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為什麼會支持義和團?

橙爸講歷史



義和團:又叫義和拳,晚清年間流行在今天山東、華北一帶的民間團體,參與者成分複雜,但以農民為主,攻擊的主要目標是外國傳教士。口號:“扶清滅洋”。

清政府為什麼支持義和團,原因恐怕要從慈禧對洋人態度的驟變說起。

1.先說義和團

義和團作為一種民間秘密團體,很早就有了,有人認為其同屬於當時流行的白蓮教的一支,實際上義和團在早期發展過程中,組織力量十分分散,參與者以農民為主,整體文化水平低,充斥著多種多樣的封建迷信。

2.再說維新變法

時間推移至1900年前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對外擴張需求強烈,反映在中國則表現為列強不約而同的加強了對中國政治經濟事務的干預,當時的中國,剛剛經歷甲午慘敗,民族危機加深,國內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爭隨之日益高漲。力量還不算強大的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改革的呼聲四起,資產階級的代表維新人士“公車上書”,走向聯合的他們積極醞釀著維新變法活動。

年輕的光緒皇帝在康梁等人的幫助下心潮澎湃,很想有一番作為,各國表面上或中立、或暗度陳倉式的聲援,實際上迅速抓住一切可能的時機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地盤(日本對清朝作戰的勝利讓西方列強既感到震驚,又覺得機會難得,何不趁機擴大自己在貧弱的中國的權益,當然列強的“瓜分”行動遭到了來自民間的抵抗,義和團運動開始的中心山東,民教之間的矛盾最大,這成為後來義和團發展壯大的開始)。

1898年,變法最終在慈溪的干預下宣告失敗了,維新派人士遭到鎮壓和屠殺,但是帶頭的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卻逃跑了,慈溪顯然很不高興,知道了幫助他們逃跑的是正是那些難以對付的洋人,洋人反對慈溪廢黜光緒以及對維新變法的曖昧態度開始讓慈禧太后對列強記恨在心。

3.老百姓的困境

戰爭慘敗、清政府應允的鉅額排款很快像山一樣落在了百姓的頭上,國運不濟,朝政腐朽,層層加碼敲骨吸髓式的盤剝,終於引起了民間的反抗。

在山東,本來就複雜的民教矛盾更加尖銳(老百姓普遍認為洋人會用很多種殘忍的方式加害中國人),義和團四處串聯出擊,著名的趙三多冠縣起義開始了,但是由於力量較弱小,很快遭清軍的鎮壓而宣告失敗。這個時候,清廷有官員發表了重要的意見,認為民心可用,而且他認為義和團運動打的“扶清滅洋”的旗號很好,正好可以借義和團殺殺洋人的銳氣,將這個話的是漢裔旗人毓賢(主要是這個人的功勞,當時很多地主官僚由於各種原因普遍排外),不少大臣也跟著附和。當時,慈溪本人也對洋人不滿,同意了。義和團隨即自山東北上發展到京津之地,演變成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



4.慈溪的反應

帝國主義階段的列強雜世界其他地區你爭我鬥,但在中國漸趨神奇般的走向了“聯合”,他們強行租借港灣,肆意圈佔劃分勢力範圍,對清廷決策指手畫腳,干預地方政務決策,企圖瓜分中國,這讓慈溪感到自己很沒有存在感,所以她暗地裡默許了義和團針對洋人的攻擊活動。

後來,列強介入,八國集團藉機組建聯軍,以保護僑民使館的名義逼近天津。慈禧收到列強攻取了大沽炮臺的消息,又聽說洋人此番興師動眾而來,是要她歸政於光緒。慈溪氣急敗壞,真的怒了。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於是乎,“拳民忠貞,神術可用”成為清廷官僚的口頭禪,在中國也出現了作為民間代表的義和團戰士與清廷代表的士兵合力攻擊洋人的現象。

寫在最後:慈溪逃往西安,似欲準備持久戰,正當大家以為中國人要與洋人徹底決裂的時候,一切又發生了變化,先是東南互保,接著,清廷上諭,稱“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剷除不可”。義和團運動在中外聯合勢力絞殺失敗了。而李鴻章則作為代表又去找洋人談判去了。

千古興亡多少事,閒來翻閱看細節。歡迎關注,一起飛翔。


小閱人文


當時在民間存在一句這樣的話:民怕官,官怕夷,夷怕民。這裡的“夷”就是外國侵略者。這類似老虎棒子雞的道理。

清政府為什麼會支持義和團呢?這個要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義和團是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這一帶為什麼會掀起農民起義呢?主要那時候德國佔領了膠州灣,而且還要修建膠濟鐵路。同時,在民間存在著教派衝突,就是西方的宗教和百姓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是越演越烈。隨著民間矛盾的激烈,義和團就興起了。剛開始如果說清政府要打壓義和團的話也是可以打壓的。

在這個時候因為我們剛開始提到的:民怕官,官怕夷,夷怕民。所以慈溪太后對待義和團是矛盾的。當時清政府希望通過義和團可以打壓一下西方列強。地方政府也不知如何處理此事,也就任由義和團發展。而且,義和團打出旗號,“扶清滅洋”這樣一來就得到了清政府更大的支持。

後來義和團就一步步的壯大,運動發展到了天津北京一帶。跟外國人交火時候,發現義和團也經不起打。然後引發列強集體打壓義和團,這時候清政府不得不出面解決。最終還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亙古聞今


大家好,我是新人小郭。我們先了解一下義和團運動的原因。

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爭日益高漲。甲午戰爭中中國戰敗,再次引起歐洲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於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百姓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

而在1898年,戊戌變法的失敗,各國協助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逃離國外而引起了慈禧太后對各國的不滿。後慈禧太后又欲廢黜光緒帝,又遭到了列強各國的反對而又不敢行動,令慈禧懷恨在心。再加上列強各國企圖瓜分中國,紛紛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範圍也增長了慈禧的仇外情緒。而此時恰巧遇上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扶清滅洋得口號正中慈禧下懷,慈禧便聽信他人對義和團的吹捧之言,默許並暗中支持了義和團運動。這才導致了以英美德法為首的八大軍事強國以.“保護使館”的名義對中國進行了侵略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