学习靠突击、靠补课、靠死记硬背

魔都的初中教育已经完全背离教育规律,只剩下死记硬背。

我所在的学校是市重点,但是不少考进来的孩子学习习惯都很差,因为他们在初中玩了三年,到初三了拼一把,甚至到了最后半年突击一把,居然也能考进市重点。

魔都初中怎么教作文的呢?老师出一个主题,比如亲情,学生家长去找一篇好文章(不能是很火的),老师帮你改成适合中考的长度,学生回去背出来。学校的作文课只教你怎么套题,甚至有些学校不允许学生原创,必须写套题作文。

靠突击、靠补课、靠死记硬背足以应对中考,但他们如果没有天资、也不懂得改变学习方法, 到了高中就是死路一条。

三、家长层面:家长内心觉得已经尽到义务,孩子成人后应该自己自觉,同时也没有能力再陪读,甚至已经管不住孩子

魔都所有的家长都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愿意在子女的教育上投入金钱、时间和精力。尤其在学前、小学何初中,由于孩子小,不懂事,缺乏主动性和自制力,家长的干预会比较多。一旦孩子进了高中,尤其是突击进了市重点高中,家长会莫名地觉得孩子已经成年了,已经长大了,已经成熟了,应该能自己管好自己,能自觉读书,不需要家长管了。

我只想说:别那么天真。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因为升上高中了就自然变好的。事实上大部分孩子跟不上高中学业与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束有关。

当然,也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事业进入了上升期,而孩子进入了叛逆期,无法再管住孩子。我深表理解。

四、对手层面:你身边都是中考的胜利者,只有比你聪明的和比你努力的。

魔都小升初升学率是百分之九十五,但初中升高中(不包括职高)只有百分之五十几,而高中升一本是百分之十二。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的竞争强度是中考的四倍。中考已经筛掉了大多数智力和努力不够的人,剩下的人都不比你差。

你用初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应付不了高中的。

如果您认同本文,请“点赞”、“评论”或“分享”,以让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谢谢。


非著名语文教师王振宁


作为一名重点高中的老师,我想说您说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说是普遍现象,未免有些夸张。

幼儿园优秀,不代表小学优秀,小学优秀不能保证初中不掉队,同样出现优秀,也不能确保高中优秀或者大学、步入社会后的优秀。没一个阶段,对优秀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每一个阶段的表现,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题主所说的初中优秀,到了高中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归根到底,是孩子的“定位”出现了问题。

孩子中考成绩出来后,很多家长忙于给孩子报衔接班,生怕开学后会被落下,殊不知,孩子最应该补的是心理,是定位。

首先,是知识的定位!浏览一下高中教材,发现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初中学习的内容无法比的,学习内容不同,要求也就不同,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未必适合高中,这时候,多像优秀的高中生或高中老师请教一下,有助于帮助他改变思想认识。

其次,是排名定位!在初中,你是班级的佼佼者,但是到了高中,尤其是好的高中,真可谓是人才济济,一山更比一山高。你原来习惯了数一数二,现在就要习惯成绩处于中游甚至是倒数,不要有心理落差,奋起直追才是正确的态度!



最后,是师生和同学关系定位。经过中考,你已经和老师、同学在“同一战壕”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要期待高中开始就能让老师和同学那么快喜欢你,高一老师带的课多,学生多,也许一学期都不会认识你,更不要说围着你转了,你要做好过一段孤独生活的准备,想让老师和同学了解你,接受你,喜欢你,你要主动出击,积极并且合理的表现自己才行。

总之,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不会进入“保险柜”,人生,就是用来奋斗的。高中成绩好,也正常;成绩不好,也正常。


赢在高三


1.这种情况有,但是绝对不是全部。任教高中多年,好的生源(中考分数较高的孩子,极少数中考分数低但是综合能力很强的孩子),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只要不出意外,成绩很少有掉队现象。

2.初中成绩好但是在高中阶段厌学的孩子有(极少数),这部分孩子在初中之前获得的好成绩一般来自于家长的“压迫”,这些孩子很少建立起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家长强迫、看管、辅导班的帮助才累积起来的分数,在进入高中阶段时,当外力因素变弱,再加上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会出现阶梯式甚至断崖式下跌。

