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舊品」再戰飲料江湖!旺旺何以頹勢盡顯?

文丨食品家(FBC)記者 李珂

在咖啡行業熱鬧不斷的當下,中國旺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旺旺)將一款15年前的即飲(RTD)咖啡產品再度推向了臺前;在資深員工嚴重流失,業績不斷下滑的“現實”裡,這個習慣了“中央集權”的老牌食品龍頭企業,為何與時代脫節、頹勢盡顯?

重新力推上市15年的“老新品” 背後

左手米果,右手調味乳,馳騁中國快消市場二十餘年的旺旺緣何將15年前的即飲“邦德咖啡”再次推向市場,不得而知,也無法預知其市場表現幾何,但唯一可知的是,它讓知道這段“歷史”的人,有穿越回2003年的錯覺。

近日,食品家(FBC)記者瞭解到,旺旺邦德咖啡準備投播電視廣告,在這段廣告裡,出現了熟悉的旺旺字體,熟悉的鏡頭語言,熟悉的浮誇表情,熟悉的“尬舞”動作,只是“我咖啡,我年輕”的邦德,已不再年輕。

15年前“舊品”再戰飲料江湖!旺旺何以頹勢盡顯?

國內知名品牌營銷專家沈博元對FBC記者表示,老品牌(產品)在定位及溝通策略上, 包括整個品牌的傳播展現,如果沒有給新一代消費人群帶來耳目一新、潮流化的展現,在業績推動上是比較吃力的。

鮮為人知的是,這款被旺旺官方定性為針對“年輕人”的邦德咖啡,早在2003年左右就已登陸中國大陸市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即飲咖啡“老兵”。15年後,旺旺再度將這款產品推向市場,故技重施的品牌傳播是否能實現邦德咖啡的復興, 外界都很好奇……

重要的是,時過境遷,今天的即飲咖啡市場,不是“試試看”就能有所收穫。

首先,各大廠商早已完成了即飲咖啡市場的佈局。雀巢咖啡可謂“老當益壯”,三得利的利趣咖啡、可口可樂的喬雅咖啡、統一的雅哈咖啡,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市場地位,5元價格帶,已是“血海”。更何況,以味全貝納頌為代表的冷鏈咖啡來勢洶洶,雀巢和星巴克的聯手也勢必會有所動作,那旺旺派出一員“老兵”會收穫什麼呢?

事實上,邦德咖啡上市這15年來已反覆在市場上折騰了多次。

沈博元告訴FBC記者,2003年,中國大陸市場的即飲咖啡還屬於“蠻荒之地”,雀巢佔據了即飲(RTD)咖啡市場的絕對份額;當時的邦德咖啡既無品牌地位優勢,也無品牌活動推進,價格與其他軟飲料相比也無優勢(240毫升售價2.5元);現在看來, 當時帶有前瞻性的邦德, 上市時間顯得有些過早。

按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如果旺旺能在接下來的15年裡,對即飲咖啡市場勤於耕耘,今天也該分得一杯羹。然而,“邦德咖啡自上市至今,業務團隊已經歷了多次的調整、撤銷、重新找客戶、重新做市場,導致市場服務和渠道開展一直缺乏持續性,其結果可想而知。

重要的是,邦德咖啡只是旺旺集團諸多業績不盡理想的產品之一。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反映了近年來旺旺新品大多缺乏新的賣點和增長點,修修補補,重新上市,缺乏對市場和消費者應有的尊重。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旺旺共推出48款新品,還在旺旺天貓旗艦店羅列出“你沒吃過的旺旺”新品專欄,實際上,都在“炒剩飯”。

“中央集權”下的旺旺:脫節並不意外

“內容不好,形式湊”的做法每個行業都存在,可旺旺是個“耿直”的公司。不僅產品創新不利,營銷也成為其深深地“痛”。

“三年級六班李子明,李子明老師,你的媽媽拿了8升旺仔牛奶要給你!”

