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剛剛過去的這屆奧斯卡評獎中,《三塊廣告牌》十分引人注目。在此前的金球獎中,它獲得電影類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編劇獎。爛番茄網站上92%新鮮度,豆瓣電影上8.7分,影評界一片看好。所以,當它落選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時候,很多人為它叫屈。開始我並不以為然,但是看了第二遍和第三遍以後,我覺得這是有道理的。《三塊廣告牌》實在是不亞於《水形物語》的優秀電影。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三塊廣告牌》的片名很普通,很直白,直譯過來就是《密蘇里艾賓鎮外的三塊廣告牌》。在中國,這樣的電影片名恐怕根本就沒人會去搭理。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憤怒的母親與小鎮警察和鄰居糾纏不清的故事。女孩安吉拉被強姦殺害之後,7個月沒有破案的消息,於是母親米爾德里德租用了小鎮外的三塊大廣告牌,刷上了醒目的大字:“慘遭姦殺”“還沒有抓到兇手”“怎麼回事,威洛比局長?”圍繞這三塊廣告牌,發生了一連串令人震驚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剛開始看到這個故事梗概,我以為又是一個類似《永不妥協》那樣的一個女人和司法制度的戰鬥故事,看到一半才發現我錯了。這是一個關乎憤怒的電影寓言。女兒被殘忍地強姦殺害,母親米爾德里德自然想盡一切辦法復仇。於是她用廣告牌來提醒警方儘快破案。但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小鎮警察局長威洛比身患胰腺癌,去日無多,幾乎所有人都站在他這邊。神父、牙醫、警察、兒子、前夫都來勸她住手,她卻聽不進去,固執己見,一定要討個說法。她斥責來勸說的神父,把教會比作紐約黑幫,“你們是一個幫派的,你們中任何一個人犯了罪,你們就都該受到懲罰”。一言不合就把牙醫傑弗裡的手指甲鑽了一個洞,還把警察局給燒了。即便後來警察局長自殺、警察迪克森被她的燃燒瓶燒傷,都沒能熄滅她心中的怒火。她已經被憤怒所吞噬,完全喪失了理智。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看到這裡,我不由自主產生聯想,在幾十年的司法工作經歷中,這樣被憤怒所吞噬的人物實在並不少見。他們自己或者親人遭受侵害,迫切期待儘快破案,將兇手繩之以法。但有些案件往往因為各種原因久偵不決,成為“無頭懸案”,於是他們把所有的怨恨都潑向司法機關甚至整個社會,幾十年上訪不斷,與勸說他們的所有人為敵,和《三塊廣告牌》裡的米爾德里德並無二致。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就像《三塊廣告牌》裡小鎮警察局長威洛比向米爾德里德解釋的那樣,想盡一切辦法卻始終無法偵破的刑事案件確實存在。有的也許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因為一個偶然的巧合水落石出,但更多的就此永遠成為懸案。《三塊廣告牌》的高明之處,是在結尾告訴我們,那個在酒吧裡吹噓自己犯罪經歷的傢伙,並不是姦殺安吉拉的兇手,安吉拉之死依舊沒有結論。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水落石出的。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不僅米爾德里德被憤怒吞噬,警察迪克森也被憤怒所吞噬。這個同性戀媽寶一直具有暴力傾向,具有種族歧視傾向,但卻十分敬愛他的局長兼師傅威洛比。看到三塊廣告牌後,他不惜一切手段威脅米爾德里德和廣告公司撤掉廣告。在聽到威洛比自殺的噩耗後,失去理智的他居然暴打了廣告公司經理威爾比,把他扔到了樓下。他和米爾德里德就像兩團憤怒的火焰,互相刺激,越燒越旺。如果沒有威洛比的那兩封信,他們恐怕就會互相燒燬。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警察局長威洛比的自殺和他留下的三封信是解決艾賓鎮“廣告牌死結”的鑰匙。第一封給妻子的信塑造了他的善良形象。他把最好的形象留給了妻子、孩子,而不願他們為照顧病中的自己而受苦受累。第二封給米爾德里德的信不僅沒有抱怨和仇恨她,而給她留下了一個黑色幽默的玩笑:幫她支付了下一個月的廣告牌租金,讓她和這個小鎮不會很快地忘了他。第三封給迪克森的信則告訴他,只要你還把這麼多仇恨深埋在心底,你就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警探。成為一名警探需要的是愛。只有通過愛,才能達到內心的平靜。只有內心的平靜才能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解決案子。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在威洛比的感召下,迪克森終於從烈火中“涅槃”,開始認真查找安吉拉被害案的真相。在酒吧偶遇嫌疑人時,他不再冒失,而以被暴打為代價,獲取了足夠的嫌疑人DNA樣本,並和米爾德里德和解。也是在威洛比和迪克森的感召下,米爾德里德終於從自己的憤怒裡走了出來,第一次露出了笑臉。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更值得我們稱道的是,《三塊廣告牌》通過立體地塑造人物,為我們深刻揭示了那些憤怒的源頭。米爾德里德的憤怒當然是對著無所作為的警察局的,但後來我們知道,內心的歉疚也是她憤怒的重要原因。米爾德里德與警察前夫查理因酗酒、家暴而離婚,給兒女們留下了陰影。安吉拉被害當天,母女因借車問題發生口角。當安吉拉說,“我走著去,我希望在路上被人強姦”時,米爾德里德意氣用事地回了一句:“我也希望你在路上被人強姦!”這句話成了她心裡永遠的痛,而她卻把這些都發洩給了警察局和社會,以“公正”的名義來傷害每一個她遇到的人。迪克森的憤怒也有自身的重要因素。這個羞於承認的同性戀者一直與媽媽住在一起,在家是個典型的媽寶,在外卻是易於激憤和暴躁的警察,不會冷靜地思考,屢屢違規,被警局解僱,直到最後才以極大的毅力救贖了自己和米爾德里德。這屆奧斯卡獎評委會把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獎頒給了飾演米爾德里德和迪克森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和山姆·洛克威爾實在是英明,他們當得起這兩座小金人。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其實,中國也有描述被憤怒吞噬的人生的電影,比如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比如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有話好好說》。雖然情節差不到哪裡去,但他們都沒有像《三塊廣告牌》那樣深刻剖析憤怒本身。《三塊廣告牌》中米爾德里德的前夫查理說得好:“所有這些憤怒,都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被憤怒所吞噬的人們是沒有理性的,最終將傷及自身以及整個社會。這一點,對於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尤其具有深刻意義。法律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三塊廣告牌》:被憤怒吞噬的人生

本文發表於《法制日報》2018年4月9日第8版。見報時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