3.大部分在初中阶段的“学霸”,在高中阶段依然毫无悬念的在领跑,当然也有意外情况,这些情况包括:

(1)家庭的变故,见过父母离婚、父母有疾病、家人过世这些极端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导致孩子无心学习,老师再怎么引导也无济于事。

(2)早恋。大部分学生的早恋都会导致成绩的下滑,能双双提升的不多见,特别是女孩一旦陷入到懵懂的爱情中,往往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患得患失,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严重下滑,而一旦下滑就很难再追回来。

(3)遭遇实力对手自我放弃型。在很多的“火箭班”,大家实力相当,初中成绩较好的孩子遇上极强的竞争对手时,开始自我放弃,各种患得患失、各种慌张无措、各种无法调整心态,在这种患得患失中失去对自我严格的要求。

(4)和父母关系紧张、不被老师重视、沉迷游戏等等因素也是很多孩子无法迈过去的一道坎。

高中阶段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未来和梦想的重要性,对自己有着极强的规划,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所以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尽量规避一些负能量的出现,尽量从孩子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真的很重要!


九斗学生心理


总结几种常见初升高的学生成绩下滑类型:

1.偷懒型学生

我说的这类学生,主要是那些考上重点中学的!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基础不错,课本的知识只要老师稍微讲解,就能理解!

但是高中知识光理解是不够的。因为课本知识只是基础,实际做题会在书本的基础上延伸,这就需要学生课后去做题巩固,但是有些学生比较懒,不重视课后做题这块,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学到后面的知识点不断增多,而且后面的知识点与刚开始学的内容又有联系,导致知识点断层的情况,自然就跟不上了!!


2.学习方法不当型

我说的这类学生,是那些学习勤奋,但是学习方法不得要领的。这类学生相对理解力那么好,但是好在勤奋,但是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

比如,学习数学,很多学生用文科学习方法处理,把老师讲课的例题吵得工工整整,然后也认真研究老师的题目,但是他们只花功夫在题目,却没有注意到,老师讲的例题只是解题方法的载体,学生并没有去总结解题的方法。高中数学题目变化多,长得都不一样,只从题型入手,不了解核心解题方法,肯定不行!


3.聪明自大型

这类学生比较聪明,可说属于无师自通型,自己看书就能懂,所以上课不爱听老师的,以为自己看懂了就是懂了,做题的时候发现还是有好多难点,这些难点随着所学知识增多不断累积,学习自然就跟不上了!!!

高中知识范围广,有一定深度,要想掌握通透,必须全部学过,且要反复学几次,才会掌握得比较好,所以,需要老师指引,这样学起来才快,而且重难点老师会直接告诉你,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


学习下滑,自然厌学啦,谁会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然,成绩下滑也不是代表没救,及时努力,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宅腐控


很多学习很好的初中生上了高中后成绩会普遍下降,很多学生很困惑,家长也很着急。面对这一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我在这里根据我的了解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初中到高中的学段转换效果较差。

首先,在学习方面来说,高中的知识量与初中的知识量不在一个水平上,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衔接课程,一上高中就蒙圈了,会有很多知识点没有涉及到过或者只学过很皮毛的知识点,初中生的水平没有办法很快理解高中的知识点,除此之外,初中生的知识点也是比较单一的,在高中的学习中,一个知识点就有可能会有很多个概念去解释。一道题需要很多种方法去解释学生才能更加清楚的理解,所以很多初中生刚到高中不能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就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很厉害,甚至是厌学。

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区别,初中涉及到的科目比较少,知识点也比较单一,在学习中不需要太多的深入探究。高中不仅涉及的科目较多,每一门学科都需要认真对待,需要自己探索研究,更加深入的理解,才能把知识点理解的更透彻。高中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


第二、上了高中之后,学生自我放松,不思进取 是一重要原因。

高中生不像初中生,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初中生都有老师和家长监督,初中生自己不学习,老师和家长会关注到,到了高中就不一样了,学生一般在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家长们管不到学生,老师们也根本无暇顾及到每一个学生。

对于刚到高中的学生,他们都处于放松的状态,更不会有主动学习的热情,时间一久,成绩下滑是必然。我在之前的问题中涉及到过出现这类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初三毕业的学生可以在假期上辅导班,在辅导班提前适应高中的学习状态,提前适应这个过渡期,在正式开学以后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了。