魔性廣告“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學”十年後推出續集,由“李子明”攜“媽媽”等原班人馬再度上演。只是,昔日的“同學”成了如今的“老師”。該話題在2017雙十一前, 在微博贏得了幾十萬次的熱搜及百萬級的轉發點擊量,成為2017年互聯網“病毒營銷”的典範之一。可以說,“李子明”現象是旺旺將“旺仔品牌低齡化”營銷進行到極致的產物,也是旺旺近年來屈指可數的、能給“年輕人”留下印象的營銷事件。

15年前“舊品”再戰飲料江湖!旺旺何以頹勢盡顯?

反觀近五六年, 旺旺在品牌及營銷上的手段,確實沒有什麼亮眼之處,。這個廣受好評的2017李子明廣告的續集,雖是“穿越之作”,但還是到位的。

旺旺在營銷層面的窘境,與其逐漸脫節於互聯網營銷時代的思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有知情人士對FBC記者透露,究其原因,是旺旺沒有很好地利用集團的資本、人才、創新資源,再加上多年來始終為人詬病的廣告風格。其實,旺旺集團在臺灣地區擁有主流媒體資源,不可能拍不出有水平的廣告。

不僅如此,在旺旺內部,專業經理人的專業度和學歷並沒有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

相對其他企業,旺旺的決策流程較為“中央集權”,從品牌的打造到產品的研發,多數決策都要經過經營層,導致企業內外部執行效率低而喪失了許多機會,營銷缺乏亮點。

在沈博元看來,今天這樣的局面,是落後的營銷思路和對決策權的過度把持造成的。

人員動盪背後的兩難:誰來支撐旺旺的“絕處逢生”?

很多事情,看似無關,實則環環相扣,“中央集權”還帶來了旺旺人員的動盪。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近幾年來, 旺旺重要員工的離職並不鮮見。

人員流失,團隊組織調整頻繁,加速了其合作經銷商的淘汰以及更換,一些大的經銷商甚至都不願意與旺旺繼續合作,這直接影響了旺旺在業績上的表現、也在持續發展的能力和配套服務上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下滑。比如,“飲料事業部組建起來,市場、鋪貨、宣傳、招商結束後,還沒有成熟起來,馬上又拆散,重新建立,這樣一來,市場服務不能持續進行,還會讓經銷商失去信心。”

於是,旺旺陷入“兩難”。知情人士揣測,一方面,內部有意見認為,目前在位的人無法支撐旺旺下一步的“絕處逢生”,另一方面,關鍵崗位的人在旺旺束手束腳,難以施展才能。

旺旺近年來的業績報告顯示,其 2013年營業收入超過230億元,達到歷史頂峰,此後開始逐年下滑。從2016年財報來看,旺旺全年營業收入僅197.10億元,相當於2013年的85%左右,累計減少約33億元。儘管旺旺近年來不斷斥巨資回購,但都沒能阻止股價的持續下跌。

就連其“王牌”產品,旺仔牛奶的銷售額也在2014年-2016年由115億元降至約85億元,三年間,分別同比下滑0.8%,13.5%,12.0%。

15年前“舊品”再戰飲料江湖!旺旺何以頹勢盡顯?

換言之,曾經盡享大陸消費市場井噴紅利、一步步成長為行業巨頭的旺旺想要改變當前現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旺旺依舊是那個擁有幾萬名員工的食品巨頭,旺旺不差錢,蔡衍明仍然是華人鉅富,但想改變現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沈博元指出。

問題是,在這個連金寶湯、億滋、雀巢、卡夫亨氏等全球食品巨頭都要脫離保守積極擁抱變化的大時代裡,旺旺的小“任性”還能堅持多久呢?

有關人事變動等相關問題,FBC記者試圖通過旺旺官方進行郵件求證或實現電話溝通,但截至發稿,均未得到正面回覆。FBC將繼續關注。您對旺旺怎麼看?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