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憑何為神將?頭腦簡單被義兄離間,空餘蠻力慘死義父手

“十三太保”憑何為神將?頭腦簡單被義兄離間,空餘蠻力慘死義父手

古往今來,中華大地上驍勇善戰的名將不計其數,西漢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大將軍衛青,“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終封狼居胥的天才少將霍去病;三國時,赤膽忠勇的關羽,在他去世後,被民間神化,尊為“關公”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於世。

家喻戶曉的“門神”——隋唐英雄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南宋抗金愛國將領嶽武穆……可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名將能為人間百姓敬為“神”的卻寥寥無幾。

何為神將?

凡常人難以所及謂之神。他們身上總會擁有著常人難以擁有的寶貴品質。像為眾人所拜的關公,其人不僅雄烈過人,更是俠肝義膽的忠義之士,如此,怎能不教人敬佩?

“十三太保”憑何為神將?頭腦簡單被義兄離間,空餘蠻力慘死義父手

“尉遲、秦、程剛毅木訥,氣鎮三軍,力崩大敵,匹馬孤劍,為王前驅,此則吳漢之朴忠,賈復之雄勇也。”人們當然願意相信他們故後,會鎮邪除惡,永保世間太平……

可為何其他為國家統一做出巨大貢獻的民族英雄,像“衛霍”、岳飛等名將卻難以被譽為“神將”?他們有勇有謀,可謂是全能的將才,可純粹的論起“戰力”或“智力”卻難及“文曲、武曲”。

而這些千古流芳的“神將”大多是難以兼顧文武的“偏才”,他們一般大都是有勇無謀,心無城府的單純戰士。一如關羽,廖立曾曰:“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夫關羽好勇而無謀,恃氣而驕功,此其勢甚易譎也。”。

又如隋唐“尉遲、秦、程”大不善謀略,只是一代“純臣”。也許正是太過純粹,所以才成就了他們的“忠義”,

為後人敬仰。

“十三太保”憑何為神將?頭腦簡單被義兄離間,空餘蠻力慘死義父手

如此能人只應天上有,存於人間實乃禍福相依。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群雄紛爭,梟雄輩出,在如此動亂的年代,也有一位被後人稱為“神將”的將軍——李存孝。

“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猛將,武藝高強,勇猛過人。他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猛將,也是他的義子,因排行十三,故被稱為

"十三太保"。

史書記載其"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其“戰力”遠超名將王彥章,為十三太保第一。

先秦有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末有“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真真所謂"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其勇猛、天生神力可見一斑。可為何如此“神將”卻鮮為後人所知?

“十三太保”憑何為神將?頭腦簡單被義兄離間,空餘蠻力慘死義父手

初識李存孝源於人氣國漫《畫江湖之不良人》,其外表體型龐大,力大無窮,宛如一個壯實如山的巨人,肩上一直扛著面目猙獰狡詐的“小人”李存忠,他們形影不離,李存孝對其言聽計從,所以與其說他扛著的是一個人,還不如說他扛著的是個“腦子”。

雖然李存孝腦子愚鈍、思想單純,但武藝高強,功力達到大天位的境界。無論是力量,還是速度都是無懈可擊。一拳的威力可以開山裂石、橫掃千軍,而且皮堅肉厚,如同鎧甲,連龍泉寶劍都砍不傷他,並且輕功卓越,可以在一瞬間跳上10米多高的城牆。

著實讓人印象深刻。可他所有的行動都被李存忠操縱,最終因李存忠的貪功冒進導致他慘死於朱友文手中。雖說是藝術化的虛構動漫,但實際,在某種程度上也映射出了史實。楚霸王項羽因不如劉邦老奸巨猾而兵敗烏江自刎,雖有勇無謀,可也留下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佳話。

反觀這位“十三太保”,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胸無點墨,毫無心計,父子之情,養育之恩都能輕易被人離間,實在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空餘一身蠻力。如此庸才被譽為“神將”也著實牽強,不免不為後人所識。

“十三太保”憑何為神將?頭腦簡單被義兄離間,空餘蠻力慘死義父手

李存孝之“死”

《新五代史·義兒傳》記曰:“縛載後車,至太原,車裂之以徇。”在歷史上,李存孝之死的確和他的義兄李存信相關,他被義兄離間,慘死於義父手中,一代梟雄就這樣死於爾虞我詐的人心中,於此,實在惋惜。

李存信也是李克用的義子,因嫉妒李存孝的能力,欲謀害他取而代之。在真定之戰中,存信挑唆而使存孝背叛了李克用,可李存孝只是有勇無謀,而非老謀深算的李克用的對手,結果兵敗被抓,並被施以“車裂”極刑。

相傳,李克用並不是真心想處死這個能征善戰的義子,只因存孝太過鋒芒,難免遭人嫉妒;又或行事莽撞,不會為人處世得罪於他人,盡失人心,終無人為之求情,無奈之下,李克用只好殺他以儆效尤。而後李克用因惋惜存孝,為之長期不理政事,兵勢也逐漸轉弱。

“十三太保”憑何為神將?頭腦簡單被義兄離間,空餘蠻力慘死義父手

於李克用對存孝這特殊的情感,筆者以為,與其說李克用痛惜李存孝,還不如說他痛惜失去了“能抵千軍萬馬”的戰力。實際在很大程度上,李克用對存孝只是單純的利用,父子情分並非深厚,否則也不會對之施以極刑。

至於,存孝死後,晉王勢力日益衰落與李克用對存孝的情感的相關性,實在有待考證。但毋庸置疑的是,存孝之死使晉王一派的戰力大大受損。

結語

亂世之中,一心一意為義父效力的李存孝因安全感的缺失,擔心可能會“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將心比心,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十三太保”憑何為神將?頭腦簡單被義兄離間,空餘蠻力慘死義父手

更何況是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義子,作為義父,又怎會不瞭解他的性情?可是,稱霸一方、老謀深算的李克用卻和這位心性單純的“孩子”較上了真,並毫無寬容、仁愛之心,不顧父子之情將其殘忍車裂。

細想之下,李存孝的確死的有些冤屈。逝者已去,餘威鎮千年,他死後,很多百姓都敬他為太山之神,幾乎無人敢去盜其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