第三、学生压力过大,应试技巧缺乏。

初三学生刚到高一,他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在初中学习相对较好的,在好一点的班级,刚开学就会感受到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就会有压力。在高一刚开始,很多学生还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当他们意识到这一问题时,已经比别人落后了,他们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上的转变,要打破学生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惯性思维,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在时间上要合理安排,做到不偏科,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时间都安排合理。

其次,要灵活多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高中的课程中,有很多事相通的,相互联系,相互贯穿的 。所以,要学会用联系的思维去思考。 高中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是普遍现象,但我们要及时纠正,不要让学生出现厌学的状态。希望所有的学生能够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 ,在高中依旧是最优秀的。加油吧,越努力,越幸运。


优学优考策略


首先,学习正如爬山,智商决定了你未来能爬多高,努力决定了你需要多长时间达到这样的高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初中成绩好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比较,而到了高中,所有学校的高手汇聚一堂,学科知识加深,进度加快,进行大比拼,心态好,毅力强,智商高的学生就能保持,反之就会慢慢退步!

其次,看看家长们带来的自己的孩子的情况:

1 总的一句,难!初中上高中百分之三十,高中上大学百分之十五。高中看智商,不像初中刷刷题就成了。

2 初中考试对于知识的拓展还是有限度的,不会像高考那般边线那么宽。初中还是书本的知识很多的,不用发散的去想题目的解法。很多学生理解不上去也是有原因的。初中的时候大家表现的都差不多,不够聪明的努力也是没问题的,但是到了高中就不一样了,光靠自身的努力的有时候还是有区别的。

3 特别是高中物理,主要看智商;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在高中会延续初中的学习成绩,这也是为什么名牌高中会选优秀的初中生来学校就读,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也会有个别初中成绩优秀到高中一般的;

4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等每个人都不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学校到好学校就是这个结果。学校的前几名集中到区前几名再到市前几名,就是这个过程。在差学校是个人物到了好学校就不是人物了。

5 没有普遍性。中考能上当地一类重点高中的学生,基本都是学霸,上了高中,没有什么变化,你说的只是个例。

6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小学,中学很优秀,长期年级前三,到了高中就不行了,成绩下滑十分厉害。

7 我同事有个孩子,一直乖,成绩好,到了高中就不行了,高二开始厌学,高三坚决辍学,类似的例子在我身边不少。

8 我的孩子在读初二下学期有半个月,高二下学期也有半个月,天天喊难,太难,我孩子在高中是整个年级的前几名,都喊难,我们做家长的天天给孩子鼓劲;教孩子做一个不畏艰,不怕难的勇士,坚决顶住难。我孩子过了二道坎以后,在学业上势如破竹,气势磅礴向前冲,现在是中科院,XX研究所研究员,奋战在科究前沿。


游戏大咖王


其实出现这类问题的学生不单是个例,就我身边的例子来讲,已经有好多了。我初中时成绩数一数二的同学有高一的时候读不下去辍学的,有到了高二高三才从立刻转到文科的,有最终考上二本甚至三本大学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环境的适应

高中比起初中环境复杂了许多,就那笔者来讲,从初中的镇里面的农村初中走读,然后一下子到市里面的高中寄宿制读书,操着家乡的方言,听着城里人的普通话,自卑感一下子就有了。加上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学习成绩一下子从入校后的前十五名跌倒了40名左右,尖子班真的是高手如云啊,当年都是各个中学的数一数二的学生。所以这个因素应该是许多农村转到城市去读书的孩子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2.自身的因素

主要有自身的资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比如自身的资质本来不是很好,初中时学习全靠强记,靠考前突击。一些初中的同学有的可以在最后一年从中间水平上升到年级拔尖。但是高中阶段,如果说你一旦是有一段时间放松学习,不认真听讲,那么一下子学起来就很吃力了。还有一些学习习惯问题,如初中不做笔记,不认真预习,高中如果还是这样就会吃亏的啊!

