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強的中東小弟1

2018-03-18 23:32

一提到阿富汗大家大多數就會想到戰亂和恐怖襲擊。從這個國家成立就沒消停過,曾有多個大國都想入侵過阿富汗,都想佔為己有,但每次都是深陷戰爭泥潭,然後灰溜溜的撤軍,阿富汗可以稱之為“帝國墳墓”。曾有過兩次大型戰爭其中一次就是早年的阿富汗戰爭,後來就是美國入侵阿富汗戰爭。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這兩條主線講講阿富汗的歷史情況。

頑強的中東小弟1

1蘇聯為何入侵阿富汗

1978年成立阿富汗共和國,拉塔基擔任總統,但由於國家剛建立局勢不穩導致阿明混到總理位置,但是阿明是個親美派,拉塔基是蘇聯扶持上臺的,所以蘇聯政府要聯合拉塔基除掉阿明,結果事情暴露,阿明率先動手發動政變結果搞掉了拉塔基,在冷戰的大背景下,蘇聯急眼啦,不能眼看著自己扶持的政權歸於美國一方,我認為其中原因還有蘇聯看中了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資源,若可以控制阿阿富汗就可以把勢力範圍擴展到印度洋可以直接打通亞歐大陸影響世界最主要的石油運輸通道,戰爭爆發就會加大中東世界石油最重要的地區的混亂,導致石油大量減產,就會抬高世界油價一是可以增加美國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就會增加蘇聯石油在國際競爭力,因為蘇聯是能源出口大國,所以就會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就資源來說如果阿富汗導向美國那就是會解決美國石油緊張的局面,所以阿富汗九常委冷戰走勢的 風向標了。

頑強的中東小弟1

2戰爭過程及結果

所以蘇聯以迅雷不急掩耳盜鈴之速,不顧聯合國反對大舉入侵阿富汗,後來扶持卡爾邁勒,戰爭區初期蘇聯攻城拔寨,迅速佔領阿富汗全境,吧阿明帶領的政府武裝打的四散而逃,但是我認為蘇聯疏忽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攻打阿富汗並不是和這一個國家作戰,而是和一整個伊斯蘭教遜尼派作戰,所以來自世界伊斯蘭國家敢死人猿紛紛加入,組成反政府武裝,藏於深山與蘇軍打游擊戰,結果使蘇聯的鐵甲紅洪流毫無用武之地,蘇軍的傷亡人數不斷增加,在反政府的武裝的背後使美國和整個伊斯蘭國,這些國家不斷為期提供資金和武器裝備,就是為了拖垮蘇軍,所以蘇聯在阿富汗戰場陷入兩難境地,導致他與世界為敵,又不想放棄這個戰略要地,所以就導致一拖就是十年,這十年期間導致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削弱了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我認為這是蘇聯和美國拉開差距最重要的十年,這場戰爭也為蘇聯解體埋下了禍根。

然而蘇聯撤走阿富汗並沒有消停,沒有走上戰後重建的道路,而是被阿富汗戰爭成長起來的奧馬爾塔利班帶有濃重宗教色彩的武裝組織控制,但就這樣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阿富汗又迎來了戰亂,這回事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具體故事下回分析,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