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國「十三太保」之一,重返大陸後,竟受到兩代國家領導關懷

民國時期,中國的大半將軍都出自於著名的黃埔軍校,它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軍事院校,為中國的開戰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埔軍校第一期和第四期在中國的影響最大,這兩期的學員幾乎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過豐功偉績。黃埔第一期學員中,以胡宗南最受蔣介石的青睞,在軍隊的晉升速度十分罕見,畢業不足三年,就成為了國民政府的少將,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但是在與他同一期的學員中,有一人的升官速度卻也毫不遜色,也是在同年成為少將,而且年紀還小胡宗南接近十歲,此人就是鄧文儀。

他是民國“十三太保”之一,重返大陸後,竟受到兩代國家領導關懷

鄧文怡出身於湖南醴陵,是黃埔軍校的首批學員,畢業之後就參加了赫赫有名的東征軍事行動,期間立下戰功,在1925年,鄧文怡同蔣介石之子蔣經國一起前往蘇聯學習進修,還是抗日名將左權的同窗。

1927年,中國的北伐戰爭爆發,鄧文儀回國後,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此時他年僅22歲。雖然在戰爭時期,軍人的軍銜上升很快,但是能在畢業僅2年多就成為少將的軍官屬於鳳毛麟角。

他是民國“十三太保”之一,重返大陸後,竟受到兩代國家領導關懷

鄧文儀在國民政府最輝煌的時期就是擔任蔣介石秘書的時候。他為人正直,而且還寫著一手好文章,加上又是蔣介石的門生,深得其的信任,就連回浙江老家都帶著鄧文儀一家,而且就住在蔣介石的老宅裡。可見,他在其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其實作為蔣介石的秘書,鄧文儀的官職並不高,但他卻是蔣介石的紅人,可以直接和其對話,有時他的一句話,比下邊官員辛苦幹三年都管用,所以,鄧文怡在當時可謂是炙手可熱,一些國民黨的軍政要員都對他客客氣氣。

他是民國“十三太保”之一,重返大陸後,竟受到兩代國家領導關懷

1931年,為了加強政府對國家的管控,蔣介石下令組建復興社,就是軍統的前身,鄧文儀等十三人成為了主要的負責人,被人稱之為“十三太保”。這十三太保可不是常人,個個都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胡宗南、戴笠、桂永清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十三太保”中的人物。

他是民國“十三太保”之一,重返大陸後,竟受到兩代國家領導關懷

可惜後來鄧文儀在西安事變中站錯了隊伍,受到了蔣介石的打壓,一直到蔣介石敗退臺灣,他始終沒有被再次重用。

1987年,大陸和臺灣的關係逐漸改善,兩岸交流再啟,鄧文儀多次往返與臺灣和大陸之間,還受到了中國兩代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