3.高中学科本身的因素

高中学科本身来说,一下子要应对7-8课,科目比较多,课程难度大了,学习强度也大了。对学生的体力、耐力都是考验。而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学科知识,完全靠背诵记忆的孩子在高中阶段很可能会越来越学不下去,会觉得脑子里真的是一团浆糊了,最终会放弃学习。

还有一个就是选文科和理科的问题,似乎现在部分文理科了,当年是要分文理科,那么这个问题就会比较大。如果你一旦因为你家长要求或者老师要求选择你不喜欢的科目,那就决定了你要痛苦地坚持三年,只有极少部分人会最终转到另一科,其他人就是这样过完了三年,然后考上了三本或者出去打工了。


爱晚亭教育王一山


知识量与知识难度有巨大的提升

高中的知识量与初中的知识量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就拿数学来说,本身初中高中在知识上出现断层现象,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衔接课程,一上高中就蒙圈了,很多知识点没有涉及过或者学得太简单;同时在学习高中课程时,一个知识点可能涉及的题型就有很多,可能上课能听懂,下课题目完全不会做的情况产生;知识难度上也体现非常明显,一个概念从理解上就有难度,如果停留在表面,遇到一个题目可能就是不会动笔,不知道题目的说什么,不知识如何处理.这种现象在学生中非常常见.

学习自主性没有做到位

高中不像初中,自己不学习,老师会关注到,家长更会关注到,而且具体到每天,学生们想不学习都难;到了高中就不一样了,学生通常一周五天都在学校,家长们根本管不到他们,老师们也是业务繁忙,根本无暇顾及所有学生;人本身是有惰性的,在没人看管的状态下,能偷懒就会偷懒,这样学习中的很多问题可能就没有时间去解决了.时间一久,成绩下滑是必然.

心理因素决定

中考考得好,不代表高中能学好;很多学生心理上就有一种优越感,认为中考成绩那么好,高中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到了高中依然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认为这样学习依然可以取得好成绩,孰不知并不适用了.到考试成绩一出,心里上接受不了这么大的落差,一次两次学生还可以接受,但是次数一多,心理上就会受到打击了,时间一久就容易放弃学习.

解决方法:首先要做到自主学习,每天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有问题及时解决,再者在心理上要从0开始,不要停留在中考的成绩的影响下,放平心态重新开始.


学霸数学


"普遍下降"的说法有点极端,但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反过来,在我们的咨询案例中,也存在初中成绩一般甚至不太好,经过心态调整,高中成绩变好的,考入理想大学的。

内因取决定作用,但外因会引起内因变化

个人觉得这样的现象和初中高中这样的学习阶段没有直接的关系,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学生的个人内在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兴趣、动机、认知能力、学习方法等

其他外在因素比如学习阶段难易程度、环境的变化等通过这些内在因素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两夫妻非常注重孩子学习,从小抓得很严,孩子也因此从小学习优秀,初中考入了人大附中(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该校全国顶尖)。从此两夫妻更不敢懈怠,为了应对竞争,比以前增加报班和课后学习,一切以成绩为导向。自上高中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叛逆和自主性要求越来越高,夫妻的严厉和长期高压让孩子无法承受,慢慢开始厌学,觉得学习无趣且无意义(用孩子的话说,都是为父母学)。从上学期开始,孩子成绩开始下降,这学期已经不想去学校,目前开始用心理治疗干预。同事反思,觉得自己压得太狠,磨灭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期做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谁都无法长期坚持。

重要的是要孩子自身愿意学且有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学好

愿意学是一种自主意识,是内在动力。父母从小多鼓励和少功利很重要。很多孩子从小是有好奇心和兴趣学,但父母一味贪婪的以成绩为导向的行为逐渐减弱孩子的兴趣。

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我的学习经历就是一波三折,很多原因导致高中有些科目还比较差,甚至被班主任认为不能考上高职,把我放在最后一排坐(怕影响前面的好生)。但我的父母从未因为成绩批评过我(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生意忙碌,更重要的是我父母认为,如果我努力了还不行,人生还有其他路可以走)。后来高三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己意识到比别人说一百遍都有用),突然发力学习,研究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那年下的功夫也是很多的),实现了学习生涯的重要转变。

如果因为能力而不愿学习,强求也没用,不如走其他道路。

不过并非每个孩子都擅长学习,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可能更擅长其他方面。就像不是每个人被培养都会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员,并非所有人都能学习好。不要强求,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现擅长,并创造条件培养。


欢迎关注"嘉妈Jane说":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师大心理硕士,80后妈妈专注家庭教育。欢迎关注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