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117項巨變,通州、北三縣赫然在列!

昨天,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重要舉措的行動計劃》,包括構建推動減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京津冀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深化科技文化體制改革等眾多方面,細化為117項具體舉措。《行動計劃》中與通州北三縣有關的如下:

北京市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重要舉措的行動計劃

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部署,更高舉起改革開放旗幟,推動新時代首都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構建推動減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北京迎117項鉅變,通州、北三縣赫然在列!

1.建立城鄉建設用地減量規劃引導機制,結合分區規劃、控制性詳規編制,細化各區減量任務清單,制定建設用地減量實施方案,建立年度減量計劃實施管理制度。

2.建立減量發展實施倒逼機制,制定實施生態控制線和城市開發邊界管理辦法,明確減量發展實施標準,嚴格限制集中建設區外存量改造和新增建設用地,倒逼集中建設區外城鄉建設用地減量。

3.建立減量發展激勵機制,落實規劃分級管理制度,在區級層面構建規劃實施統籌機制,制定減量發展獎勵政策,激發各區減量發展的積極性。

4.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機制,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地方立法,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監測評估、監督考核、政策激勵等制度,確保生態控制區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5.建立城鄉建設用地供減掛鉤機制,制定建設用地拆建比、拆佔比管理辦法,嚴格先減後增,統籌安排城鄉建設用地供應與減量騰退的時序和數量。

6.建立健全建築規模管控機制,完善建築規模控制管理措施,制定分區建築規模指標、職住比管控引導標準。

7.建立建設用地戰略留白引導機制,嚴格用地功能審核,功能不清晰的用地作為戰略留白用地控制。

8.創新減量發展的項目實施模式,總結大興“鄉鎮統籌”、朝陽“一綠試點”政策創新,建立以規劃實施單元為基礎、以政策集成為平臺的區域統籌機制,構建區級集成政策、鎮級統籌實施的工作機制。

9.建立建設用地精細化利用機制,實行土地全生命週期管理,加強對項目竣工、投達產及使用過程中的動態監管和績效評價;推廣產業用地彈性出讓、先租後讓辦法;完善閒置低效用地盤活機制,定期開展各產業園區、國有企業、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評估,建立人均產值、地均產出等效益指標評價標準以及能耗、水耗、排汙等環境指標評價標準。

10.完善集體建設用地管理機制,制定“村地鄉管”管理措施,完善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制度,強化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土地投資強度、人均用地指標整體控制,構建集體建設用地節約集約使用標準體系。

11.健全嚴格控制增量機制,實施新修訂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健全一般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等退出機制,制定促進“騰籠換鳥”的支持政策。

12.建立城市有機更新機制,完善城市有機更新政策體系,分類、分區域細化騰退空間資源再利用准入標準,加強管控,促進騰退空間資源合理配置使用。

13.建立減量發展責任落實機制,制定減量發展監督考核辦法,把減量成效納入各區經濟社會發展評價考核。

完善京津冀協同發展體制機制

北京迎117項鉅變,通州、北三縣赫然在列!

14.完善京津冀交通領域投資建設體制機制,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多節點、網絡化交通格局;深入落實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實施意見,創新北京“雙樞紐”機場運營模式,創新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打造國際一流的航空樞紐。

15.健全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合治理和協同保護工作體系,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加強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聯治,推動永定河、潮白河等協同治理和生態修復

16.落實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平臺建設意見和產業疏解配套政策,完善強化規劃引導管控、推動重大合作項目落地、促進先行政策交叉覆蓋等共建共管體制機制,推動建立產業轉移、共建產業園區的稅收分享機制,鞏固提升“4+N”產業合作格局,培育壯大一批協同創新和產業合作平臺。

17.依託京津冀區域醫聯體逐步推動建立三地轉診機制,完善三地醫學檢驗結果互認、醫學影像資料共享工作質控規範,組織實施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促進價格合理化。

18.推動完善京津冀健康服務業特別是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和政策體系,擴大養老機構醫保互聯互通和養老補貼試點範圍,支持有實力的養老服務機構輸出品牌和管理經驗。

19.創新城市副中心綜合管理體制,在規劃編制實施機制、新型城鎮化、投融資體制機制、城市管理體制等方面探索更大力度的改革,提升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20.出臺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完善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的體制機制,切實打破行政壁壘、增強統籌協調。

21.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動城市副中心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及產業向廊坊北三縣延伸佈局

22.健全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對接協調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共建跨區域科技資源服務平臺和成果轉化平臺,爭取先行先試政策延伸覆蓋、國家重大創新資源協同佈局。

推進社會民生領域改革

北京迎117項鉅變,通州、北三縣赫然在列!

110.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園機制,完善監督管理制度,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規範發展,到2020年全市適齡兒童入園率達到85%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

111.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體制機制,加大對學區制改革、集團化辦學和鄉村學校的支持力度,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教育差距。

112.創新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機制,完善職工分流安置、重大項目就業影響地區幫扶政策。

113.推進落實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續重點任務,開展緊密型醫聯體試點,建立健全醫聯體內部決策治理機制,規範調整手術、檢驗、病理、康復、中醫等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114.推進北京健康醫療信息互聯互通與大數據應用,提升健康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

115.改革完善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建立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津貼制度。

116.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定力,深化住房供給側改革,完善租購併舉的住房體系,適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推進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鼓勵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產業園區建設職工宿舍。

117.完善城鄉社會救助制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範圍,提高社會救助對象認定準確性,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